赢了日本也没笑,王楚钦孙颖莎三连冠背后,中国队到底怕什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00:32 2

摘要:5月24日晚,王楚钦/孙颖莎在多哈世乒赛混双决赛赢了日本,赢得干净,也赢得沉重。这不是普通一场胜利,而是国乒混双系统的一次“续命式自救”。中国乒乓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冠军,而是——除了这俩人,没人能接班。今天赢了,明天谁顶上?

三连冠拿下了,但这对组合的眼神,一点也不轻松。

5月24日晚,王楚钦/孙颖莎在多哈世乒赛混双决赛赢了日本,赢得干净,也赢得沉重。这不是普通一场胜利,而是国乒混双系统的一次“续命式自救”。中国乒乓球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冠军,而是——除了这俩人,没人能接班。今天赢了,明天谁顶上?

这一战,中国乒乓球队混双项目表面赢得漂亮,实则全靠王楚钦/孙颖莎硬扛。他们是目前唯一能在世界赛场稳定出成绩的混双组合,其它组,连八强都够呛。

这不是国乒“太强”,而是“太依赖”。

2017年吉村真晴拿过一次混双冠军后,日本就暗中调整了人才策略。他们不是培养单打王者,而是重点突破混双——专打中国软肋。

到2025年,多哈这对“吉村真晴+大藤沙月”的组合,看似临时搭档,实则准备了足足10个月。

据NHK体育台报道,从2024年起,日本就安排吉村退出男双男单系统,全力攻混双。大藤沙月则是从17岁就被送进反手快拨训练营,“目标只有一个:中国体系。”

人家奔着你来,你还在靠一对组合打天下。这局面,怎么看都不踏实。

比赛的第三局很关键。

王楚钦/孙颖莎7-11丢了一局,看起来像是状态波动,其实是教练组故意松手。

央视转播评论员顾昊当场说:“这是一次节奏泄压,中国队在试探对手一旦领先后,敢不敢转守为攻。”

结果,日本组合没敢全压出来,反而露了底。

第四局,王孙组合直接一波反拉6分,从5-8逆转11-8,把整场局势扳回来了。

这不是打得多神,而是中国队在用战术和心理去硬撕对面——换句话说,是靠经验耗出来的。

这对组合的“默契”,也不是你以为的那种天赋契合。

央视纪录片《乒乓幕后》里公开了一段训练片段:王楚钦和孙颖莎做盲区训练,不许讲话,全靠听球声判断落点。有一次孙颖莎喊停:“你眼里只有球,没有我。”王楚钦直接把球拍甩了。

这些年两人争过、吵过、练到崩过。但也正因为彼此够熟,知道怎么在关键时候顶住。

他们不是“最配的搭档”,而是“最能抗的组合”。

但就算他们再能打,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

国乒混双的备份系统,几乎是空的。

林诗栋/蒯曼打进过八强,但技术体系还不成熟,节奏一乱就全盘崩。其他组合连亚洲赛事都难过早轮,谈不上替补。

国家队内部一位技术官员曾私下透露:这三年教练组其实一直在找“王孙第二”,可惜不是伤就是顶不上来。

现在全靠一对人死撑,撑到巴黎奥运,再撑到下一届世乒赛。但这不是解决方案,是拖延战术。

马琳在微博上发过一句话,虽然轻描淡写,但很扎心:“混双靠一对人赢天下,不是体制强,是系统薄。”

这不是输赢的问题,是风险的问题。

只要王楚钦或孙颖莎任何一人出现伤病,中国混双就是“直接断层”。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目前体系真空的事实。

现在赢,是靠这两个人能打,能扛。那如果某一天他们打不动了呢?

最危险的,不是日本组合变强,而是我们还觉得“主力万能”。

日方已开始复制中国打法,练拧拉,练前三板突袭。他们在缩小差距,而我们却还在押宝“一线阵容能用就继续用”。

今天这块金牌,不能只看成胜利,而是一次“拖延危机”。

三连冠本来是光环,现在却成了遮羞布。

王楚钦和孙颖莎不是在争金牌,是在帮中国混双体系强撑门面。

他们越赢,外界越以为一切都正常,但只有圈里人知道,这种靠一对人死扛的状态,随时可能断。三连冠只是把危机推迟了,而不是解决了。真正该讨论的,不是他们还能赢多久,而是——如果这对组合伤了,退了,谁来?如果没人能顶,那中国乒乓球离被反超,就不远了。

来源:含彰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