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美台三边局势持续升温,国际社会对台海未来发展充满忧虑。旅美教授翁履中5月21日指出,美国对台政策正陷入“威慑与误判”的两难,若处理失当,将可能将台海推向无法回头的危机边缘。
中美台三边局势持续升温,国际社会对台海未来发展充满忧虑。旅美教授翁履中5月21日指出,美国对台政策正陷入“威慑与误判”的两难,若处理失当,将可能将台海推向无法回头的危机边缘。
美国德州山姆休士顿州立大学政治系副教授翁履中
翁履中引述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在近一周内刊出的两篇重量级评论,指出美国内部对中国大陆与台湾政策的战略失衡已引发学界与政策圈的高度警讯。他强调,台湾现在正在走一条高风险的钢索,“这不是要战还是要投降的选择,而是如何避免战争的同时守住尊严与实力的复杂挑战”。
其中一篇于5月20日刊出的文章,由兰德公司高级政治学者珍妮弗·卡瓦讷(Jennifer Kavanagh)与知名历史学家史蒂芬·沃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联合撰写,指出美国长期对台战略包含三大支柱“军事防卫”、“外交支持”与“经济遏制”。但三者之间缺乏协调,加剧战略模糊与冲突升级的风险。两位作者主张,美国应采取“低调但有效”的部署方式,避免高调军演与政治表态,并强化与台湾的实质军事整合,以达到威慑中国大陆而不刺激中国大陆的微妙平衡。
美军近年积极强化关岛基地建设。图为当地的“终端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防空导弹发射车。
文章特别建议,美方应持续协助台湾强化防卫能力,却应避免给予中国大陆“台湾正寻求独立”的讯号。为此,美国应提供与美军系统高度整合的武器装备,如NASAMS防空系统与HIMARS火箭系统,以让中国大陆清楚意识到台湾若遭攻击,美军极可能介入。
在外交层面,卡瓦讷与沃特海姆强调,华府不应放弃对“一中政策”的维持,并应在必要时对台湾领导阶层的挑衅言行表达立场,重申维持现状是美国的核心利益。
美国航母罗斯福号
在另一篇文章中,华府智库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大陆事务专家Bonny Lin(林碧莹)与两名前美国国安官员共同撰文,指出中国大陆已将台湾视为迫切且核心的国安挑战,并将赖清德视为比陈水扁更具“分离主义”倾向的领导人。
文章警告,中国大陆近年透过密集军演、法律战与心理战手段实施对台压迫,并正进行海空封锁模拟,为夺台可能性做准备。文中特别指出,一旦中国大陆对军事实力产生足够信心,并怀疑美国介入决心,2027年前后爆发军事冲突的风险将大幅上升。
美巡洋舰发射一枚战斧对地攻击导弹
此外,该文对美国内部政策摇摆提出批评,尤其是特朗普可能对台湾产生冷淡甚至弃守风险,从而鼓励中国大陆采取“先发制人”的攻势。作者们建议,美国应对中国大陆释出明确、不含糊的政策讯号,同时在军事上维持准备,在外交上重新宣示“和平统一可以接受,但不得动用武力”的底线。
对此,翁履中在其评论中指出,这两篇文章虽来自不同背景与观点,却传递出相同讯息:台海的稳定不再能仅靠军事威慑或政治表态维持,而需要“相互再保证”的稳定策略。他解释,这意味着不仅要让对手知道自身有备而来,也要让对方理解自己无意挑衅,降低误判与冲突升高的风险。
美国MV-22战机在冲绳美军基地起飞
翁履中强调,美国对台军援应避免沦为政治作秀,应着重实质防御能力与高科技依赖的战略链接,营造“台湾不是单飞”的讯号。他也指出,美国若无法在“一中政策”与“战略清晰”之间达成内部一致,将使中国大陆误判其立场,进一步走向军事冒险。
更令人关注的是,两篇文章均指出,随着美国内部政策分歧与选举变数浮现,中国大陆可能押注“速战夺台”的可能性不断升高。其中一篇甚至提及,美国应考虑针对“和平统一”采取有条件接受的立场,以降低对抗风险,虽对台湾而言难以接受,却反映出美国政策圈现实主义的升温。
解放军双航母出海演练
翁履中提醒,台湾不能再以过去的“挺台表态”为满足,必须思考如何在主权、和平与安全之间寻求平衡。他强调,台湾现在正在走一条高风险的钢索,“这不是要战还是要投降的选择,而是如何避免战争的同时守住尊严与实力的复杂挑战”。唯有抛弃意识形态对抗,从务实合作出发,台湾才可能在变局中维持战略自主与地区安全。
来源:澳门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