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防控追光计划”武汉站开启 专家:最好3-6个月检查一次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5 14:29 2

摘要:“不能把护眼屏、护眼灯当‘保险箱’,认为使用这些工具就可以远离近视,这是误区。”5月24日,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携手武汉儿童医院举办了“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行动”公益活动,这场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盛宴,吸引了150组家庭踊跃参与。武汉儿童医院眼科主

(通讯员 薛源)“不能把护眼屏、护眼灯当‘保险箱’,认为使用这些工具就可以远离近视,这是误区。”5月24日,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携手武汉儿童医院举办了“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行动”公益活动,这场聚焦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科普盛宴,吸引了150组家庭踊跃参与。武汉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揭红提醒,保护视力最重要的是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建议儿童青少年最好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密切关注视力、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情况。

据国家疾控局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1.9%,其中小学总体近视率为36.7%,初中为71.4%,高中更是高达81.2%。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三级调研员付和俊表示,在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和疾病预防控制局的持续努力下,该省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监测数据显示,湖北省近视率已连续三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整体近视率仍处于较高水平,防控工作仍需加强。

眼科专家揭红指出,儿童青少年从0岁到18岁年龄跨度大,不同年龄段近视防控侧重点有所不同。

“许多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不会表达看不清楚东西的感受,家长往往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揭红主任表示,学龄前阶段,孩子视觉系统处于从刚出生时的“远视眼”向“正视眼”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早期近视防控的关键期。这个时期,家长应格外关注孩子的视力健康,建立儿童眼健康屈光档案,主动为孩子进行视力筛查,3岁后每3—6个月定期监测视力和屈光发育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有条件的家长,在孩子3岁之前就可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了解孩子的视力水平。

小学阶段(6-12周岁)是近视防控的关键时期,其中6-9岁更是防控的黄金窗口期。近视防控应以养成良好习惯为主,要定期密切关注视力与屈光发育情况,预防近视发生。

她强调,近视发病年龄越早,其进展速度越快,因此早期干预的收益也越大。建议儿童青少年最好每3-6个月进行一次眼部检查,密切关注视力、屈光状态及眼轴变化情况。

“护眼模式”不一定护眼

“孩子有时候学习需要用到电子产品,我们特意开了护眼模式,但是没想到,近视还是加深了。”活动现场,家长李先生说:“孩子才小学三年级就戴上了眼镜,我们一直发愁怎样控制度数不再加深。”

他的困惑代表了许多家长的心声——不少家长给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时都会开启护眼模式,认为这样就能减少蓝光伤害,保护视力。

对此,揭红主任指出,家长要避免踏入近视防控误区,使用护眼屏幕、护眼灯并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即便使用护眼屏幕、护眼灯等产品,如果孩子仍保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姿势不当、缺乏户外活动等不良习惯,近视依然会发生或加深。”

她提醒家长,大多数情况下,近视与长期长时间近距离用眼、书写姿势不到位、户外活动不足、电子产品高频使用等因素直接相关。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是防控近视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活动当天还开展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为青少年和家长传播视力健康知识,答疑解惑。针对“长期戴眼镜会使眼睛变凸”的担忧,该院眼科专家王丹博士解释,眼球突出实际上是近视度数增加导致眼轴拉长的结果,与戴眼镜无关。

哪些措施可以有效保护视力?王丹博士强调了三大关键措施:首先,每日保证至少两小时的户外活动,“目”浴阳光;其次,采取合理的光学干预,如佩戴角膜塑形镜或特制框架眼镜;最后,必要时可配合药物干预,如使用0.01%低浓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来延缓近视进展。此外,还需遵循“20-20-20”用眼原则:使用电子产品或阅读20分钟后,远眺6米(20英尺)外的景物,持续20秒。

谈及近视眼药物干预,专家们特别提醒,目前没有任何药物可以“逆转近视”,更不能治愈近视。0.0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虽可延缓近视进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孩子。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眼部检查,密切关注眼压、瞳孔变化等指标,确保安全有效。

“在近视防控方面,单一手段的效果远远比不上综合防控。”揭红主任强调,加强户外活动、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等仍是预防近视的最优解。

据悉,这是“近视防控追光计划科普教育系列行动”的第十四站,自活动开展以来已经惠及了全国上千组家庭。活动当天,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卫生与免疫规划处三级调研员付和俊、中国人口与健康出版社副社长宁丹、出版社主任程林碧、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陆小霞、武汉儿童医院眼科主任揭红等领导嘉宾莅临现场、共同签署近视防控倡议书。

来源:武汉科技健康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