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就借娘的吉言,若夫君考中秀才,那您就是秀才的岳母,说出去倍有面子。”苏白英满脸笑容,随声附和。
第131章 询问意见
“那就借娘的吉言,若夫君考中秀才,那您就是秀才的岳母,说出去倍有面子。”苏白英满脸笑容,随声附和。
两人并肩而行,边走边聊,陈氏刚踏进堂屋,目光就被那一堆东西吸引,嘴里说着客套话:“怎么带这么多东西回来,你婆母没说什么吧?”
“都是些补身体的好东西,家里多的是,婆母没有意见。”苏白英看了一眼那堆东西,轻声解释。
这些可是滋补身体的物品,家里人以往经常吃不饱饭,身体多少受到影响,吃些好的滋补一下。
像红糖、银耳这样的上等好物,家里的库房有很多,她这次回来特意拿了不少,还有大米等一些吃食用品。
爹娘操劳一生,身体落下不少病根,平时看着没事,如今上了年纪却经常这里疼那里疼,如果能吃得好些,状况应该会有所好转。
陈氏打开包裹查看,除了大米、红枣、红豆、红糖这些她认识的,还有好几样从未见过的东西。
“英娘,这几样是什么?”陈氏望着手中如同树根一般的东西,满脸茫然,不知有何用处。
“娘,这是党参,和鸡一起炖非常滋补。还有这是银耳,和红枣一起炖,加点红糖,也是滋补身体的佳品。”苏白英逐一介绍。
担心陈氏舍不得用,特意补充道:“娘,这些东西不好存放,要早点吃完,要是坏了就太可惜了。”
陈氏听得云里雾里,这些东西她见都没见过,不由得咽了咽口水:“知道了。”
“娘,咱们中午就炖党参鸡汤喝吧,大嫂刚生完孩子,正好可以补一补,说不定奶水就有了呢。”钱三丫两眼放光,直接开口劝说陈氏,理由找得天衣无缝,让人无法反驳。
陈氏本欲责骂她一句,可当看到一旁的苏白英时,又想起哇哇大哭的孙子,到嘴边的话还是咽了下去,罢了,家中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来招待英娘,她就借花献佛一回吧。
想通之后,便扭头吩咐一旁的苏白芷:“芷娘,去后院抓一只鸡过来。”
“好嘞!”苏白芷兴高采烈地往后院鸡棚跑去。去年抓回来的鸡苗,中途杀了几只,如今只剩下四只。
这些鸡一天能下两三个鸡蛋,收入还算不错,今天又要杀掉一只,苏白桔年纪较小,刚才一直跟在苏白英身边打转,安静得不像话。
如今,听说她的鸡要被杀掉吃肉,顿时心如刀绞,带着哭腔央求道:“娘,可不可以不要杀花花它们?”
这些鸡可是她精心喂养长大的,好不容易养大,却从七八只变成四只,再杀的话就所剩无几了。
小丫头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可怜巴巴地看着陈氏,希望她能收回刚才的话。
只是还没等陈氏开口,苏白芷已经抓了一只鸡过来,还顺道从厨房拿了一个碗,动作娴熟地将鸡脖子抹了。苏白桔看得目瞪口呆,突然“哇”的一声,嚎啕大哭起来,她的花花没了。
“小妹,别哭了,再哭等会儿不许你喝鸡汤。”苏白芷听到哭声,便知道她在想什么,出声警告道。
苏白桔一听不许喝鸡汤,立马止住哭泣。这怎么可以,她喂养的鸡,凭什么不让她喝鸡汤?
