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中部崛起,河南颍川为什么能爆发式出现这么多政治巨头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4:38 2

摘要:今天很多广东福建的陈姓同胞都会说自己祖上来自颍川。颍川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在古代指的是今天豫中地区许昌、平顶山市一带。

今天很多广东福建的陈姓同胞都会说自己祖上来自颍川。颍川这个富有诗意的地名在古代指的是今天豫中地区许昌、平顶山市一带。

尽管在如今有些籍籍无名,但是颍川在2000年前是中国影响力最靠前的区域。

2000年前的颍川不单是地里的中心,也是中国政治能量最大的区域之一

“十七年,内史腾攻韩,得韩王安,尽纳其地,以其地为郡,命曰颍川。”

始皇帝17年正式命名为颍川郡。

颍川郡位于河洛平原东南,南阳盆地东北,再往东是河南中南部的广大平原。是一个沟通南阳、河洛、中原的重要枢纽。

颍川(叶县)是沟通河洛和南阳、豫东的交通枢纽

秦末时,这里就发生了多场大的变动。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农民军席卷全国。秦国丞相李斯的儿子李由守卫该郡,挡住了农民军的进攻。

秦末农民战争波及颍川一带

秦朝覆灭后,刘邦建立汉朝。西汉初年对地方管控还很到位,但是自汉武帝以后对地方的控制渐渐减弱,各地的小地主慢慢变成大地主和豪强。

到了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时这里又成了风云际会之地。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二十多岁还在南阳种田,但到了30岁就基本一统天下。

云台二十八将

这样的神速仅靠着刘秀破落汉室宗亲的身份肯定是办不到的。刘秀崛起过程中南阳、颍川、河北的豪强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来自颍川的祭遵:光武帝刘秀的功臣,“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来自颍川的王霸: “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刘秀夸其“疾风知劲草”。

这份从龙之功也让三地在东汉获得了较多的资源。到了东汉末年颍川的世家大族已经是一股左右天下大势的力量。

荀彧《 大军师司马懿》剧照

论汉末三国时代的顶级谋士,必有荀彧一席之地。曹操外出征战,荀彧坐镇后方,替他处理内政、解决军需补给。荀彧背后的颍川集团也是曹操对抗四世三公袁绍的基本盘。

直到曹爽被司马懿灭门,曹魏政权实际被架空后,颍川荀氏在西晋初年依然顶流。同期崛起的还有出自颍川的陈氏、颍川钟氏、颍川庾氏。

今天广东福建不少陈姓家族族谱中的故乡就写的是河南颍川。

平顶山、禹州等城市今天相比东汉要暗淡的多

豫中这片今天看起来默默无闻的地区,为什么在2000年前爆发出来了这么大的能量?颍川的崛起这个问题的另一面其实是门阀世家为何在那个年代崛起。

东汉虽然也姓刘,但是开国团队背景完全不同于西汉。西汉的沛县开国团队有很强的平民属性,到了西汉开国50年时,功臣集团的能量已经消失。而刘秀背后这支团队是各地豪强的集合体。一直到到汉末都有很强影响力。

光武帝刘秀的开国团队,豪强成分远大于他的祖先刘邦团队

在“云台二十八将”中,属南阳者11人(邓禹、贾复、马成、陈俊、吴汉、岑彭、朱佑、马武、杜茂、任光、刘隆),占39.3%;属颍川者7人(冯异、祭遵、傅俊、王霸、臧宫、铫期、坚镡),占25%;属河北者10人(寇恂、耿纯、邳彤、王梁、盖延、刘植、耿、李忠、万修、景丹),占35.7%。

河北和南阳派在东汉前期被打压,颍川一脉一直比较低调。刘秀这个皇帝又是相对厚道的人,没有刻意找颍川一脉的麻烦。

汉明帝、汉章帝之后东汉极少有成年继位的皇帝,中央权威一步步下降

颍川的豪族躲过了东汉开国时,中央最强势,皇帝又最有作为和狠辣手段的时期。而到了东汉中后期,地方上豪强掌控的庄园已经半独立于中央郡县的管辖。掌控庄园的豪强们又通过把控选官体系和意识形态已经完全具有了叫板皇权的能力,关键是他们还有了武装力量。

