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山东博物馆藏唐代铜镜赏析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08:58 2

摘要:唐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手工业十分发达,铜镜铸造业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铸造工艺和装饰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种类繁多、纹饰华丽、铸造精湛的唐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一面面构思巧妙的唐镜,方寸之间,散发着自信、张扬、包容、开放的大唐盛世气息。现

唐代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各种手工业十分发达,铜镜铸造业也在此时达到了巅峰,铸造工艺和装饰水平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种类繁多、纹饰华丽、铸造精湛的唐代铜镜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一面面构思巧妙的唐镜,方寸之间,散发着自信、张扬、包容、开放的大唐盛世气息。现撷选山东博物馆藏的几面唐代铜镜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一、四神镜

四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唐代四神镜主要流行于武德贞观年间。

图1 四神镜

四神镜(图1),直径 12.4 厘米。圆形,圆纽,纽座为八瓣莲花。座外为一圈连珠纹,围绕镜纽上下左右分别为玄武、朱雀、白虎、青龙。其间饰折枝花纹。素缘。

二、瑞兽铭带镜

瑞兽铭带镜多流行于隋至唐初。唐代铭文镜的铭文多为四言、五言诗,较之汉代镜铭文学性更强,内容也比汉代镜铭更贴近社会现实和感情生活。

图2 瑞兽铭带镜

瑞兽铭带镜(图2),直径 10.52 厘米。镜作圆形,圆纽,内区围绕纽座是 4 只首尾相接的瑞兽,似狐似狼,或低头疾驰,或昂头奔腾,甚或回首顾盼,生动灵秀。外区铭文带为“照日菱花出,临池满月生。官看巾帽整,妾映点妆成。” 边缘为锯齿纹。

三、瑞兽葡萄镜

在唐代铜镜中,瑞兽葡萄镜是出土数量最多、流行地域最广的一种镜型,它也被称为“海兽葡萄镜”“海马葡萄镜”。瑞兽葡萄镜主要流行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形制主要为圆形,也有菱花形、方形,纹饰图案是由瑞兽镜增加劲枝柔蔓和飞禽葡萄花叶而来,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的结晶,蕴含着丰富深刻的文化内涵。

图3 四瑞兽葡萄镜

四瑞兽葡萄镜(图3),直径10.21厘米。圆形,伏兽纽,一周凸棱纹带将镜背分为两区,内区葡萄枝蔓柔长,枝叶舒展,果实饱满, 4 只姿态各异的瑞兽游戏其间。外区几只雀鸟或静卧或嬉戏于葡萄枝蔓果实之间。边缘饰三叠云纹。

图4 瑞兽葡萄鸾鸟镜

瑞兽葡萄鸾鸟镜(图4),直径11.7厘米。圆形,圆纽,镜背由凸弦纹分为二区,内区盘曲缠绕的葡萄枝蔓间配置着 4 只瑞兽,或疾驰狂奔,或飞跨鱼跃,或引颈长鸣,或回首顾盼,形态各异,生机盎然。外区在一周葡萄藤蔓中有扬蹄狂奔瑞兽及振翅飞鸟各 3 只。边缘下饰一周锯齿纹,上饰三角形花瓣纹。

图5 四瑞兽葡萄镜

四瑞兽葡萄镜(图5),直径 11.5 厘米。镜作圆形,伏兽纽,双线高圈的镜背分为内外两区。内区葡萄枝蔓密布缠绕,4 只瑞兽匍匐而卧但均翘首仰望,张口睁目,形态可人。外区葡萄枝蔓间分饰6只飞雀及蜻蜓、蛱蝶。边缘饰三叠云纹。

图6 过梁瑞兽葡萄镜

过梁瑞兽葡萄镜(图6),直径 10 厘米。镜作圆形,兽纽,镜背以圆圈隔为二区,内区围绕兽纽分布4只瑞兽,虽姿态各异。但均翘首仰望,与中央镜纽之兽相呼应,周围遍布葡萄枝蔓并越过间隔延伸到了外区,外区葡萄繁密,并有4只雀飞翔其上。边缘饰三叠云纹。纹饰采用高浮雕和浅浮雕相结合,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充满层次感。