她就要喝!带着浓重的鼻音嘟囔道:“坏六姐。”
苏白果将篮子里的萝卜尽数洗净,适才从厨房走来,瞧见六妹手中的鸡,便道:“正好,待会留些鸡肉用来炖萝卜。”
陈氏深表赞同:“嗯,待会交由果娘下厨。”
钱三丫不善厨艺,自孙小苗怀胎六月后,家中诸般琐事皆由苏白果操持,陈氏成了家中最为清闲的老太太,每日无须操劳任何事,是否做事全凭她的心情。
“知晓了,娘。”对于烹饪之事,苏白果已驾轻就熟。
钱三丫有了吃食,便格外勤快,随着姐妹几人一同前往厨房,帮忙烧水,热闹的堂屋须臾间仅剩苏白英和陈氏二人。
“娘,叶家之事打探得如何了?”念及妹妹的亲事,苏白英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上回孩子百日之时,她忙得不可开交,压根无暇询问此事。
“叶家小子品性尚不明了,只是家境颇为贫困,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最末。叶家两个兄弟不愿供他读书,叶母便想为他娶一门亲事。”陈氏忆起打听到的事,颇有些举棋不定。
叶家为了供他念书,已然家徒四壁,听雨花那丫头的言外之意,叶家的其他两个兄弟不愿再供着小弟读书,毕竟他们也有妻儿要养活,总不能为了弟弟读书的事,与媳妇和孩子心生嫌隙。
而叶家相中果娘的缘由,甚是简单,无非是苏家的大女儿嫁入高门,若是妹妹日子过得清苦,定然会出手相助。
苏白英听完,沉吟半晌,“娘,此事已过许久,叶家可曾另寻他人?”
苏白英觉着此事不太靠谱,若叶家真有此等打算,自家拖延至今未予答复,他们想必早已等不及了。
“不得而知,你爹也觉得不靠谱,我便未应承下来。”
为此事,她愁苦不堪,唯恐误了女儿的好姻缘。
“此事就此作罢,叶家此举显然是想让果娘供他读书,但凡有点志气,怎会有如此龌蹉的念头。咱们家门户低微,将来他若中了秀才或举人,必定还需要其他助力,果娘定然会遭抛弃。”
苏白英可不是白读了那些圣贤书的,她博览群书,尤其是各种游记,里面记载的形形色色的事迹,真可谓让人大开眼界。
就比如叶家这种情况,男子借着岳家的势力发迹后,便恩将仇报,对岳家开刀,还美其名曰在岳家受尽委屈,实在是不要脸至极。
陈氏原本犹豫不决的心,此刻也不再纠结,转而说道:“英娘,你去镇上好好打听打听,果娘已经十四岁了,最多明后年就得定下来,若是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人家了。”
苏白英没有推辞:“若有合适的人选,女儿自会帮忙牵线。”
第132章提要求
母女二人在堂屋轻声细语了许久,待苏白果她们将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做好时,仍不见苏大山和苏玉风的身影。
苏白英疑惑地问道:“爹和四弟中午不回家吗?”
“附近山上的橡果都摘完了,你爹和老四今天去的地方较远,一来一回太费时间和力气,中午就不回来了。”陈氏边说边拿着抹布擦拭桌子。
“那给他们留一些吧。”苏白英说着便走向厨房,却被陈氏拦住。
“你坐着就好,娘去。”
话落,陈氏风风火火地朝厨房走去,不一会儿,里面传来陈氏恼怒的呵斥声。
“老二媳妇,你是几百年没吃过好东西吗?竟敢提前偷吃,等下别上桌吃饭了!”
陈氏气得直跺脚,老二媳妇做事不行,居然还学会偷吃了。
“娘,儿媳就是想尝尝味道。”钱三丫被抓包后不仅不害怕,还嬉皮笑脸地解释道,她那没脸没皮的样子,让陈氏一阵无语,狠狠地白了她一眼,拿着两个空碗,盛了碗鸡汤和萝卜鸡块,留给苏大山和苏玉风晚上吃。
看着碗里所剩不多的鸡汤,陈氏忍不住问道:“果娘,你大嫂的吃食盛出来了吗?”
