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孙颖莎王楚钦获得世乒赛三连冠 复刻杯抱回家 巴赫来看莎比赛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08:40 4

摘要:多哈世乒赛混双决赛夜,黄牛票炒到四万人民币的天价,依然被全球球迷秒空。 当孙颖莎和王楚钦举起复刻杯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像追星族似的扒着看台栏杆,举着手机对着莎莎狂拍——这个画面让热搜直接爆了。

“四万块门票看一场球,他们凭啥让人抢破头? ”

多哈世乒赛混双决赛夜,黄牛票炒到四万人民币的天价,依然被全球球迷秒空。 当孙颖莎和王楚钦举起复刻杯时,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像追星族似的扒着看台栏杆,举着手机对着莎莎狂拍——这个画面让热搜直接爆了。

这对中国组合用三连冠解锁了国际乒联141年历史上的第四座复刻杯,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们差点连决赛都去不了。 半决赛对战朝鲜黑马组合时,决胜局一度被对手拿到3个赛点,王楚钦用一板“搏命式”反手拧拉硬生生撕开缺口,连解说都喊到破音:“这球是用命在接! ”

日本媒体赛后酸溜溜地说:“中国队的混双冠军是用钱烧出来的。 ”但现场观众看得清楚:吉村真晴/大藤沙月每得一分,日本教练席都要全体起立鼓掌,而中国教练组全程冷静得像在图书馆——直到最后一球落地,马琳才把捏变形的矿泉水瓶悄悄踢进座位底下。

把对手逼到研究“玄学”的狠人

日本队赛前请了占星师给吉村真晴算运势,这事被大藤沙月直播时说漏了嘴。 也难怪他们慌神,孙颖莎/王楚钦的混双组合已经三年没输过外战,上次输球还是2022年澳门赛内讧争议。 这次日本队特意让吉村改了发球姿势,结果莎莎直接现场拆招——第二局有个球擦网变向,她愣是平移两米用正手勾了个“海底捞月”,把场边的刘国梁都看笑了。

球迷调侃王楚钦是“盯人狂魔”真没说错。 赛前训练时他死盯着日本组合偷师,逼得对方教练拿毛巾架当屏风。 这招可是跟刘国梁学的绝活:1999年世乒赛,刘国梁故意在对手面前练削球,吓得瑞典队连夜改战术。

四万块门票里藏着的秘密

混双决赛票价能炒到单张四万,不只是因为冠军争夺战。 现场观众发现了个彩蛋:每当莎莎擦汗时,镜头会扫到看台某个戴鸭舌帽的男人——那是她河北队的启蒙教练杨广弟。 老爷子自费买了山顶票,举着十年前给莎莎拍的老式DV机记录全程。

更戏剧性的是颁奖环节。 当礼仪小姐捧出复刻杯时,王楚钦突然拽住莎莎后退半步,这个细节后来被慢镜头破解:杯座上有根翘起的金属片,他怕队友划伤手。 这种下意识的保护欲,从2018年青奥会延续至今——当年15岁的莎莎够不着领奖台,18岁的大头也是这样伸手护住她后背。

巴赫的手机相册藏着“莎莎特辑”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被拍到用手机狂拍莎莎,这事其实早有预兆。 巴黎奥运会期间他就被目击戴着孙颖莎的Q版徽章,这次在多哈更离谱:混双半决赛当天,巴赫原本该参加中东体育论坛,结果临时改行程跑去训练馆,站在挡板外看了莎莎半小时练球。

日本记者挖出了冷门数据:孙颖莎是现役运动员中唯一让巴赫公开点赞超过三次的。 最绝的是2023年德班世乒赛,巴赫原本要给男单冠军颁奖,听说莎莎进了女单决赛,硬是改签机票多留了一天。

把对手打哭的温柔杀手

领奖台上大藤沙月红了眼眶,这不只是输球的难过。 第三局她曾靠两个擦边球追分,结果莎莎马上回敬了三个更刁钻的擦网球——这种“以暴制暴”的打法让日本解说直呼“可怕”。 但鲜少人知道,前一天训练结束后,孙颖莎特意找日方翻译要来大藤的比赛笔记,在上边用中文写了句“继续努力”。

王楚钦的球拍故事比电影还刺激。 决赛前夜他的备用板胶皮突然开裂,器材师凌晨三点冲去敲开当地华人球迷家的门借烤箱。 这个插曲让教练组惊出一身冷汗,但当事人倒很淡定:“真打疯了,光板我也能抡。 ”

国乒幕后英雄的凡尔赛

刘炜姗和牛冠凯这对陪练组合,赛后被球迷称为“隐形冠军”。 他们模仿日本选手的录像带足足看了40遍,连吉村真晴摸鼻子的习惯动作都学得惟妙惟肖。 最搞笑的是模拟赛打到关键分时,刘炜姗突然用日语喊了句“ちょっと待って”(稍等一下),把正牌教练都唬愣了。

器材组这次立了大功。 多哈的湿气让胶皮膨胀率超标,保障团队连夜调来工业除湿机,把更衣室改造成“烘干房”。 有工作人员吐槽:“给莎莎穿线的磅数,精确到比她的体重还计较小数点。

藏在奖杯里的东方密码

那座复刻杯底座刻着三行小字,分别是中文草书、阿拉伯文和英文版的“永不分离”。 这个设计出自卡塔尔亲王夫人的提议,灵感来自孙颖莎/王楚钦的混双组合名“莎头”——在阿拉伯语中,“Shā tóu”恰好与“沙漠玫瑰”发音相似。

当这对冠军举起奖杯时,现场大屏突然插播了十年前的老画面:14岁的王楚钦在全国青训营打飞一个高球,12岁的孙颖莎在隔壁桌捡到球,隔着挡板抛还给他。 谁也没想到,当年那颗飞过挡板的塑料球,如今变成了象征乒坛至高荣誉的复刻杯。

来源:空穆郡下飞阳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