汉代的人口密度分布图,颍川所在的红圈是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此时以颍川、河内、河东为代表的士族已经成势,他们完全消失要等到千年后的唐末。

汉代的经济、人口中心集中在黄河流域和成都平原

在南方没有充分开发的汉代,耕地主要集中在关中、成都平原、河洛、河北和淮河中上游。那时江苏到浙江之间还分布着很多的滩涂没有开发。

魏国和吴国在合肥对峙

孙权为何要死磕合肥,因为合肥东面当时大部分都是沼泽、滩涂不利于行军。

北方当时掌握了全国绝对优势的耕地和人口。所以孕育世家大族的“土壤”比南方更成熟。东汉以来大地主和豪强搞出了一种农庄经济。这里的生产模式更类似于13世纪前的欧洲中世纪农庄。

欧洲中世纪农庄生产方式孕育了大量封建贵族和骑士

庄园经济指在地主大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以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建立起来的一种封闭组织形式和经济实体。雏形早已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之,在东汉时期大大发展。

实际上西汉中期之前,中央是非常警惕的地方出现这种脱离全国经济大循环的小圈子的。西汉皇帝的做法是定期将地方豪强迁徙到长安的历代皇陵附近。就近监视同时切断他们在地方的关系网。这种运动式的迁徙在西汉前100年都非常有成效。

西汉早期皇陵附近的陵邑迁居了大量关东的豪强家族

但是到了宣帝之后,中央的控制力下降,皇帝本人也缺乏对地方势力壮大的警惕。地方豪强被迁往陵邑数量减少或者干脆不来了。

当时历史条件下庄园经济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口从事更多更复杂的生产。比如在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庄园可以调动内部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佃农和劳工一起工作,其效率比之前是有提高的。

另一方面,因为庄园内长期自给自足,而且人们面临战乱或天灾,“抱团取暖”内部人力的组织和忠诚度天然就会向庄园主靠拢。

东汉中后期只对宗主效忠的体系形成了

一开始,不是世家大族蓄意要养私人武装力量,而是他们的庄园生产模式天然会产生为了主公,悍不畏死的死士。

自带防御设施的邬堡

第一支拥有上千人带甲私兵的世家是谁,已经不可考证。但在汉灵帝发生黄巾起义时,东汉地方政府应接不暇,而地方大族已经能组织家丁部曲和农民军交战而且战力不俗。

黄巾起义

平息起义后,汉灵帝看到了国家可能分裂的局面。采用了宗室刘焉的建议——重置州牧,目的是借着黄巾之乱这个由头,安插刘姓宗室到地方直接干预郡县事务,确保皇权向地方的延伸,安定东汉王朝。

汉灵帝、东汉最后一个实权皇帝

但是很快三十出头的汉灵帝就嗝屁了,他宏伟的计划立刻走向计划的对立面。提出这个建议的刘焉借着“废史立牧”的机会到了益州做了土皇帝。他的这一政策走向反面,催生一堆带着州牧、郡守帽子实则军阀的野心家。

东汉进入乱纪元后,士族们背靠自己的庄园,成为一个又一个有相当实力的军阀。

四世三公的袁家

他们有的在军阀混战中相互吞灭,大部分都分别成了三国的支柱。东汉末年的庄园经济发展与军事有密切联系,而这些庄园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慢慢形成了北方著名的军事建筑:邬堡。

北魏冯太后

改革家李冲,北魏这些顶层政治家巩固北方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成果远远被后人低估了

东汉一路发展的庄园经济直到北魏冯太后改革“三长制”时期才逐渐走向瓦解。6世纪北方政治强人不断崛起,特别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崛起,曾经拥有了大量私兵部曲的世家大族在军事能量上终于偃旗息鼓。