“已经端过去了。”苏白果正在炒最后一道菜,闻声头也不回地答道。
“下次炖汤时多放些水,萝卜有那么多,也不知道多放一个。”陈氏到底没忍住,抱怨了一句。
苏白果还没回话,边上的苏白芷便接了过来:“放太多味道就淡了。”
五姐难道不知道这个道理吗?还不是因为鸡肉就那么一点,萝卜放太多就没味道了。
钱三丫在一旁附和:“就是啊,娘,这样刚刚好。”
事已至此,陈氏也只能警告道:“下不为例。你们这些不会过日子的丫头,下次煮肉菜时可不许如此。”
用过午膳,陈氏便使唤钱三丫去洗碗,自己则和孩子们坐在堂屋里闲聊,门外传来村长媳妇的声音:“金花,在家吗?”
陈氏探头一望,原来是村长媳妇和她的大儿媳,赶忙起身相迎:“在家呢,婶儿和檀儿娘快进来喝杯茶。”
黄氏和花氏此番前来本就有要事,自然也不拘谨,大大方方地坐下。
“黄奶奶,花婶子好,这些零嘴味道挺不错的,快尝尝。”苏白英满脸笑意地打着招呼。
“好,英娘这是回来看小侄儿了。”黄氏乐呵呵地接过话茬。
陈氏为两人倒了杯茶,在一旁坐下喜笑颜开地说道:“可不是嘛,这孩子惦念着她的小侄儿,带了好多我见都没见过的补品回来呢。”
任谁都能听出她满心的欢喜,还有那按捺不住的炫耀之意。
“英娘真是个好孩子,你家现在也算是起来。”黄氏和陈氏你来我往,相互夸赞着,其他几人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
花氏见婆婆东拉西扯,始终不提今天过来的正事,便轻轻拉了拉她的衣袖,黄氏看了一眼大儿媳,心中暗暗叹了口气,大儿媳什么都好,就是不善言辞。
“金花,山岗村叶家的小子想求娶果丫头,可有这回事?”黄氏见气氛不错,趁机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确有此事,不过我家丫头年纪还小,所以就没应下来,婶儿是听到了什么消息吗?”陈氏对此并不感到意外,村里就这么大,媒婆上门的事想瞒也瞒不住,还不如干脆承认。
“叶家前两天托媒人到家里说亲,我们有些拿不准,就过来问问你。”黄氏也不遮掩,直接说明了来意。
她家檀儿有一门好绣艺,前来提亲的人络绎不绝。如今她哥哥又考中了童生,家里就想给她找个读书人做郎君。
恰巧叶家托人来说亲,花氏有些心动,而她前不久曾听村里人提过一嘴,不同意此事,婆媳俩为此事产生了分歧,这才来找陈氏问询。
“叶家的情况婶儿了解吗?”陈氏不好明说,只得含蓄地提醒,毕竟,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若她们认为叶家不错,自己却在背后说三道四,将来叶家小子飞黄腾达了,岂不是自己的不是。
花氏听到这里,按捺不住,说出了自己的看法:“叶家虽然穷了点,但只要叶家小子考中秀才,日子肯定会好起来的。再说,檀儿有一手精湛的绣艺,还可以接些绣活。”
在她看来,叶家小子如今在私塾念书,只要考中秀才,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黄氏却摇了摇头,大儿媳还是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若真有那么好,陈氏又怎么会不同意呢?
苏白英坐在旁边默默听着,一言不发,陈氏听出了花氏的话外之音,担心弄巧成拙,便不再接话,转而说起其他事情。
黄氏是个精明人,一眼就看穿了陈氏的心思,拉着花氏起身告辞。
钱三丫见屋里只剩自家人,便凑近苏白英,压低声音说:“三妹,你二哥在铺子里干活,每天累得像头牛,你能不能给他安排个轻松点的活儿?”
“二嫂,铺子里的事情,我可做不了主。”苏白英看了她一眼,果断地拒绝。
钱三丫见她拒绝,双眼瞪得浑圆,满脸不可思议地问道:“那可是你的亲二哥,就不能通融一下吗?”
