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测量是第一步。相比较住院患者在医院经由医务人员测量血压,更多人是在家完成测量的。家庭血压测量比较便捷,也更能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然而有些人在家测血压,数值忽高忽低;还有些人在家测血压显示“正常”,一到医院就飙高。大家还在问
高血压管理是一场“持久战”,精准测量是第一步。相比较住院患者在医院经由医务人员测量血压,更多人是在家完成测量的。家庭血压测量比较便捷,也更能反映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然而有些人在家测血压,数值忽高忽低;还有些人在家测血压显示“正常”,一到医院就飙高。大家还在问左臂和右臂的数值是否一样、电子血压计准不准等问题。
测量血压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
选择合适的血压计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质量可靠的血压计是测量血压的第一步。很多老年患者坚信“水银血压计才准”,认为电子设备误差大。其实,这一观念早已过时,我国已明令2026年前全面停产水银血压计,电子设备需每年校准一次。
建议选用经过专业验证的“上臂式血压计”。在国家血压计认证专业网站上,可以查询到最新经过专业机构认证的血压计品牌和型号。需要注意,如果臂围较大(>32 cm),应选择特殊大袖带;臂围较小(<24 cm),则使用特殊小袖带。
“三固定”原则
所谓“三固定原则”,既固定时间、固定体位、固定手臂。
患者取坐位,身体挺直,双脚自然平放,上臂置于桌上,袖带中心与心脏保持在同一高度,桌子与椅子的理想高度差为25-30cm,家中常用桌椅的高度既符。
①一般来说,清晨起床后30~60分钟,会形成“晨峰现象”,血压相对偏高;夜间血压通常下降(部分患者如反杓型高血压患者不降反升)。高血压患者需重点监测清晨血压(6~10时)和夜间血压(睡前或凌晨3~5时),全面评估血压波动。
②坐位安静休息至少5min后,测量上臂血压,上臂置于心脏水平。人的左右手在解剖结构上存在差异,导致左右手血压也有一定的差异(多数情况下右手血压要稍高一点)。首次测量时左右胳膊的血压都要测,以血压读数较高的那一侧手臂为准,也是今后常规测量的手臂。
③测量血压应相隔30~60s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10mmHg以上,应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血压多少需要去医院?
家庭自测血压的高血压诊断标准是135/85mmHg,如果非同日的多次居家血压测量值超过这一标准,建议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很可能已经患有高血压。
口服降压药物的患者,需将居家测量血压控制在135/85mmHg以下。如果反复出现收缩压低于110mmHg的情况,可能提示降压药物过量,建议去医院就诊进行药物调整。
动态血压监测
动态血压监测要求测量者佩戴一个小型电子血压计,自动记录24小时自然状态的血压。血压计自行记录血压,多设置为白天15分钟一次,夜间30分钟一次,范围覆盖了日常活动、睡眠、觉醒、服药前后的血压。由此可见,动态血压监测比单次的家庭自测血压更全面、精准,还能够发现“隐匿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24小时平均血压≥130/80mmHg,或日间平均血压≥135/85mmHg,或者夜间平均血压值≥120/70mmHg。
临床上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患者,在家测血压都正常,一到医院就血压飙升,甚至被误诊为高血压。这其实是看到医生或进入医院环境时,人们产生的条件反射性紧张,继而激活交感神经,导致心跳加速、血管收缩,血液中儿茶酚胺等物质激增,使血压短暂升高,也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大家不用太担心。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健康小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