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罗汉钱》是沪剧现代戏里程碑式的作品。上世纪50年代,丁是娥等五位沪剧表演艺术家演绎的版本被奉为时代经典。2023年,为纪念丁是娥诞辰100周年,《罗汉钱》再次复排。70多年来的代际传承,《罗汉钱》成为上海沪剧院的传家宝。
5月24日晚,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继续在武汉举行,沪剧《罗汉钱》在首义剧场上演。
《罗汉钱》是沪剧现代戏里程碑式的作品。上世纪50年代,丁是娥等五位沪剧表演艺术家演绎的版本被奉为时代经典。2023年,为纪念丁是娥诞辰100周年,《罗汉钱》再次复排。70多年来的代际传承,《罗汉钱》成为上海沪剧院的传家宝。
1952年,《罗汉钱》进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一举斩获剧本奖,演出奖,被十多个剧种改编移植,还被拍摄成电影发行全国。这次复排的《罗汉钱》,在保留“回忆”“燕燕说媒”等经典唱段的同时,融入了现代的舞美布景,歌队叙事。
沪剧《罗汉钱》根据赵树理小说《登记》改编。讲述的是两对年轻人自由恋爱受到村民封建思想的阻碍,新《婚姻法》的颁布成全了年轻人。
演出开始前,剧院里反复播放着《紫竹调》的旋律。《罗汉钱》里最脍炙人口的唱段不是出自主角之口,而是由女配角马燕燕演唱的《燕燕说媒》。这段唱改编自《紫竹调》,多年来被广为传唱。1984年,朱明瑛在录制的磁带里把《燕燕说媒》当流行歌曲唱,进一步扩大了这段唱在非吴语地区的影响力。现场的武汉观众不少都能哼唱这一段。在剧中张木匠同意艾艾与李小晚婚事的时候,观众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从首演到现在,70多年过去了,演《罗汉钱》的演员换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们朴素的情感没有变。
该剧主演程臻表示,自己能演小飞蛾这个角色,既幸运,又惶恐。上海沪剧院对《罗汉钱》这个戏,首先是好好传承,再考虑创新。
记者:章嘉骅 通讯员:谭燕 摄影:章嘉骅
值班编辑:卫未
审核、签发:赵阳
来源:武汉新闻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