“老二家的,你给我回屋去,别在这儿胡言乱语!”陈氏听到她的话,眼皮猛地一跳,还没等苏白英开口,就率先出声打断。
并用凌厉的眼神警告钱三丫,仿佛在说:“你要是再敢说下去,就等着回娘家吧!”
说实话,陈氏最初也有过这样的念头,可还没等她和苏白英商量,就被苏大山知道了。
苏大山虽然本事不大,但绝不是个贪财之人,他把其中的道理细细讲给陈氏听。如今,陈氏的想法早已改变,自然不会允许儿媳有这种念头。
钱三丫迫于陈氏的威严,只得悻悻地回屋,但她的一双眼睛却仍旧紧紧盯着苏白英。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转,申时刚过不久,院门口传来骡车行驶的响动。苏白英闻声望去,随即起身向陈氏告辞:“娘,我就先回去了。”
第133章央求
“用过晚膳再走也不迟,你爹他们等会儿就该回来了。”陈氏终是忍不住开口挽留,女儿好不容易回来一趟,陈氏实在想多留她一会儿。
“夜路难行,女儿就不多留了。大嫂若是没有奶水,就去买一头奶羊,可不能饿着宝娃。”临走时,苏白英仍不忘大嫂的事,仔细地交待着。
孩子或许是昨晚没睡好,白日里睡得格外香甜,她都不好进屋打扰大嫂休息。
“你嫂子的事,娘会妥善处理的,你无需挂念这些,只需好好孝敬婆母,照顾好女婿和孩子们。”陈氏站在骡车前,喋喋不休地念叨着。
其实陈氏心里也明白,有些事女儿懂得比她还多,可她就是忍不住想多说几句。
只因她清楚地知道,娘家无法给女儿提供帮助,若在其他方面还不用心,时间一长,不等几个孩子长大,女儿就会与家里疏远。
苏白桔今天也不出去找小伙伴玩耍,一直跟在苏白英身边。听说她要离开,紧紧拉着她的衣角。
“桔儿要不要去三姐家里玩两天?”苏白英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轻声问道。
小丫头双眼亮晶晶的问道:“可以吗?”
“不用了,你如今要操持家事,她去了只会捣乱。”陈氏连忙拒绝。
苏白桔原本闪亮的双眼,在听到陈氏的话后,瞬间变得黯淡无光,垂着小脑袋,踢着地上的小石子。
苏白英见状,直接道:“就让小妹跟着去吧,她在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过段时间我会让人送她回来。”
“好吧,要去就换身衣裳,穿得破破烂烂像什么样子。”陈氏只得妥协,看了眼她身上的衣裳,催促道。
女儿带回许多布料,人人都有两套新衣,但大家平素还是偏爱旧衣。
家中光景渐好,往昔从未有贼惦记,现今夜里却常有动静,若是家人日日新衣在身,那还了得。
“太好啦,三姐等等我。”事情突转,苏白桔兴奋地跳了起来,蹦跳着回屋,从柜子中取出自己的衣裳。
换好后,又拿了一套换洗的衣裳,迅速从屋里跑出来,站在苏白英身后,生怕她娘下一刻就改变主意。
苏白芷羡慕地看着,却乖巧地没有开口,大嫂刚生产完,五姐要帮忙照看,她得帮忙洗尿布和衣裳,根本无法脱身。
钱三丫站在门口,大声喊道:“三妹,可别忘了二嫂说的话哟!”
