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与娱乐乐趣,揭秘古代人如何打发时间,从竞技到休闲游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4-03-13 20:00 3

摘要:现代人似乎难以感受到无聊和寂寞,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时间的主宰,几乎每分每秒都被紧密榨取。从睡前翻一翻手机到早上第一眼就拿起它,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然而,想象一下在没有手机、没有报纸的年代,古人是如何打发时间和消遣的呢?

现代人似乎难以感受到无聊和寂寞,因为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时间的主宰,几乎每分每秒都被紧密榨取。从睡前翻一翻手机到早上第一眼就拿起它,这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日常。然而,想象一下在没有手机、没有报纸的年代,古人是如何打发时间和消遣的呢?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那就是通过玩游戏。回溯小学课本中的《司马光砸缸》,我们发现司马光和他的小伙伴们在后院中嬉戏,一个小伙伴不慎掉入大水缸,却因此引发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

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是小孩子们玩的捉迷藏之类的游戏吗?可大人岂能参与如此幼稚的活动?

人们一直以来对力量都怀有最原始的崇拜,这种崇拜在实体化后,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竞技游戏,无一例外地都以展示人类力量为主题,在这些游戏中,“斗牛运动”是最为代表性的一种。

斗牛在人们印象中很可能首先与西班牙的国技相联想,当风度翩翩的斗牛士把长矛刺满牛背时,他的英勇和娴熟技巧总能引起观众的喝彩。

有人普遍认为,现代西班牙斗牛运动最初起源于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的祭神活动,人们将牛屠杀以作为祭品,后来演变成骑士骑在马上与公牛进行决斗,获胜的骑士被视为骁勇善战的象征。

斗牛实际上是一项非常古老的运动,考古学家在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中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壁画,描绘了人与牛搏斗的场景。在古希腊克里特文明中,人们也发现了克里特人在大型祭祀中表演斗牛和杀牛的节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斗牛运动最初起源于宗教迷信活动。杀牛往往被认为是英雄壮举。然而,斗牛分为两种:人与牛的搏斗和牛与牛的对决,这在汉代的画像中同样有所体现。

尽管斗牛激动人心,但很多人对其并不赞同,场面过于血腥,不论是牛还是人,都成为场上的消耗品,在古代,牛是稀缺的,因此斗牛成为社会上层贵族的游戏。百姓要保护头牛都已经力不从心,更别说用来进行搏斗了。

那么,有没有适合普通百姓的竞技游戏呢?当然有,比如蹴鞠和角抵。蹴鞠是古代的足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贵族们就用毛发填充成球,互相踢来踢去。

由于制作简单,成本低廉,这项运动逐渐从贵族传播到民间,成为老少皆宜的竞技运动。之后,人们在蹴鞠的基础上发展出“击鞠”,类似于现代的马球。不过,显然这又成为贵族的专属活动,如唐玄宗李隆基和唐宣宗李忱都是击鞠的高手。

角抵也是古代广受欢迎的大众竞技游戏之一,类似于现代的摔跤和相扑。传说在追逐鹿的大战中,蚩尤部落的战士戴着牛角铜面具,以角抵人。实际上,这和斗牛的起源颇为相似,都源于对古代牛的崇拜和迷信。

在秦汉时期,统治者为了防止人民造反,废止了武术,停止了兵器的制造,导致男性的荷尔蒙无处释放,于是“讲武之礼”成为欢乐活动,相扑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竞技游戏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角抵演化成相扑,在南宋时期,相扑甚至成为了一项娱乐表演,女相扑员在门口招揽生意,男相扑员在里面表演,顺带还能赚点钱。

在古代,竞技类游戏可能只是那些身强力壮的人的菜,但别以为那些细胳膊细腿、平时不爱动的人就没有好玩的事可做。相较于现代的电竞热潮,古代的人们更喜欢丰富多彩的益智休闲游戏。

回顾《红楼梦》这部古典巨著,书中记载了许多令人心驰神往的游戏,如射圃(射箭)、打马吊(类似马吊牌)、猜灯谜、解连环、斗草(比赛认草名的游戏)、斗茶、羯鼓传花、射覆(通过诗文描述猜物品)、拇战(划拳)、筹令(抽签行酒令)、斗牌(接韵语)、雀戏(麻将的前身)等等。

