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偶像练习生” 到 “卫生巾董事长”,黄子韬如何炼成商业操盘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5 15:21 2

摘要:当"明星黄子韬直播卖卫生巾销售额破4000万"的消息刷屏社交平台时,舆论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边是粉丝狂欢式追捧"护花英雄",另一边是理性观察者对资本游戏的冷静拆解。

当"明星黄子韬直播卖卫生巾销售额破4000万"的消息刷屏社交平台时,舆论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一边是粉丝狂欢式追捧"护花英雄",另一边是理性观察者对资本游戏的冷静拆解。

这个从官宣到爆卖仅用两个月的商业案例,表面是"为女友打造安心卫生巾"的浪漫叙事,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流量变现与资本版图扩张。在"她经济"崛起的当下,当明星光环与女性刚需碰撞,究竟是商业创新还是收割套路?本文将从资本布局、流量运作、行业影响三个维度,拆解这场看似"跨界破圈"背后的深层逻辑。

在娱乐圈的聚光灯之外,黄子韬的另一个身份始终被刻意淡化——资本操盘手。这个出身青岛富豪家庭的90后偶像,早在2012年以EXO成员身份出道时,就已站在资本游戏的门槛边。

父亲黄忠东那句"留下青岛五六套房产和200亿资产公司"的豪言,为黄子韬铺就了与普通艺人截然不同的成长路径。2018年成立龙韬娱乐后,黄子韬的商业版图扩张轨迹逐渐清晰:从建筑设计到餐饮投资,从电竞俱乐部到网约车市场,这个看似"不务正业"的明星,实则在进行着多元化资本试水。

2019年成立龙韬建筑设计公司,是黄子韬首次向实业领域的试探。尽管这家公司在建筑界声响寥寥,却暴露了其资本运作的底层逻辑——借明星效应获取行业关注,再通过资源整合寻求变现可能。

同期投资的"明星表"餐厅,同样遵循"流量-品牌-变现"的路径,可惜受制于餐饮行业高竞争特性,最终以退出股东行列告终。这些早期尝试虽未成功,却为其积累了宝贵的跨界经验:在娱乐资本与产业资本的交界处,流量永远是最锋利的敲门砖。

2020年父亲去世后,继承龙韬娱乐的黄子韬迎来事业转折点。与遥望科技合资成立旺旺龙公司,标志着正式切入直播电商赛道。2021年首场直播2.3亿成交额的战绩,让他尝到了"明星经济"的甜头。

此时的黄子韬已深谙流量密码:通过与徐艺洋的恋爱综艺制造话题,以"求婚直播"斩获200亿曝光;再以"涨粉送车"的豪赌,短短一场直播狂揽2000万粉丝。这些操作看似"恋爱脑",实则是精准的流量操盘——将私人生活娱乐化,把情感叙事数据化,最终转化为直播间的真金白银。

当直播带货进入存量竞争,黄子韬需要更稳定的流量蓄水池。卫生巾赛道的选择极具商业智慧:一方面,44%以上的行业毛利率提供了充足利润空间;另一方面,3000万短视频粉丝中78%为女性用户,与卫生巾消费群体高度重合。

更值得玩味的是,在发布会上强调"希望被视为企业家"的言论,揭示了深层诉求——借女性刚需赛道完成从"流量收割者"到"品牌持有者"的身份跃迁,为资本增值寻找新载体。

黄子韬的卫生巾爆卖,本质是一场成功的"人设再造运动"。在互联网记忆中,这个曾因内涵队友、直播爆粗口被贴上"抽象"标签的明星,为何能在两个月内转型为"守护女性健康的英雄"?这背后是对社交媒体传播逻辑的精准把控,以及对女性消费心理的深度解构。

回看黄子韬的职业生涯,"争议"始终是黄子韬的流量燃料。从2014年与吴亦凡的"叛徒"之争,到直播中"call me 爸爸"的出圈梗,再到与徐艺洋的"霸道总裁式恋爱",他的团队擅长将负面争议转化为传播声量。