钱三丫待在屋里,左思右想,觉得自己并未说错,所以趁苏白英离开时,再次提醒。
有时候,她男人归家后,累得倒头就睡,对其他事毫无兴趣,长此以往身体累垮了,该如何是好。
苏白英无奈地抽了抽嘴角,铺子如今由公爹打理,她根本无从插手,更别提参与了,再说她也不打算插手。
“别理她,赶紧走吧,再磨蹭天就要黑了。”冬季天黑得早,早点离开为好,免得待久了,老二媳妇提出更夸张的要求。
“好的,娘、五妹、六妹,二嫂我走了。”苏白英招呼一声,带着苏白桔登上骡车。
陈氏看着骡车渐行渐远,这才狠狠地剜了钱三丫一眼:“老二媳妇,明天你回娘家待一段时间,什么时候想明白了,再回来。”
“娘,为啥?”钱三丫惊愕地瞪大双眼,不服气地反问。
“老二在铺子里干活,哪里轮得到你来说长道短?庄户人家有的是力气,这可比在码头上搬货物轻松多了。”陈氏板着脸,毫不客气地说道。
苏白果和苏白芷见状,赶紧走开,生怕被二嫂事后找茬儿。
“娘,我哪说错了?三妹可是宋家的当家夫人,给夫君安排个轻松点的活儿,不就是一句话的事儿?”钱三丫不服气地反驳道。
“此事不必再提,明早记得回娘家,别等我亲自送你回去。”陈氏不想再与她争执,直接下达了最后通牒。
女婿本来就很优秀,如今又要准备参加科举,以后自家少不了有麻烦英娘的地方,今天幸亏女婿没来,要是让他听到老二媳妇这番话,他会怎么想她们?
英娘又该如何自处?
钱三丫呆立在原地,怎么也想不明白,婆母因为这点儿小事,就要将她赶回娘家。
她娘家的日子虽还过得去,但她一个出嫁的女儿,怎么好意思回娘家白吃白喝?
要是让人知道她是被婆母赶回娘家的,那她下面的妹妹们可就不好说亲了,别人肯定会猜测钱家的女儿是不是品性不好意思否则怎么会被赶回娘家,要是爹娘知道她惹事,肯定会把她赶出家门。
钱三丫越想越害怕了慌忙躲回屋里,只能等夫君回来,让他帮忙求情了。
夜幕降临,苏大山和苏玉风推着板车,从外面缓缓归来。板车上放着三个箩筐,筐子里堆满橡子。
“孩他爹,今年的橡子比往年少了许多啊!”陈氏看着筐子,不禁感慨道。
“今年只有我和老四去,人手少,收获自然就少了。”苏大山把筐子放下来,无奈地解释道。
为了这些橡子,他们父子俩片刻都不敢停歇,不然恐怕连这一点,都收获不到。
陈氏随口感慨了一句,并没有别的意思,话锋一转,说起了白天的事情:“今天英娘回来了。”
“英娘是来看老大媳妇的吧!怎么没留下用晚膳?”苏大山看了一眼堂屋,静悄悄的,疑惑地问道。
“夜路不好走,桔丫头跟着去玩了。”
“过几天就让老大去接回来,可别待太久,英娘如今要管家,可不能给她添乱。”苏大山皱了皱眉,随即吩咐道。
不多时,苏玉林几兄弟一同到家。
“开饭啦!”苏白果算好时间,端着热气腾腾的菜出来,高声喊道。
钱三丫被陈氏责备了一顿,生怕被赶回娘家,乖乖地帮忙做事,见到自家男人回来,立刻拉着他走到一边,轻声细语地乞求道:“夫君,我今天惹娘生气了,等会帮忙说几句好话,求求娘别赶我回娘家,好不好?”
第134章惩罚
苏玉河身着一袭细棉布,肩上沾染了些许灰尘,钱三丫瞧见后,伸出玉手轻轻拍了拍,见他闷不吭声,抱着他的胳膊晃了晃,娇声道:“好不好嘛?”
苏玉河劳累了一天,本以为回到家里会轻松一些,却不想自家媳妇竟惹娘生气,真是不让人省心,又抵挡不住她的撒娇卖萌,只得无奈地问:“说说看,何事惹娘不高兴?”
钱三丫见夫君询问此事,撅起小嘴不高兴地抱怨,“我会惹娘生气,可都是因为你。今天三妹回来,这不是见你整日劳累,就想让三妹帮忙安排一些轻松的活计。三妹不同意也就罢了,娘还不高兴,让我明天回娘家去,你说我冤不冤?”
