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宣布“想与胖东来脱离关系”,消息一出,全网震惊,那个把员工月薪提到5000元、春节闭店让员工休息的“中国好老板”,怎么突然寒了心?
文 |东方芙昕
编辑 | 东方芙昕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
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突然宣布“想与胖东来脱离关系”,消息一出,全网震惊,那个把员工月薪提到5000元、春节闭店让员工休息的“中国好老板”,怎么突然寒了心?
当网络“黑嘴”用“揭秘行业黑幕”包装谣言,靠断章取义、捏造数据疯狂引流时,《新闻联播》罕见发声痛批“流量暴力”,中央网信办更启动专项行动严打四类涉企黑嘴乱象。
这场风波背后藏着多少“造谣获利”的黑色链条?靠抹黑良心企业蹭流量的歪风,究竟该怎么治?
5月19日深夜,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在社交平台突然发声,表示“非常想和胖东来没有任何关系”,并称公司所有资产将归属现有团队。
这一举动让很多人震惊,也引发了广泛关注,就在他发声的前一天,他刚刚批评了管理团队在面对外部攻击时没有勇气站出来捍卫正义。
两件事连在一起,让人不禁联想到这背后的“柴怼怼事件”所带来的冲击。
事情的起点可以追溯到4月,一个名叫“柴怼怼”的短视频博主突然频繁发视频。
内容针对胖东来,指责他们的玉石商品以次充好、暴利经营,还翻出多年前的一些旧闻,对企业和于东来本人进行人身攻击。
这些视频虽然很多说法并没有事实依据,但因为内容抓人、形式煽动,在网络上迅速发酵,播放量高、传播速度快,很多人一下子被带了节奏。
胖东来的官网甚至一度因网络攻击而关闭,企业形象受到很大冲击。
多年来,胖东来以“顾客不满意就退货”、“员工待遇优厚”、“春节带薪放假”等做法赢得了消费者和业内的尊重,被认为是零售行业的标杆。
但在网络舆论面前,即便是口碑极好的企业,也难以完全抵御这种带有恶意的舆论风暴。
信源:浪涨新闻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胖东来并没有沉默,第一时间拿出商品检测报告,并邀请监管部门现场检查,希望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回应质疑。
然而在信息传播如此迅速的环境中,谣言往往先一步到达公众视野,等到真相被澄清时,已经有不少人产生了误解。
而于东来的“退意”,更多是对这种不公平舆论环境的无奈,他不是因为企业经营出了问题才选择退出,而是因为面对毫无根据的网络攻击和舆论绑架,感到极度疲惫和失望。
辛苦二十多年建立起来的企业品牌,在短短几周内被无端攻击,让人心寒。
5月22日,新闻联播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条引人注目的评论,直指当前网络环境中的一类严重问题:网络“黑嘴”该收手了。
评论中明确提到,中央网信办已经启动了“清朗·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主要打击四种网络行为,包括恶意抹黑企业、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以及泄密侵权。
这一举动让人们意识到,网络暴力、谣言制造者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这次央媒发声,针对的正是近年来愈加猖獗的网络“黑嘴”乱象。
所谓的“黑嘴”,就是一些利用网络平台,通过散布不实信息、恶意攻击等手段,谋取个人利益或通过引导舆论进行炒作的行为。
这些人往往并不关心信息的真实性,只在乎流量和关注度,甚至以诽谤、敲诈等方式进行盈利。
而这一系列行为,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正常运行,尤其是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形象的毁灭性打击。
在评论中,新闻联播明确指出,这种行为不仅涉及道德问题,更有可能触犯法律。
像“柴怼怼事件”这样,博主通过造谣、抹黑胖东来,恶意传播虚假信息,不仅侵犯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损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判断力。
而这种行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而是带有明显的网络暴力性质,企图通过操纵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不惜通过恶意炒作制造舆论危机。
对于这一问题,评论特别提到,国家已经采取了相关法律和政策进行严肃整治,特别是在保护企业商誉方面,已经有明确规定。
例如《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明确指出,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商誉,不得随意侵犯。
在这场网络暴力面前,任何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责任维护一个健康、理性的网络环境。
新闻联播特别强调,这种恶意抹黑企业、炒作谣言的行为,不仅仅是对企业本身的伤害,更是对整个商业文明的破坏。
企业的信誉一旦受到严重损害,不仅会影响到消费者的信任,还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震荡,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经济稳定。
此外,恶意炒作和敲诈勒索也是当前网络黑嘴行为中比较严重的问题。
许多网络博主和自媒体人通过故意制造争议,吸引眼球,获取大量点击量,并通过广告和付费推广谋取利益。
而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人甚至以此为手段,进行敲诈勒索,以不发布负面消息为条件,要求企业支付巨额“保护费”。
这种行为不仅让企业陷入困境,也让整个行业的生态受到了污染。
信源:新闻联播
胖东来事件不仅仅是一个个别企业遭遇网络攻击的个案,它揭示了一个隐藏在网络舆论背后的产业链。
调查发现,恶意攻击胖东来的博主“柴怼怼”与多家玉石企业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使得外界开始怀疑,这场针对胖东来的网络风暴很可能是一次有预谋的同业竞争抹黑行为。
信源:上观新闻,2025.05.08
可见这类恶意攻击背后或许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运作,这些人利用社交平台的算法漏洞,从中获利。
胖东来事件的发生,无疑为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这不仅提醒企业要加强对品牌形象的保护,也提醒消费者在网络世界中保持警觉,不轻易相信未经证实的信息。
但网络空间并非法外之地,任何恶意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追责,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情有什么样的看法呢?
来源:东方芙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