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2月,山东莱州某企业接到自称"某某报社"记者的神秘电话,对方以曝光"企业环保不达标"为要挟索要5000元封口费。这起看似普通的敲诈案背后,牵出了一个横跨多省、作案三年的专业犯罪网络。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团伙通过"造谣-施压-收费"的标准化流程,累计
2024年12月,山东莱州某企业接到自称"某某报社"记者的神秘电话,对方以曝光"企业环保不达标"为要挟索要5000元封口费。这起看似普通的敲诈案背后,牵出了一个横跨多省、作案三年的专业犯罪网络。公安机关侦查发现,该团伙通过"造谣-施压-收费"的标准化流程,累计迫使数十家企业就范。
值得注意的是,犯罪团伙精准把握了企业"破财消灾"的心理弱点。他们先在网上散布企业负面信息,再冒充媒体工作者联系受害者,最后以"正面宣传"名义收取费用。这种"三位一体"的犯罪模式,暴露出网络黑产已形成完整的工业化作业链条。
经过三个月缜密侦查,莱州公安网安部门于2025年开展收网行动,现场查获作案手机、电脑20余部。以陈某、魏某为首的15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实现了对涉企网络敲诈的全链条打击。在证据面前,团伙成员交代自2022年起就假借媒体身份实施敲诈,严重扰乱企业经营秩序。
这起案件折射出当前网络黑灰产发展的新动向。相比传统"有偿删帖",新型网络水军更倾向于"先造谣再敲诈"的主动攻击模式。犯罪团伙成员多为社会闲散人员,却深谙企业惧怕舆情的心态。
要根治此类犯罪,需要构建三重防线:
企业防线:建立舆情应对机制,遇勒索立即报警平台防线:完善谣言识别系统,阻断虚假信息传播法治防线:用《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武器震慑犯罪本案的成功侦破彰显了公安机关"净网2025"专项行动的决心。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当犯罪手段不断升级,每个网民都应成为网络空间的"朝阳群众"。记住公安部网安局的提醒:遭遇网络敲诈请立即拨打12110,别让"破财消灾"的心理助长犯罪气焰。
来源:唐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