她可不是为了自己,婆母也真是的,一点都不关心夫君的死活。
苏玉河听闻,轻轻拍了拍她的脑袋,轻声安慰,“往后不许再提此事,待会我去跟娘说一声,先去吃饭吧。”
娘子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有些事情并不是表面那么简单,铺子里的事情,三妹根本插不上手,再说他和大哥大字不识一个,轻松的活计也轮不到他们。
钱三丫见夫君站在自己这边,开心地在他脸上亲了一口:“谢谢夫君。”
苏玉河被媳妇亲了一口,脸上露出傻兮兮的笑。
苏玉林刚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往屋里跑,他已经一整天没见到娘子和孩子了,实在是想念得紧。
苏大山坐在堂屋里,左等右等不见几人前来,便朝苏玉风使了个眼色。
苏玉风如今已经认命,整天跟着苏大山在田间地头忙忙碌碌,对爹的一举一动再熟悉不过。
这不,苏大山的一个眼色,他便心领神会地站起来往外头走去,在院子里喊了声:“大哥、二哥二嫂,吃饭啦。”
苏玉河拉着钱三丫从旁边走了出来,苏玉林也推开房门,应道:“知道了。”
他已从娘子口中得知,三妹来过了。还有柜子上那精致的鞋子和小衣,无一不表示三妹对自家孩子的喜爱,心情极好的走进堂屋,在苏大山右手边坐下。
桌边围满了人,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坐着,苏玉祥看着旁边的空位置,心中有些担忧,小妹哪次吃饭不是最积极,今晚怎么没来,难道出事了?
想到这里,他那清灵灵的目光,便望向不远处的苏白果:“五姐,小妹怎么没来吃饭,是不舒服吗?”
“不是,她去三姐家玩了。”苏白果摇了摇头。
“哦,那就好。”经过文字的洗礼,那个往日只知抓虫喂鸡的小毛孩,已经出落成彬彬有礼的小童。
看着桌上的鸡汤,众人心照不宣,这肯定是中午剩下的,不过没有人嫌弃,都捧着碗喝得津津有味,虽然味道淡得几乎没有,但他们可不会嫌弃。
等众人停下碗筷,陈氏看了一眼钱三丫:“老二媳妇惯会胡言乱语,明天回娘家待一些时日,其他人也一样,往后不许跟英娘提任何要求。”
陈氏就是故意的,老二媳妇不是个省心的,就她那顺杆爬的性子,必须要一次性拿捏住,否则会惹出更大的祸事。
钱三丫一听,焦急地去扯身边人的袖子,娘竟然在饭桌上讲,这是一点转圜的余地都不给呀!
苏玉河握住她的手,顶着压力开口:“娘,三丫她知道错了,能不能换成其它惩罚?这不年不节的回娘家,旁人肯定议论的。”
说完,他忍不住把目光投向苏大山,他知道,只有爹说的话,娘才会听,苏大山对此视而不见,看向陈氏,意思再明显不过,一切由她做主。
陈氏瞧了眼二儿子,轻声敲打道:“老二啊,做人切不可贪得无厌,以往你在码头搬货的时候,哪有现在轻松,可别想岔了。”
人心不足蛇吞象,自从英娘嫁入宋家后,她的心态就变了,若不是孩他爹及时纠正,说不定她就要酿成大错。
如今老二媳妇的事,看似问题不大,若长此以往,再吹吹枕边风,老二岂不是要被带坏,日子才好过一点,人心就不齐,这可不是好兆头。
苏玉河被说得面红耳赤:“知道了。”
钱三丫见婆母一句话,夫君就不敢再说,气得甩开他的手,真是个没用的男人。
屋里其他几人,知道始末的默不作声,不清楚事情真相的,更加不敢出声,生怕下一个就轮到自己。
苏大山敲了敲桌子:“都散了吧!”
