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州街头的超市收银台前,一名外籍男子掏出手机扫证件二维码,屏幕显示“签证异常”后,店员摇头拒绝结账;城中村出租屋门口,房东被民警要求当场出示外籍租客备案证明;外卖骑手队伍中,一名留学生因证件不符被带走调查……近期,广州对外籍人士的管理措施突然升级,“扫码验身份
广州街头的超市收银台前,一名外籍男子掏出手机扫证件二维码,屏幕显示“签证异常”后,店员摇头拒绝结账;城中村出租屋门口,房东被民警要求当场出示外籍租客备案证明;外卖骑手队伍中,一名留学生因证件不符被带走调查……近期,广州对外籍人士的管理措施突然升级,“扫码验身份”“房东连坐制”等关键词迅速刷屏社交平台,引发激烈争论。有人拍手称快:“早该这么管!”也有人忧心忡忡:“开放之城会不会关上大门”?
这场风暴的导火索,是“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外籍人员的治理难题。数据显示,广州作为全国最大外贸口岸之一,长期面临外籍人口流动复杂、签证政策执行模糊的挑战。部分无证外籍人士藏身城中村、从事黑工或跨境诈骗,甚至衍生出伪造证件、艾滋病传播等社会隐患。一位越秀区商户坦言:“以前总觉得‘三非’离自己很远,直到听说隔壁档口用假护照进货被查封,才发现风险就在身边。”
但高压手段也让部分群体感到不适。房东群体首当其冲——若租客无证,轻则被责令退租,重则面临十万起步罚款,甚至吊销房产证。“现在招租都得查五遍证件,比银行开户还严。”一名荔湾区包租公苦笑。更令外籍人士焦虑的是,扫码验证已渗透至生活末梢:买瓶矿泉水要亮证,去菜市场买菜要扫码,甚至进健身房都被要求登记居留信息。“这不是把所有人都当罪犯防吗?”一名合法居留的非洲商人抱怨。
争议背后,折射出城市治理的深层困境。支持者援引东莞监狱关押大量违法犯罪外籍人员的案例,强调“严管就是保平安”;反对者则担忧,过度管控会误伤合法外籍群体,甚至影响广州“世界工厂”的开放形象。一位小北路居民态度矛盾:“我们不排外,但规矩必须立住!”而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对短期务工、技能交流等需求缺乏灵活签证政策,导致部分外国人“被迫非法滞留”,仅靠末端执法难以根治。
历史总在轮回中照见现实。回望清朝《防夷五条》严禁外商过冬、禁止传递信件,今日广州的扫码治外政策,看似手段天壤之别,内核却都是“开放与安全”的博弈。不同的是,21世纪的城市治理需在动态中寻找平衡——既要避免“一刀切”寒了守法外籍人士的心,也要堵住非法滞留的漏洞。正如一名社区工作者所言:“管理不该是赶人走,而是让人守规矩留下来。”
这场风暴最终能否成为城市治理的样本?或许答案藏在技术赋能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处。当扫码验证成为常态,如何保障数据安全、避免隐私滥用?当房东被捆绑进监管链条,如何配套权益救济机制?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立法改革填补政策空白,让“三非”不再成为灰色地带的代名词?广州的探索,正在书写一份关乎中国城市国际化进程的考卷。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