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5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陕西西安闭幕。本届丝博会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设置丝路优品展、省际合作展、科技创新展、低空经济展、交通物流展和文旅消费展等六个展区,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
5月25日,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陕西西安闭幕。本届丝博会以“丝路融通·开放合作”为主题,设置丝路优品展、省际合作展、科技创新展、低空经济展、交通物流展和文旅消费展等六个展区,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展,22.5万人次线下观展。今年江苏展区一经亮相更是惊艳全场,500多平方米的江苏“画卷”上“画”出了企业产品、非遗传承、城市风采和苏陕东西部协作成果等,好听、好看、好吃,高科技含量被拉满。值得一提的是,在丝博会省级经贸重点活动之一,苏陕东西部企业家创新发展对接活动上,有9个项目进行了签约,签约总额达60.49亿元,进一步深化促进了东西部合作。
紧跟低空经济、AI大模型等热点,材料、环保等产业持续发力
本届丝博会,江苏展区内设有物联网与数字经济、未来科技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集成电路等六大产业展区,有50多家江苏企业参展。现代快报记者采访发现,其中既有环保等江苏以往就具有优势的行业,也覆盖了低空经济、AI智能大模型、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当下热门的领域。
今年丝博会设置了低空经济展区,从无人机到终端产品,众多企业开始在这一赛道深入布局。在江苏展区,南京大翼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该企业从2016年开始,陆续推出了风筝线无人机管理系统、飞驳空地协同系统、北斗移动执法终端、低空侦测设备等产品,还有基于终端软件的AI功能风晓飞。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风筝线无人机管理系统,无人机可完成定时定点的巡航任务,比如路况监测、森林火情巡查、水文监测等,对于林业交通等部门来说可以大大节省人力。
AR眼镜为当下许多生活方式提供了更多可行性,除了导航、翻译、提词器等功能外,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则是将之应用于文旅。当游客于佛顶宫的禅境大观深处的菩提树下驻足,通过AR眼镜,金色的光芒从树上闪烁开来。移步换景,还将欣赏到《灵山胜会经变图》《丝毯画——金陵梵刹妙染》《一苇渡江》《西方接引图》等,原本的石雕都变成了栩栩如生的故事。
“大家好,我是机器人讲解员铁块,欢迎大家来到江苏展区。”现场,无锡无界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的人形体感交互机器人铁块成了大明星,担任江苏展区的特邀机器人。通过接入多模态AI大模型,结合自研的口型生成算法,机器人铁块可以与人类进行流畅且表情丰富的交流。
此外,南京通达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搬来了一座“AI法院”——海睿大模型。在庭审过程中,它可以为法官生成庭审提纲,将语音转写内容优化,还可以对陈述矛盾点进行检测;庭审后,还可以进行类似案件的智能推荐,辅助裁判推理、裁量计算、文书生成。
一把茶壶、一把核桃,背后是苏陕合作的“升级”之路
今年的江苏展区,还设置了苏陕东西部协作成果展示。尽管展区面积仅20平方米左右,但通过图文介绍、产品展示,重点展示苏陕产业协作的60多项重点成果,并组织江苏专业电商直播团队开展现场直播带货。
对于很多现场观众来说,看到非遗互动区展出的紫砂壶,多少都会有些惊讶。因为这些精美的茶壶不是出自宜兴的工艺美术大师之手,而是土生土长的陕西“土特产”。2021年,宜兴延长两地共建延长县中超利永紫砂乡村振兴工场,200多名学员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普通农民,如今已有30多名熟手,可以完成基本壶型的制作。而通过直播带货,他们制作的紫砂壶每天的销售额至少有千元。
根据统计,江苏持续援建、改造提升社区工厂、帮扶车间316个,承接纺织、毛绒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累计带动6万余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培育出“镇安月嫂”“丹凤厨工”“山阳辅警”“紫阳修脚工”等具有地域特色、市场辨识度高、口碑信誉好的区域劳务品牌共计97个,构建起劳务品牌矩阵。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地区零工市场建设,为各类用工主体和零工人员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提高就业便利化程度。“十四五”以来,帮助陕西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110980人。
烤核桃、五福核桃、核桃油……丝博会上,这些核桃系列产品都来自陕西洛南县。通过苏陕合作,2023年,当地打造了西北地区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核桃产业园区。招引精深加工链主、龙头企业6家,配套快递物流企业1家,使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带动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协同联动,形成了核桃产品上下游全链条覆盖。
“十四五”以来,江苏帮助陕西新引进916家企业,实际到位投资477.92亿元。以“园中园”“区中园”等多种形式共建产业园区68个,实现苏陕协作“一县一园区”全覆盖,产业集聚效应与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善红的印象里,他与陕西最早结缘是在2016年,当年,江苏万顺集团与陕西省富平县签订了合作协议,起初是向当地捐献了道路和教学设备,之后则是帮当地村民解决了花椒滞销的难题,拉动当地花椒等特色产品的发展。从“修路”到“带路”,体现了苏陕协作的新路径。
而在今年的丝博会上,通过苏陕东西部企业家创新发展对接活动,9个投资合作项目完成签约,签约总额60.49亿元,签约项目涵盖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文旅新业态、数字基础设施、大宗贸易、产教融合、乡村振兴等领域,凸显了苏陕协作更广阔的前景。其中,苏陕协作标志性项目——江苏省建文旅集团与西安临潼城建集团签订了秦始皇陵园与秦兵马俑博物馆衔接和保护展示区项目,合同金额20亿元。
“通过这样的活动交流,双方企业可以达成机制上的沟通、人才上的引进、产业上的互补。陕西高校众多,我们江苏的企业就可以引进他们的人才,共同开发研究。”在周善红等企业家看来,在今后的协同发展之路上,陕西可以为江苏企业竞逐新赛道提供人才支撑以及更多的发展空间,江苏则发挥资本要素集聚、产业配套完善、科技转化高效等优势,对双方来说是一条互利共赢之路。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王益 文/摄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