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产业东升西落已基本完成,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花落中国。资本是为产业服务的,产业反吸资本运动轨迹,金融资本的东升西落已露端倪。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正经历历史性转折。当全球资本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迁徙,当国内改革红利与金融开放形成共振,上证指数突破历史高点
产业东升西落已基本完成,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制造业强国花落中国。资本是为产业服务的,产业反吸资本运动轨迹,金融资本的东升西落已露端倪。中国资本市场特别是A股正经历历史性转折。当全球资本从传统市场向新兴市场迁徙,当国内改革红利与金融开放形成共振,上证指数突破历史高点的预期,已不仅是市场情绪的躁动,更是大国金融实力跃升的必然映射。站在2025年的新起点,A股市场的底层逻辑正发生深刻变革。
一、周期轮回:从资本荒到资本过剩的三十年变局
A股34年发展史可划分为两个鲜明的17年周期。1990-2007年的“双缺时代”,资本市场在资本匮乏与优质资产短缺中野蛮生长。这一时期,股票供不应求催生估值泡沫,2007年上证指数冲上6124点的狂欢,本质是供需失衡下的非理性繁荣。如同青春期少年骨骼快速拉伸后的生长痛,市场在暴涨暴跌中完成初期发育。
2008-2025年的“平衡时代”,资本市场在制度完善与规模扩张中走向成熟。股权分置改革拆除同股不同权的制度藩篱,注册制试点重塑发行生态,陆港通机制打通境内外资金血脉。这17年的震荡整理,恰似沪市旁边黄浦江底隧道施工——表面波澜不惊,地下却在重构金融基础设施。至2022年,A股总市值突破90万亿,上市公司超5000家,多层次资本市场架构已然成型。
2024晚秋开启的新周期,将见证“资本双流入”的历史性转折。国内方面,超300万亿M2存量与25万亿银行理财资金亟待配置;国际层面,美债收益率倒挂与美股估值高企驱动全球资本向东迁徙。这种内外资本的共振,正在改写A股的估值坐标系。
二、资本迁徙:全球定价权的重构逻辑
美元体系正遭遇半个世纪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2023年三季度,海外央行减持美债规模创纪录的1200亿美元,十年期美债收益率突破4.5%警戒线。与此同时,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A股达2500亿元,境外机构持有中国债券规模增至4.3万亿。资本流向的逆转,本质是全球对“美元-美债”单极体系的集体叛离。
国内长线资金的战略配置更具深意。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达1.8万亿,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突破6000万户,险资权益投资上限提升至45%。这些“压舱石”资金的持续流入,正在改变A股的投资者结构——机构持股占比从2015年的15%升至2023年的25%,价值投资土壤日渐肥沃。
注册制改革催生的估值革命同样不可忽视。科创板市研率(市值/研发投入)估值体系的确立,创业板“三创四新”标准的实施,北交所“专精特新”的价值发现机制,共同构建起适应新经济的定价范式。这种变革的深度,堪比当年股权分置改革对市场生态的重塑。
三、价值重估:核心资产的战略机遇
大金融板块的估值洼地:当前银行板块平均市净率仅0.65倍,显著低于美股银行股1.3倍的水平。这种差距既包含对地产风险的过度计价,也暗藏价值重估的巨幅空间。以最大银行为例,其零售金融转型带动ROE升至16.5%,不良贷款率降至0.95%,经营质量已比肩国际顶尖银行。若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至1倍市净率,仅此一项即可推升上证指数约800点。
科技创新的估值跃迁:半导体领域,龙头中芯28nm工艺良率追平台积电,龙头存储232层NAND闪存量产打破海外垄断;新能源赛道,电池茅全球市占率突破37%,光伏茅HJT电池效率刷新世界纪录。这些硬核突破正在重构科技股估值逻辑——中证科技龙头指数动态市盈率从2020年的60倍降至2023年的35倍,而营收增速却保持在25%以上,性价比优势凸显。
风险定价的认知进化:面对地缘政治扰动,A股展现出超强韧性。2022年俄乌冲突期间,上证指数波动率较2018年贸易战时下降32%,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这种抗压能力的本质,是中国完备的产业链与14亿人口内需市场的战略纵深。如同黄浦江防汛墙的设计,既能容纳资本潮汐的日常波动,又可抵御黑天鹅事件的冲击。
四、趋势展望:在波动中把握历史性机遇
短期市场的波动不改长期趋势。技术面上,上证指数月线级别已形成跨度16年的收敛三角形,突破4000点后将打开上行空间;资金面上,预计2024年公募基金发行规模回升至1.5万亿,北向资金净流入或达3000亿。这些资本洪流与科技创新、国企改革的政策红利共振,将共同推升市场中枢。
投资者需在结构性分化中把握主线:大金融板块受益于估值修复与利率市场化改革,科技成长股将享受产业升级与国产替代红利,消费龙头则受益于内需复苏与消费升级。对于短期调整,更应视作战略布局的窗口——2014年沪港通开通前的市场盘整、2019年科创板开板前的估值消化,无不是新一轮行情的起点。
站在大国崛起的维度,A股的历史性机遇远超市场波动。当全球资本在东移中重构配置,当科技创新在突围中重塑价值,资本市场终将成为经济转型的晴雨表。这轮行情的本质,是金融定价权从西方向东方转移的史诗级进程。东升西落从产业先行到资本盛宴,都将全面验证,上证指数年K线均线一直处于上升趋势的大牛行情中,价值投资者使用月线、季线和年线。只有小散在15分钟、60分钟、日K线中追涨杀跌,在反复被收割中哀怨牛在哪里!格局不同,工具不样,结果相差十万八千里,小散永远与牛市无关!#上证指数# #牛市#
来源:史明镜解盘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