《红楼梦》中的这些游戏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那就是它们并不“接地气”,也就是说,大多数这些益智休闲游戏要求参与者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对于许多文化程度较低的古人而言,射覆、斗牌、猜灯谜等游戏可能并不十分友好,因此这些游戏主要存在于贵族内府之中。

如果你想寻找一种不费脑子、又有趣的休闲游戏,那就不能错过男女老少皆宜的投壶。据《礼记·投壶》记载,投壶是一种将箭矢投进酒壶的游戏,通常是在一定距离内用手进行投掷,游戏胜负往往由投入的数量决定。

最初,投壶是宴会上的一项酒令活动,给宴会增添了欢乐氛围。这种游戏的门槛相对较低,只需一个空酒瓶和几根木棒就能玩,因此从豪门贵胄的宴会逐渐传播到普通人之间。《宫词》之七十七中甚至记载了宫女们玩投壶比赛的场景:“分朋闲坐赌樱桃,收却投壶玉腕劳。”

除了投壶,宋朝时期还兴起了一种门槛更低的游戏——“推枣磨”。这个游戏非常简单,只需要三颗鲜枣,将其中一颗削去一半果肉,露出半个枣核尖,再插入三根竹签,形成一个“磨台”。接下来,用一根细长竹条插上一颗枣子,将串着枣子的竹条放在磨台上,使之左右平衡。通过在枣子处施加推力,两颗枣子就可以像磨石一样旋转起来。

这种游戏真正做到了老少咸宜,毕竟找到三颗鲜枣并不难。甚至乾隆皇帝都曾写诗表达对这个游戏的喜爱:“庭院秋声落枣红,拾来旋转戏儿童。”虽然乾隆的诗歌常受争议,但这两句却充满了童趣,别具一格。

李清照的娱乐活动

博彩游戏中最刺激的莫过于其中的一类,这就是博彩游戏。虽然在这类游戏中需要一些技巧,但其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得这些游戏充满了独特的吸引力。当人们在这样的游戏中下注时,整个场景便成了博彩游戏。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备受瞩目的女赌神——南宋时期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对博彩游戏的热爱可见一斑。仅仅是对打马游戏的痴迷,她写下了三篇文章,分别是《打马图经序》、《打马赋》和《打马图经命词》。

李清照不仅对博彩游戏情有独钟,还对当时市面上的博彩游戏进行了详细的点评,为我们了解古代博彩游戏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她提到了长行、叶子、博塞、弹棋等游戏,称它们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几乎消失;打揭、大小、猪窝、族鬼、胡画、数仓、赌快等游戏则因为太过粗俗,玩家稀少;而藏酒、摴蒲、双蹙融等游戏在南宋后逐渐减少。

而选仙、加减、插关火这些简单靠运气的游戏,李清照认为根本不需要用脑子,而大小象戏、弈棋只适合两个人玩。她还提到了采选和打马,认为前者复杂,掌握的人寥寥无几,而后者则简单而讨喜,是她最钟爱的。

李清照一共列举了二十余种博彩游戏,其中一些甚至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除了这些,古代还有一些著名的博彩游戏,如斗蛐蛐、斗鹌鹑、关扑(抽奖转盘、彩票刮刮乐)、六博(类似丢骰子的投掷类棋牌游戏)、藏勾(猜东西藏在哪只手中)等。

不禁感叹古代博彩游戏的丰富多彩,这与现代的打牌或者打麻将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或许我们现代人在娱乐方式上还有些单一,越玩越陈旧,其实根本不需要担心古人没有手机会感到无聊,或许他们反而觉得我们天天沉迷于手机中,才真正是无聊的表现。

在古代,人们在没有互联网和手机的时代,通过各种游戏打发时间,展现了丰富的娱乐生活,从古代百姓的竞技游戏到益智休闲游戏,再到刺激的博彩游戏,古人们的娱乐方式多姿多彩,竞技游戏体现了对力量的崇拜,而益智休闲游戏则展示了智慧和文化的结合。

同时,博彩游戏则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刺激和不确定性的娱乐方式,与现代相比,古代的娱乐生活更为多样,我们或许可以从中汲取灵感,摆脱手机的束缚,寻找更有趣的娱乐方式。

来源:颜冬升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