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濒死时候的体验是什么样的吗?濒死大揭秘!临死前看到了什么?

摘要:1975 年雷蒙・穆迪医生首度提出这个概念。1965 年,还在弗吉尼亚大学读本科时,穆迪遇到了精神病学家乔治・里奇,后者向他讲述了自己在 20 岁时 “死后” 近 9 分钟的经历,这激发了穆迪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兴趣。

今天了解到一个非常神奇的概念 ——“濒死体验”。

2010 年 9 月 2 日,雷蒙德·穆迪在布拉格摆出姿势拍照。摄影:isifa/Getty Images

1975 年雷蒙・穆迪医生首度提出这个概念。1965 年,还在弗吉尼亚大学读本科时,穆迪遇到了精神病学家乔治・里奇,后者向他讲述了自己在 20 岁时 “死后” 近 9 分钟的经历,这激发了穆迪对濒死体验的研究兴趣。

1975 年,他在畅销书《生命之后的生命》中首次提出了 “濒死体验” 这一术语,并基于对 150 名有过濒死体验的人的调查,总结出了濒死体验的五个典型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最初的宁静与安详,就好像周围所有的嘈杂都消失不见,整个人进入到一种格外平和、静谧的状态中,内心十分安宁呢;

接着是意识与躯体的分离阶段,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受,仿佛自己的意识脱离了身体,开始在空中 “飘荡”,不再受身体的束缚啦;

然后会出现穿越黑洞的情况,好似进入到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未知的空间里,开启一段别样的 “旅程”;

再往后就是见到亲友,在那个特殊又奇妙的时刻,可以和自己一直思念、牵挂的亲人、朋友们相聚在一起;

最后则是在光亮中回顾一生并融入宇宙,过往生活里的点点滴滴像幻灯片放映一般在眼前快速闪过,之后整个人仿佛与浩瀚的宇宙融合为一体了。

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会完整经历所有阶段,但大多数人至少会历经两个或更多阶段。

1998 年,穆迪被任命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意识研究中心主任 。随后他在阿拉巴马州建造了一个他称之为 “约翰・迪伊心灵剧院” 的通灵室,声称人们可以通过在昏暗房间里凝视镜子召唤出精神幽灵的幻象.

图片与内容无关

但是科学并不完全认可濒死研究,认为他所收集的濒死体验案例大多是患者在事件发生数月甚至数年后的自我报告,其可靠性存在问题!

科学界也在尝试从生理学角度探寻答案呢。心理学家丹尼尔说,大脑处于濒死状态时会释放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内啡肽等神经递质,能产生愉悦感甚至引发幻觉,降低对死亡的恐惧。而 “灵魂出窍” 现象可能与大脑颞顶交界处的损伤有关,这个区域负责整合身体感觉信息,一旦损坏,就会让人产生脱离现实的错觉,仿佛摆脱了肉体束缚。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大多数人在经历濒死体验后,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我应该是因祸得福。因为在我⼼脏病发作以前,我总是忙着规划孩⼦们的未来,因担⼼昨⽇之事⽽错失当下的快乐。现在,我的态度完全不同了。

从那时起,我就⼀直在想我这辈⼦做了些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我对以前的⽣活很满意,并不觉得世界⽋我什么,因为我想做的每⼀件事都如愿以偿,⽽且我还活着,可以做更多的事。但是⾃从我突然“死”去并有过那些经验以后,我便开始怀疑⾃⼰所做的到底是真正的好事,抑或只是对⾃⼰有好处的事。以前我总是率性⽽为,但是现在会三思⽽后⾏,每⼀件事都得先通过我的⼼灵思考⼀下。

我希望做⼀些更有意义的事,让我的⼼灵和灵魂感觉好⼀些。我也试着不要⼼存偏见,不要论断别⼈。我想要做⼀些好事,⽽不是只对⾃⼰有好处的事。我对世事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我会有这些感觉,正是因为我遭遇到的事,因为我去过的地⽅,因为我在那个经验⾥看到的东⻄。

在那⼀刻,我注意的是⾃⼰的⼼灵⽽⾮⾁体。⼼灵才是最重要的,⽽不是身体的外形。⽽此前,我⼀直抱持刚好相反的志度——我只在意身体,⾄于⼼灵在做什么,呃,就是那个样⼦嘛。但是有过这个经验,⼼灵便成了我关注的焦点,⽽身体则只作为⼼灵的躯壳,成了次要的东⻄。我不在意有没有身体,因为⼼灵才是最重要的。

我想那个经验对我的⽣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当时我只是个⼗岁的⼩孩⼦,但直到现在,我都相信死后会有⽣命,没有丝毫怀疑。我知道有些⼈⾮常怕死,但我不害怕。当我听到⼈们怀疑死后是否有⽣命,或说到“⼈死后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总是窃笑着想:“他们真是搞不清楚状况。”

我这⼀⽣发⽣过许多事。做⽣意时,曾经有⼈掏枪抵住我的太阳穴。但我没有被吓倒,因为我会想:“好吧,如果他们真的杀死了我,我也知道⾃⼰会在某个地⽅继续活下去。”

不知道再做的各位,是否有真正体验过濒死感觉的人?

来源:科学旁观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