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央视宣布我国将发射2800颗算力卫星,组建全球首个“天基智算网络”,首发12星一箭齐飞,单星算力高达744TOPS,组网后能干掉5千万亿次计算每秒。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马斯克的星链还在一颗颗往天上砸,中国却突然给出了一个“换维度”的回答。
5月15日央视宣布我国将发射2800颗算力卫星,组建全球首个“天基智算网络”,首发12星一箭齐飞,单星算力高达744TOPS,组网后能干掉5千万亿次计算每秒。
这啥概念?相当于把50万台高性能电脑打包扔太空里“云办公”。有人说马斯克把互联网铺上天,中国直接把算力搬上去。
从信息传输到在轨计算,这不再只是比谁发得多,而是比谁先让卫星“动脑子”。国际航天界震惊也就不奇怪了:游戏规则,确实被改了。
过去几年一提低轨卫星大家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星链,马斯克搞的那套,核心目标很清晰——让全球偏远地区都能连上网,哪怕你在撒哈拉开直播,信号也得跟得上。
但星链的本质是“搬运工”:信号传下来,数据还是要地面处理;V2 Mini卫星的“脑子”很小,下载速度400Mbps,延迟27ms;讲得直白点就是个天上的路由器,跑得快但不太聪明。
而中国这次搞的“天算计划”,完全是另一条赛道:每颗卫星内置高能AI芯片,单机算力744TOPS。
12星组网后算力暴涨至5POPS,支持L0-L4级别的数据处理,不用等信号传回地面,在太空就能分析、判断、决策。
别小看这个逻辑转变意义巨大,原来我们讲“边缘计算”,是把服务器放到城市边缘,现在好了边缘直接飞到轨道上去了。
而且中国的这套系统连“保密”也玩明白了:引入量子加密通信干扰不了偷不走,星间通信用的是激光,不怕干扰速率100Gbps延迟小于0.1ms。
而星链用的微波速率20Gbps延迟10ms起步,信息跑得慢不说,还容易被监听。
很多人可能想问,马斯克那边不是都快一万颗卫星了吗?中国才刚起步,怎么比?问题就在这儿——你不能只看数量,还得看质量和效率。
星链确实发得猛,2025年5月累计已部署992颗V2 Mini,全年目标1万颗。
但问题是:技术更新慢了,V2 Mini用了两年还没升级;功能单一,核心还是带宽扩容;运营成本高,SpaceX自己都说过:一年亏几十亿刀,靠火箭补贴才能撑下去。
反观中国:2025年5月14日一箭十二星,首次实现“激光组网+协同计算”;不靠堆数量,而是每颗都“有脑子”;计划2026年前完成280颗验证星组网,2030年实现2800颗全覆盖。
别看只有2800颗,但一颗顶你几十颗,这不是“堆砖”这是“造楼”。
而且中国的这波操作不是“拍脑袋”,是有政策推手的:国家发改委早已将卫星互联网列入“新基建”;工信部2024年放开频段审批;上海、成都等地出台专项补贴,你发得出我就给你钱和地。
卫星过去是“拍照的”“转信号的”,现在?变成“干活的”了。以前预测一个台风路径,至少要等6小时以上。现在,通过卫星实时计算,能把时间压缩到1小时内。
2024年重庆山火的时候,这技术就已经试点过一次——提前预判风向和火势,调度效率翻倍。
以往的遥感卫星要拍完图再传回来地面分析,而现在卫星直接在轨识别目标,精度可达亚米级。
哪怕是你车盖上贴个网格,卫星也能识别出你是不是“正常停靠”。这在全球热点地区尤其管用,数据不落地、不传回,基本无泄露风险。
嫦娥七号、天问三号这些任务,原本地火通信延迟在20分钟左右,等信号回来都能打个盹。
而“天算”系统支持在轨导航计算,能把延迟压到5分钟内。这对将来搞月球基地、火星回传至关重要。这个系统不是“用来看的”,是“用来干的”。
美国肯定坐不住了,太空军第一时间跳出来说:“中国这是太空战能力展示。”但自己悄悄部署了600多颗军用卫星,嘴上说“和平利用”,手下却不含糊。
NASA也开始游说国会:限制对华航天合作,别把技术“送上门”。
但欧洲的态度悄悄变了,欧盟原本搞了个IRIS项目,想对标星链,后来发现不现实,干脆改为“边缘计算+低轨星座”模式。
德国KLEO Connect公司甚至主动找上中国,尝试测试量子通信——这是在看风向,也是在赌未来。
而中国这边也没闲着:联合俄罗斯推动修改《外层空间条约》,要求把“在轨计算设施”纳入国际法监管。
意思很明确:你不能说自己是通信卫星,就可以随便监听、随便干扰。谁先让卫星“动脑子”,谁就赢了未来
当马斯克还在为火星移民筹钱,中国已经把一张“太空智算网”悄悄织好。
这不是简单比拼发射频率,而是一场关于文明中枢的重构——谁能让卫星“思考”,谁就能定义下一个时代的智能边界。
央视曾说:“谁能定义星辰的用途,谁就能掌握下一个百年的钥匙。”话虽文艺,但底层逻辑不复杂:你还在比“谁能上天”;别人已经开始“在天上干活”。
未来的智能社会,也许不在地面,而在地球轨道上空几百公里。你准备好了吗?
你怎么看?你会用“天上的算力”给手机剪视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点个赞、转发一下,让更多人看到这场“太空智商差”的较量。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