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中悟道传奇:修炼无我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01:45 2

摘要:远古时期,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各个部落之间纷争不断。冉相氏族的酋长冉明,看着族人们因部落间的是非矛盾而疲惫不堪,心中充满了忧虑。他常常独自坐在山顶,望着远处此起彼伏的战火,思索着如何才能让族人摆脱这种困境。

远古时期,在一片广袤的土地上,各个部落之间纷争不断。冉相氏族的酋长冉明,看着族人们因部落间的是非矛盾而疲惫不堪,心中充满了忧虑。他常常独自坐在山顶,望着远处此起彼伏的战火,思索着如何才能让族人摆脱这种困境。

一日,冉明来到一片茂密的山林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忽然看到一棵大树下有一个圆形的石坑,阳光正好在石坑中形成一个圆圆的光影,宛如一个巨大的圆环。此时,一片落叶缓缓飘入圆环之中,神奇的是,它并没有立刻落下,而是仿佛悬浮在圆环的中央,随着微风轻轻转动,却始终不触碰圆环的边缘。

冉明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一幕,脑海中忽然浮现出部落间的纷争。那些是非对错,不就像这圆环的边缘吗?红半环和绿半环各执一词,争斗不休。而这落叶悬浮的中央虚空之处,不正是超脱于是非之外的中立之地吗?他恍然大悟,原来真正的智慧在于守住这环中的虚空,不偏不倚,顺应自然。

回到部落,冉明开始践行他领悟的环中之道。当其他部落前来挑衅时,他不卑不亢,以中立的态度调解矛盾,让双方的是非在自然的发展中相互证伪。渐渐地,部落间的纷争减少了,冉相氏族也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族人们发现,酋长虽然每天都在应对各种变化,但内心始终保持着宁静,就像那片悬浮在环中的落叶,以动守静,执一不变。

时光流转,来到了商朝初年。商汤作为一国之君,一直致力于寻找治国之道。他听说民间有两位奇人,一位是车夫登,一位是门警恒。据说登驾车时,车轮仿佛在虚空中穿行,平稳而迅速;恒守门时,无论外界如何喧嚣,他都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如立于虚空之中。

商汤决定微服出巡,亲自去探寻这两位奇人。他来到都城的城门处,看到恒正笔直地站立在城门旁,目光平和,对周围的喧闹充耳不闻。过往的行人车马在他面前仿佛都变得有序起来,没有丝毫的混乱。接着,他又看到登驾驶着马车驶来,马车行驶时没有丝毫的颠簸,就像在平地上滑行一般,而登的神情从容,仿佛与马车、道路融为一体。

商汤惊叹于两人的本领,于是拜他们为师,虚心向他们学习。登和恒告诉他,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虚空,就像驾车时要懂得利用车轮与车轴之间的虚空,守门时要守住内心的虚空,这样才能顺应自然,应对万物。商汤牢记他们的教诲,却又不局限于具体的方法,而是从中领悟到了环中之道的精髓 —— 超脱是非矛盾,以虚空的心态去应对天下事。

当时,商朝有两个部落因为土地纠纷争执不下,眼看就要兵戎相见。商汤运用所学的虚空术,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让双方各自陈述理由,在倾听中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局限。他就像站在环中的虚空处,让双方的是非在自然的交流中逐渐明晰。最终,两个部落达成了和解,共同开发那片土地,实现了共赢。

多年后,孔子周游列国,历经坎坷,晚年回到鲁国。他在整理古籍时,读到了关于商汤和冉相氏的记载,心中感慨万千。回想自己一生奔走,推行仁义之道,却常常陷入困境,如今才明白,真正的智慧是顺应自然,排除过多的思虑,就像容成氏所说:"没有一天又一天,哪来一年又一年。没有内函,哪来外延。"

孔子来到一片空旷的原野,望着远处的天地相接之处,仿佛看到了那个巨大的圆环,而自己正站在环中的虚空处。他忽然觉得心中的执念少了许多,内心变得更加通透。从此,他不再执着于外在的形式,而是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以平和的心态传播智慧。

从冉相氏领悟环中之道,到商汤得司御而悟虚空术,再到孔子晚年的顿悟,环中之道的智慧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历史的长河中。它告诉人们,在面对世间的是非矛盾时,不必执着于一端,而是要守住内心的虚空,顺应自然,如此才能在变化万千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实现与万物的和谐共处。

庄子原文如下:

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日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阖尝舍之!夫师天而不得师天,与物皆殉。其以为事也,若之何!夫圣人未始有天,未始有人,未始有始,未始有物,与世偕行而不替,所行之备而不洫,其合之也,若之何!汤得其司御,门尹登恒为之傅之。从师而不囿,得其随成,为之司其名,之名嬴法,得其两见。仲尼之尽虑,为之傅之。容成氏曰:“除日无岁,无内无外。”

冉相氏洞悉了大道之枢机,犹如掌握天地运转的钥匙,因而能随顺自然造化万物。他与万物共处,既无终结亦无起始,既无间隙亦无时限。那日日与万物同游共化者,恰是内心如止水般恒常不变之人。他何曾须臾背离过这至道?若徒然效法自然之形却未得其神髓,便如同随波逐流的落叶,终将与万物一同陷入无休止的追逐。以此心行事,岂能成就功业?圣人既不拘泥于自然,亦不执著于人为;既不刻意开端,亦不执着外物。他如春风化雨般与世人同行而不止步,似明月照空般行事周全而无滞碍。这般与万物玄同的境界,何其精妙!商汤得遇司御门尹登恒,奉为师尊。他师法而不拘泥,如江河纳百川般融会贯通,故能顺应天时成就万物。其所立之名合乎天道,因而赢得师徒双重的美誉。纵使孔子殚精竭虑,亦只能止步于商汤之师的境界。容成氏有言:"无涓涓之日则无泱泱之年,无方寸之内则无寰宇之外",此语道破了有无相生的玄机。#庄子#默认#

来源:文化的吸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