苏玉林赶紧回屋,问自家媳妇发生了何事,苏白果姐妹俩收拾碗筷,只有钱三丫还赖在凳子上,不肯起来,借着桌子的遮挡,扯着苏玉河的手轻轻晃着,还朝他使眼色。
苏玉河被缠得没了办法,等其他人都离开后,才小心翼翼的开口:“娘,念在三丫是初犯,您就原谅她这一次吧。”
陈氏斜睨了他一眼,冷淡地问:“老二,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老二的心是越来越大了,若不再敲打敲打,说不定就要兄妹离心了。
苏玉河听明白了娘的话,有些羞愧,低着头保证道:“娘,儿子知道错了,三丫也已经知道错了,就让她洗半个月衣裳,可好?儿子保证,她往后一定不会再有这些心思了。”
陈氏看着二儿子低声下气的样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不忍心再责罚,转过头去,终是松了口:“一个月,往后少出去闲逛。”
“好,都听娘的。”苏玉河忙不迭的保证。
陈氏没再理会他俩起身回屋,希望老二家的能改一改性子,钱三丫听说不用回娘家,如释重负,可想到要洗一个月的衣裳,嘴角便扯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笑。
数九寒天,那小溪里的水冰冷刺骨,仿佛要把人的手给冻掉,她的手怕是要遭殃了。
陈氏回到屋里,见苏大山正在泡脚,坐在他对面脱掉鞋袜,与他一同将双脚浸泡在热水里。
陈氏叹气道:“早知道老二媳妇是这么个脾性,当初就不该同意这门亲事,要是不改一改这性子,将来老二家的日子可真是要难过喽。”
第135章 明辨是非
苏大山满脸笑容地看着她,打趣道:“你呀,就是个爱操心的命,难不成还能守着他们过一辈子。”
转而问道:“老二媳妇说啥了?”
苏大山忙了一天,累得像头牛,还真不知道发生了何事。
陈氏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也不知是老二的意思,还是他媳妇的意思,竟让英娘给老二安排轻松些的活计。”
英娘嫁入宋家后,给家里带来多少好处,别人想都想不来的差事,老二媳妇竟然觉得不好,还想换轻松的活计,真是异想天开。
苏大山听了这话,沉默了一会儿,赞同道:“孩他娘做得对。”
只要他们做爹娘的能明辨是非,英娘就不会感到心寒,兄弟姐妹的关系也不会太差。至于他们百年之后的事情,谁还会去管呢。
透过昏暗的油灯,陈氏看着苏大山头上的白发,突然说道:“英娘带了不少好东西回来,明个儿让果娘做来,给你补一补。”
苏大山摇了摇头,拒绝道:“我一个大老爷们,身子好着呢,用不着补。给老大媳妇补身子吧,宝娃不是还饿着么。”
想起刚出生的大胖孙子,苏大山的脸上乐开了花,可一想到孙儿的情况,他的眉头又紧紧地皱了起来。
想起孙子的事,陈氏也很苦恼:“老大媳妇太不争气了,实在不行,咱就去借一头奶羊吧,宝娃嘴巴挑得很。”
往常村里有人没有奶水,喝一副药下去,立马就有效果,孙氏竟毫无成效。
“嗯,你看着安排。”
夫妻俩有商有量,就像那平静的湖面一样,温馨而又美好。
此时宋家宅邸,苏白英牵着苏白桔下了骡车,并未立刻回清风院,而是来到兰香院。
尤氏看见苏白桔,立刻朝她招手,犹如见到亲生女儿一般:“桔儿,快过来吃糕点。”
晚膳时间还未到,尤氏如今特别喜欢孩子,更别说是可可爱爱的小姑娘,看着面前和蔼可亲的尤氏,苏白桔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桔儿见过亲家夫人。”
别看她年纪小,前两次来宋府时,陈氏没少交待她。
