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有场乒乓球比赛特别火,曼玉和德国老将韩莹的对决直接把全网看嗨了。那天直播间弹幕直接炸锅,现场观众举着手机录像的手都在抖。为啥这么轰动?您往下看就明白了。
最近有场乒乓球比赛特别火,曼玉和德国老将韩莹的对决直接把全网看嗨了。那天直播间弹幕直接炸锅,现场观众举着手机录像的手都在抖。为啥这么轰动?您往下看就明白了。
曼玉这姑娘真跟铁打的一样,全场跑动就没停过。对面削球手韩莹今年都39岁了,照样把球削得跟艺术似的。两个人你来我往打了整整五局,比分咬得那叫一个紧。马琳教练在场边急得直搓手,好几个关键球他直接从椅子上弹起来喊战术。
要说韩莹这手削球真不是吹的。球拍往下一砍,那球转得跟陀螺似的,落点还专往边边角角钻。有网友截了慢动作回放,发现她削出去的球转速能到每分钟6000转,比洗衣机甩干还快。关键人家体力还特能扛,第四局打到9平时还能满场救球,愣是把曼玉一记重扣给挡了回去。
不过曼玉也不是吃素的。这姑娘眼神里透着股狠劲,每次接发球都跟弹簧似的弹出去。有局比赛韩莹连得6分领先,眼瞅着要拿下这局,结果曼玉硬是咬着后槽牙追平。最绝的是决胜局那个擦边球,现场裁判都犹豫了,回放显示球擦边的痕迹就头发丝那么细。
这场比赛看得人心里直突突。您说现在这网络环境也怪,明明打得这么精彩,还有人挑刺说曼玉赢得不够漂亮。要我说啊,竞技体育哪有什么十全十美?当年刘国梁打老瓦还吃过11个发球呢,不照样成就经典?
其实输赢真不是最重要的。您看韩莹赛后接受采访,满头大汗还笑着夸曼玉:"现在年轻选手进步太快了,我们这些老家伙得再加把劲才行。"这话说得敞亮。曼玉也主动帮韩莹收拾球包,俩人还约着下次一起训练。
要说这届观众也够可以的。直播间里有位六十多岁的老球迷,全程发弹幕解说技术要领,愣是收获两万多点赞。还有家长带着孩子看比赛,边看边教孩子:"看见没?人家39岁还能打世界级比赛,你作业写不完就喊累?"
这场比赛给咱提了个醒:体育精神说到底就是较劲不较真。运动员在场上拼得你死我活,场下照样能互相学习。咱们看比赛也别光盯着比分,多看看人家怎么在逆境里找机会,怎么在绝境里不放弃。这些道理搁生活里照样好使。
听说赛后技术统计,这场球创造了今年乒超联赛三项纪录:最多回合数、最高救球成功率和最长单局时间。要我说,这些数字背后藏着的,是两个运动员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韩莹每天要加练两小时体能,曼玉为了练接发球打坏的球拍能装一麻袋。
下次要是再看见运动员打得满头大汗,咱可别光顾着挑毛病。人家在场上流的每一滴汗,都是给观众交的答卷。就像这场球,打完连裁判都竖起大拇指——不是给胜负,是给那份死磕到底的劲儿。
对了,听说这场比赛录像点击量破亿了。要是有还没看过的朋友,建议抽空看看。特别是第七局那个关键球,保证看得您手心冒汗。看完您就明白,为啥说竞技体育是最真实的人生课堂了。
来源:蠢羊聊体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