卫生巾项目的官宣文案更是将这种玩法推向极致:"为老婆做安心产品"的叙事,既规避了"赚女性钱"的功利质疑,又激活了粉丝对"宠妻人设"的情感投射。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能引发讨论的人设就是好人设,无关正负。

卫生巾项目的传播策略,暗合了近年"女性主义"的舆论潮流。从直播间强调"无菌生产线""纯棉材质",到发布会提及"打破行业暴利""守护女性健康",每一个话术都精准踩中女性消费者的痛点。

但这种"女性友好"的包装极具迷惑性:当黄子韬团队在社交媒体投放"男生给女友囤卫生巾"的话题时,本质是将女性需求转化为男性表达爱意的消费符号;而"明星跨界对抗行业乱象"的叙事,更是模糊了资本逐利与社会责任的边界。女性主义在这里不是信仰,而是流量变现的工具。

首秀80万单的销售奇迹,离不开粉丝群体的"数据女工"式助力。在超话社区,"韬韬卫生巾守护女性"成为每日打卡话题;在直播间,粉丝自发组织"囤货应援",将卫生巾购买量与偶像商业价值直接挂钩。

这种将产品消费等同于情感忠诚的操作,延续了饭圈"打投文化"的逻辑——消费者不再是理性购物者,而是需要为偶像商业成绩负责的"数据贡献者"。当卫生巾被赋予"支持哥哥创业"的情感意义,商品属性已然让位于粉丝经济的游戏规则。

黄子韬的卫生巾爆卖,在女性护理行业激起层层涟漪。这个长期被外资品牌(如护舒宝、苏菲)和传统国货(如七度空间、ABC)垄断的市场,突然迎来一位带着千万流量的跨界玩家,他的影响已超越单个商业案例的范畴,折射出娱乐圈与实业界的深层互动。

朵薇卫生巾的首秀数据,给传统品牌敲响了警钟:在电商渠道,明星品牌凭借流量优势,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传统品牌需数月的用户触达。以舒宝国际为例,其2023年卫生巾业务营收增长23%,但获客成本同比上升18%,而黄子韬团队通过"综艺曝光+直播转化"的组合拳,获客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种"降维打击"迫使传统品牌加速拥抱娱乐营销——ABC与《乘风破浪的姐姐》合作推出定制款,七度空间签约虚拟偶像代言,都是对流量竞争的被动回应。

明星品牌的快速崛起,本质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认知偏差。在信息不对称的卫生巾市场,普通消费者难以辨别产品成分差异,明星背书成为最便捷的信任媒介。

但这种信任极具脆弱性:2023年某网红卫生巾因菌落超标被曝光,其背后正是明星流量催生的"重营销轻品控"问题。黄子韬团队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取决于其能否平衡流量扩张与产品打磨——当"护花英雄"人设与产品质量问题相撞,反噬效应将比普通品牌更猛烈。

黄子韬的案例揭示了一个新趋势:娱乐资本正加速向实业渗透,通过明星IP赋能传统行业。这种跨界融合既有积极意义,如为女性护理行业注入创新营销思路。也存在潜在风险,当资本过于依赖流量而非产品力,可能导致行业走向"重噱头轻研发"的歧途。

正如龙韬建筑的失败所示,明星光环能打开市场,但维系市场需要的是持续的产品力与供应链管理能力,这恰恰是娱乐资本的短板。

当聚光灯熄灭,潮水退去,留在沙滩上的究竟是扎实的品牌根基,还是一地流量泡沫?时间会给出答案。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在为任何"人设"买单前,或许都该多一份理性思考——毕竟,在商业世界里,没有无缘无故的"英雄救美",只有精心计算的投资回报率。

文字来源:楠哥有财气的视频内容

来源:围炉话古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