“好孩子,无需如此客气。”尤氏拉着她的手,感觉到手心里的粗糙,心下讶异,这孩子还是个勤快的。
与尤氏打过招呼,苏白桔拉着苏白英就要去找小外甥:“三姐,咱们去看平平安安吧。”
尤氏见她如此活泼,犹如一只欢快的小鹿,笑道:“去吧,外头天冷,孩子待在屋里玩耍呢。”
苏白英也想孩子,喜笑颜开地接话道:“好,儿媳也一天没见孩子们,还怪想的。”
苏白桔拉着苏白英的衣角,一蹦一跳的走在旁边,脸上的表情犹如盛开的鲜花。
虽然家里有了小侄儿,可在苏白桔心里,最喜欢的还是两个小外甥。
厢房里,已经四个多月的平平安安,根据柳大夫留下的药方精心调养,身子骨已经与正常小孩一般无二,此时正被奶娘抱在怀里,两人手里各拿着一个波浪鼓,你摇一下,我摇一下,咯咯咯的笑声犹如银铃一般不断传出来。
王氏和李氏见到苏白英,立刻起身行礼:“见过夫人,苏姑娘。”
苏白英接过离她最近的安安:“无需多礼。”
苏白桔见状想去抱另一个小外甥,奈何她年纪尚小,根本抱不动,王氏只得坐在椅子上,方便她看孩子。
“小外甥,小姨来看你了,你高不高兴呀?”苏白桔拉着平平的手,轻声细语地说着。
平平见有人跟他说话,拿着波浪鼓的那只手,兴奋的晃个不停,一时间厢房里响起“咚咚咚”的鼓声,伴着孩子“咯咯咯”的笑声。
苏白英怀里的安安听到动静,也跟着一起晃动着小手。
宋清淮得知苏白英回来,从清风院匆匆过来,得知她来看孩子,脚步一转朝厢房而来,还没靠近就听到一阵笑闹声,因看书而紧绷的心神,立刻放松下来。
上前接过苏白英怀里的孩子,嗓音轻柔的问道:“娘子,回来了。”
苏白英背对着门口,并未第一时间看到他,直到人到身边才发现,眉眼弯弯的望着他:“嗯,我回来了,还把小妹带来玩两天。”
苏白桔听到声音,转身有些拘谨的问好:“姐夫好。”
宋清淮身上气势威严,苏白桔有些怕他,在他面前乖巧得像只兔子。
“嗯,来了就多玩两天。”宋清淮对此并没有意见。
这时门外响起张嬷嬷的声音:“老爷、夫人、苏姑娘,用膳了。”
宋清淮把孩子交给一旁的李氏,又拉了拉平平的小手,叮嘱道:“要好好照顾孩子们。”
“是。”王氏和李氏低头应下。
宋家给的工钱在镇上可谓是首屈一指,每天的吃食更是她们闻所未闻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每天需要喝药,不过跟银钱和吃食相比,简直微不足道。
王氏和李氏俩人吃得面色红润,珠圆玉润,走出去不清楚情况的人,还以为是哪家夫人呢。
宋清淮和苏白英带着苏白桔来到偏厅时,尤氏和宋士诚已经坐在桌上等着了,秋知意则坐在下首,丫鬟们端着热气腾腾的菜,有条不紊地进进出出。
“父亲母亲,表妹。”苏白英和宋清淮率先开口打招呼。
苏白桔跟在苏白英身后,怯生生地喊道:“亲家老爷,亲家夫人。”
说完看了看秋知意,有点茫然,不知如何称呼,便把求救的目光投向苏白英。
苏白英摸了摸她的小脑袋,轻声说道:“喊秋姐姐吧。”
对面相柔美的秋知意,小丫头胆大许多,脆生生地喊道:“秋姐姐好。”
秋知意笑眯眯地回道:“苏妹妹好。”
说罢,还从怀里拿出一个绣工精致的香囊,递给苏白桔:“这是姐姐亲手绣的,给你玩吧。”
秋知意在百日宴那天见过眼前的小丫头,只不过那天人多,两人并未说话,表嫂待她不薄,这是表嫂的妹妹,一个香囊她自然不会吝啬。
苏白桔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香囊,嘴角扬起一抹好看的弧度,甜甜道:“谢谢秋姐姐。”
苏白桔跟着回了宋家又会有什么机遇?精彩明日继续……
来源:九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