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金三品与巴克特里亚文明的猜想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1:35 3

摘要:公元前128年张骞到达大宛,大宛王护送他到康居国,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经吞并大夏(巴克特里亚)。张骞在此逗留了一年多时间。返回途中被匈奴捕获,于一年后返回长安。

本文从张骞出使西域的角度出发,对白金三品龙币进行研究和分析。

首先从龙币背面的文字看,类似希腊文,但又不全是。之前对于白金三品的相关文章很多,但对这一点都未给出明确的答案。

其次,我们简要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情况。

公元前128年张骞到达大宛,大宛王护送他到康居国,再由康居到达大月氏,此时大月氏已经吞并大夏(巴克特里亚)。张骞在此逗留了一年多时间。返回途中被匈奴捕获,于一年后返回长安。

史料记载,白金三品的发行时间为公元前119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 也正是公元前119年。

由时间上判断,白金三品或与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有关。

从张骞出使的国家来说,未找到康居,大宛钱币资料,而大月氏当时仅仅在粟特和巴克特里亚地区发行少量钱币,并未建国(贵霜王朝),下面看一下大月氏钱币的情况。

本图参考新疆王涛老师的《丝绸之路钱币图鉴》贵霜部分,可以查到大月氏早期发行钱币时间为公元前一世纪初,即公元前99年之后,在白金三品发行20年之后所发行的钱币,似乎与白金三品没什么相似性。

公元前255年,古希腊位于亚洲的塞琉古王朝东部的巴克特里亚总督狄奥多托斯宣布独立,建立了巴克特里亚王朝,中国汉文史籍《史记》《汉书》《山海经》称该地区为大夏。都城巴克特拉(今阿富汗巴尔赫),国家经历了2次政变分裂成巴克特里亚和印度希腊两部分。随后巴克特里亚在公元前130年左右被大月氏所灭。以下图片来源李铁生老师《古中亚币》,介绍了巴克特里亚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王位继承。

《西域研究》2024.2曾晨宇博士的文章,提到“攸克拉提底斯一世时期,巴克特里亚王国北部遭到中亚游牧民族的侵扰,在他死后当地的希腊人已无力抵挡游牧民族的入侵。至少在公元前129年张骞抵达时,巴克特里亚大部分地区已被游牧民族所攻占”说明张骞抵达巴克特里亚时,大月氏已经占领这里,至于巴克特里亚及同时期印度希腊的钱币通过下图了解一下。以下图片来源于WWW.ZENO.RU

通过观察可以看到巴克特里亚钱币有圆形和方形(晚期出现),材质有金、银、铜三种,图案正面一般是国王,背面是神像(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及宙斯为主),动物等等,文字一般为BAΣIΛΕΩΕ(国王)+国王名 书写方式为横向,纵向,环形 龙币背面的文字如图,国内外的一些钱币专家发现下图用铅笔划线部分逆时针看类似希腊文“国王”,和巴克特里亚钱币的布局相类似。

将白金三品和巴克特里亚钱币对比,可以发现有相似之处:

1.形状:都有圆型,方型

2.图案内容:采纳各自动物图案出现在钱币上

3.文字风格:龙币类似希腊文,龙币书写方式为环形,龟币为纵向

根据观察和个人猜测,白金三品可能是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带回的巴克特里亚钱币进行仿制,从中融合了当时汉代的文化,据《史记》记载:“又造银锡为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巴克特里亚钱币是雕模师制作模具后由工匠打制而成,当时的汉代制造白金三品似乎是由中国传统的范铸造而成。龙币的文字仍然有待研究,参考《文史》2024第一辑杨巨平《外文铅饼的百年考证与释读》的结论:中国铅饼的外文字符很可能来自西域希腊化国家或希腊式钱币铭文,至于这些字符的变异,讹写、位置错乱可能与原型有关,也可能是中国工匠以讹传讹,从而造成千年疑案。要证实这一推断,还需要足够的耐心的寻找新的证据。

如果未来有证据证明我的推断,那么我们将见证古希腊文明对汉代乃至中国钱币届的影响。在此之前,古希腊的文化影响了帕提亚安息、印度、粟特、贵霜、赛克等亚洲国家的钱币,也通过张骞的西域之行影响到了中国钱币,是东西方文明的产物。

来源:懒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