图7 瑞兽葡萄镜

瑞兽葡萄镜(图7),直径14厘米。镜作圆形,伏兽纽,镜背为单线圆圈划分成内外二区,内区以伏兽纽为中心,小瑞兽环绕其周或伏、或侧、或仰卧于葡萄枝蔓间。外区缠绕的葡萄枝蔓上分布着 4 对禽鸟,每对禽鸟后是一只正在奔驰追逐的猎犬。边缘饰缠枝花卉。

四、花鸟纹镜

花鸟纹镜流行于盛唐、中唐之际,其主题纹饰为禽鸟和花枝,意喻夫妻恩爱、健康长寿、家庭美满,所以花鸟纹镜经常用来作为爱情婚姻的信物或嫁妆,唐代诗作“嫁时宝镜依然在,鹊影菱花满光彩”生动体现了花鸟纹镜的特征和用途。

图8 四鸟花枝镜

四鸟花枝镜(图8),最大径 19.1 厘米。八瓣葵花形,圆纽,镜背被一周凸线纹分为内、外两区。内区各有展翅飞奔的鸳鸯一对和回首长鸣的鹊一对,外区间饰花朵和蜂蝶。素缘。

图9 雀绕花枝镜

雀绕花枝葵花镜(图9),最大径 10.88 厘米。八出葵花形,圆纽,镜背分为内外二区,内区环绕镜纽同向展翅飞翔的双雀双雁,雀、雁之前又隔以折枝花。外区饰 4 只蜜蜂。素缘。

图10 雀绕花枝镜

雀绕花枝菱花镜(图10),最大径 10.13 厘米。八出菱花形,圆纽,内区 4 禽鸟在花枝间或静静而立或展翅飞舞,镜缘花瓣内分饰蜂蝶花枝。整个镜面纹饰内区与外区相映成趣,一派鸟语花香。素缘。

图11 鸾鹊鸳鸯镜

鸾鹊鸳鸯镜(图11),最大径 21.25 厘米。八出葵花形,圆纽,纽上方为一对衔绶鸳鸯,纽下双鹊驻足于莲花莲叶之上,一低首觅食,一口衔枝叶回首相望,纽两侧双鸾展翅相对而舞。外区葵花内饰有两组纹饰,一组为蜂蝶与折枝花,另一组为云气纹。素缘。

五、真子飞霜镜

真子飞霜镜是属于神仙人物故事题材类铜镜,是唐代铜镜中比较多见的题材之一。它主要流行于唐玄宗开元天宝至唐德宗贞元时期。真子飞霜镜的主题纹饰表现的是道教修炼升仙的内容,是唐人神仙信仰的具体体现。镜面内容多见“敲竹唤龟,鼓琴招凤”,日本人多称之为伯牙弹琴镜。真子飞霜镜几乎在唐代铜镜的所有形制中均有出现,主要多见于八出葵花形和内切圈葵花形居多。

图12 真子飞霜镜

真子飞霜镜(图12),最大径 18.38 厘米。八出葵花形,镜背纹饰采用浅浮雕形式,镜面中心为龟形纽,荷叶形纽座,龟形纽的左方一人置琴于膝前,其身后为竹叶茂盛的竹林,前设案几,上置笔砚书卷等物。纽的右方树下站立一只展翅鸣舞的凤鸟,“真子飞霜”铭文的上方为山云衔半月,龟纽下方饰池水山石。素缘。

图13 真子飞霜镜

真子飞霜镜(图13),直径 15.97 厘米。镜作八出葵花形,镜面中心为龟形纽,荷叶形纽座,龟形纽的左方一人置琴于膝前,其身后为竹叶茂盛的竹林,前设案几,上置笔砚书卷等物。纽的右方树下站立一只展翅鸣舞的凤鸟,纽的上方祥云托月,飞鹤翱翔,龟纽下方饰池水山石。素缘。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