中国人讲究血脉亲情,但荣辱与共的血脉关系网,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

在东汉,庄园主往往是宗族之长,靠着血缘纽带形成的宗族势力背后是战斗力不弱于东汉中央野战部队的军事力量。汉末后很多军阀的军队核心就是庄园中自带的私兵。

曹操讨伐董卓失败,回老家就得到了好友、宗亲的私兵支持。当时李典有“宗族及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宗族血亲,在当时的中国,靠着血缘纽带形成的宗族势力一直是重要的政治势力。

全国碎成一地

中央彻底完蛋以后,我的兄弟子侄,族亲好友就是我能在乱世立足的最大根基。所以三国的蜀汉政权就很特殊了。早年刘备就是靠着几个异姓兄弟和徐州大族的支持混迹于乱世。底子远不如背靠颍川士族的曹操和背靠江东士族孙权。

豪门的部曲战斗力相当不俗

根据史载李典有“宗族及部曲三千余家居乘氏”,谯国许褚“聚少年及宗族数千家,共坚壁以御寇”。

地方上有兵不可怕,可怕的是世家在中央还有人,不是几个人是一群人,而且源源不断的有新血液补充。

通过垄断人才选拔,世家逐渐在和皇权的较量中占据了上风。为什么东汉的宦官势力比西汉强那么多,就是皇帝必须要用黑手套和世家和外戚做斗争。

东汉的宦官

汉代以前选官体系看血缘,基本就是贵族和皇亲国戚的后代。隋唐以后“科举制”看考试成绩,算是有一套客观评价标准。

察举制从制度设计上其实考虑的很全,但是后面因为主观评价占比高完全走偏了

而东汉“察举制”则完全围绕“经学”体系运作,后面几乎全是主观评价。早年的察举制目地是为了扩大人才选择的范围。而不是像先秦时代那样在贵族圈子里面打转。把地方上的杰出人才选到中央。把有才有德的人找出来,出发点是好的。

24孝的故事集中出现在汉代,比如因孝悌出名的琅琊王氏先祖

但是东汉时期的“察”,是以“经学”所阐释的道德准则为标准,通过考察社会舆论评价来对人选进行“测评”;然后才是“举”,由郡守将“测评”成绩优秀的人选推荐给朝廷。

在这套体系下,几代人后就全面走偏。因为掌握选拔权力的人多为儒家名士。这批读经最溜的人大部分世家子弟。郡守的“测评”也基本推荐地方大族的子弟,毕竟郡守是流官而地头蛇从来不好惹。

手抄书的年代,知识传播非常困难

想想没有雕版印刷,读物全靠手抄的年代。家藏整套儒家经典的家族不可能是一般小地主和平民能有的。个别世家还有专门的经学研究体系。

这就是垄断了国家意识形态的解释权和中央一级人才的选择权。

项羽乌江自刎,小兵杨喜获得霸王的一条腿,因功受封,这是弘农杨家的起点

比如弘农杨氏西汉因为军功起家,家族在西汉还混到了丞相的位置。到了东汉也转型成经学世家。他的子弟在中央占据了大量高级岗位。

这套体系后面完全成了大族的自留地,自己家自幼读经书的子弟录取那是轻轻松松,次一等的就是家族的门生弟子,再往后的才是地方上真的有学识的青年。

汉末那么多人为啥要去求洛阳的名士点评,因为没有这些人的点评,你压根达不到进官场的门槛。即使你一腔热血又满腹经纶但还是要先混名士的圈子。

即使曹操这样的权宦之后进官场也要名士的点评

189年汉灵帝过世,他死后东汉皇权迅速被架空。

属于世家大族摆弄天下的时代来了。这个时代与其说是颍川陈氏、钟氏、庾氏的崛起不如说是中国历史上门阀第一次实现了和皇权共治天下。这份治理天下的成绩如何,西晋的神州陆沉和300年的分裂乱世就是警醒世人的答案。

神州陆沉

来源:宇俊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