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别邱金凯将军,他是傲然毅立的“干枝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5 19:42 2

摘要:邱金凯,河北南皮县贫苦家庭出身,19岁入伍,28岁当团长,36岁当师长,37岁任军参谋长,电影纪录片《干枝梅》主人公,歌曲《十五的月亮》创作原型,98抗洪“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发明者,国庆60周年大阅兵组织者……

2025年5月21日,一个惊如天雷的消息传来: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邱金凯中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9岁。

邱金凯中将

邱金凯,河北南皮县贫苦家庭出身,19岁入伍,28岁当团长,36岁当师长,37岁任军参谋长,电影纪录片《干枝梅》主人公,歌曲《十五的月亮》创作原型,98抗洪“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发明者,国庆60周年大阅兵组织者……

他的故事几天几夜说不完。

北疆戍边十八年

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化德县秋灵沟,地处中蒙边境,每年两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天二两土,白天不够晚上补”,干枝梅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傲然屹立。

邱金凯在守备一师指挥演练

1965年8月,邱金凯入伍来到北疆戍边,他像“干枝梅”一样在这里生根开花,从战士到班长、技术员、参谋、教导队长、团长、参谋长、师长,一呆就是十八年。

在中苏关系紧张时,他在冰天雪地里住毛洞战备值班,全力完善国防防御工事。28岁时担任守备2团团长,誓做阵地上的“铁钉子”、阻止敌人的“肉磨子”,在“风吹石头跑,夏天穿棉袄”的恶劣条件下,战天斗地,坚守阵地。30岁进入师班子,36岁当师长,军委通报表彰师党委为“扎根边疆、艰苦奋斗、准备打仗的铁班子”,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干枝梅》,在央视播出。他本人被北京军区和军委纪委通报表彰,《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以“权高不忘责任重,位尊不移公仆心”予以重点报道。

邱金凯野外作业

邱洪波清晰得记着他12岁时到内蒙古探亲,跟父亲一起刨厕所的场景。那时他父亲已是守备一师的师长了。营区里的厕所都是露天早厕,大冬天茅坑里结着厚厚的冰。父亲带着他,抡起镐除冰,一镐刨下去,屎尿冰碴溅得满身都是,崩到脸上嘴角,一股恶臭味。他不解地问爸爸:“当师长了还干这活?”父亲回答:“战士们能干的咱们也能干。”

在守备一师师史馆,有一个用导火索箱加工成的小木箱,这是邱金凯的全部家当。从1968年提干到1976年推荐上军政大学,8年时间他只有两双袜子换着洗穿,当师长之前,从未穿过毛衣。他每月的工资除必要的生活费外,都放到这个小木箱里攒起来贴补家用。

“军功章有你的一半”

1970年,25岁的李友霞嫁给邱金凯的第6年,她刚刚生完二胎,本是花一样年华的“小媳妇”,却独自扛起一家八口生活的重担。

这一年,公公病逝,80多岁的爷爷“白发人送黑发人”,不堪打击,变得疯疯癫癫,时常把尿倒在水缸,把砖头瓦块儿扔到饭锅里。奶奶的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女儿刚满周岁,嗷嗷待哺,5岁的儿子调皮玩闹,让人不省心。3个小姑子小叔子正值长身体的青春期。

这家人的生活可怎么过?

石祥采访邱金凯夫妇

李友霞毅然挑起家庭的重担。她把弟弟妹妹叫到床头说:“爹娘不在了,这个家我来当。往后,有我吃的就饿不着你们,有我穿的就冻不着你们。但有一条,无论如何也不能拉你哥后腿。”

此后9年时间里,她给疯癫的爷爷喂水喂饭,端屎端尿,把老人伺候得安详辞世。小姑子出嫁时,知道家里穷不要置办嫁妆,她东借西凑准备了四床新被褥。那时兴陪嫁穿衣镜,本地找不到,她徒步跑到邻界山东“淘宝”,但没有当地粮票,她连一个馒头也没买到,饿着肚子,背着穿衣镜走回来,寒风凛冽,奔波劳累,饥渴难耐,她一头昏倒在路边。幸得好心人把她送回来,小姑子泪流满面地说:“嫂子,你比亲娘还疼我们啊”。

1979年5月,三个弟弟妹妹相继成家后,李友霞在家人劝说下随军到了部队。那时,她的丈夫邱金凯已是内蒙古守备1师参谋长了,副师级。按规定,边防部队连级干部就可以办理家属随军手续了。

十五的月亮

随军,意味着“农转非”,吃商品粮,安排工作,体面生活,这是多少农村姑娘媳妇追求的梦想啊。

但李友霞放不下家里的一大摊子事,他嫁到邱家16年,送走病逝的公公婆婆,伺候完年迈疯癫的爷爷奶奶,安顿好三个弟弟妹妹成家,她才腾出手来办理随军手续。

一位成功男人,背后一定站着一位坚强的女性。邱金凯感慨地说:“在我的军旅人生中,我的妻子给了我最有力的支持,她用自己柔弱的双肩,为我支撑着家庭,奉献了一切。”

她的事迹在家乡引起强烈反响,当地党政军联合授予她“模范军人妻子”荣誉称号,北京军区政治部和总政群工部出席表彰会,军地媒体广泛报道。

著名诗人、词作家石祥以李友霞为原型,创作了歌曲《十五的月亮》,“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一时间唱遍大江南北,成为经典传唱。

饶阳封堵决口

“站着是根桩,躺下是堵墙”

1996年8月,河北省中南地区连降暴雨,洪水不断。汛情就是灾情,灾情就是命令。时任27集团军军长的邱金凯指挥部队3万余人,在漳河、滹沱河、滏阳河、大清河四大流域,打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攻坚战。

滹沱河饶阳段南大堤出现决口后,没有封堵的好办法,全城的人都撤光了。到现场组织指挥的邱金凯,想到了阅兵搭看台的办法,即“钢木土石组合坝”,搭框架、打木桩、填充砂石。随后指挥部队投入6000多兵力,鏖战7昼夜,终于将164米的决口封堵成功,避免了下游9县(市)洪涝灾害,减少经济损失20亿元。

邱金凯现场指挥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扬27集团军封堵决口立下的大功,中央军委为80师记集体三等功。钢木土石组合坝封堵决口技术全国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获国家专利。

1998年8月,南方各省连降特大暴雨,九江告急。军委急调27集团军组成“抗洪抢险突击队”火速驰援,邱金凯连夜赶住机场作临战动员: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党和人民再立新功。

在高水位、大流量、大跨度情况下,封堵长江决口,史无先例。面对60米宽的大决口,7米高的洪水落差,一车车装满石料的卡车,几十吨的轮船,被推入决口后顷刻间被吞没得无影无踪。

九江封堵决口

27集团军突击队来了,他们紧急制定的封堵决口方案获国家防总同意,官兵们以血肉之躯,在滔滔洪流上架起一座座人梯,上层战士踩着战友的双肩,或坐在战士脊背上,将一根根钢管木桩打入堤基。

现场总指挥俞森海副军长不顾风高浪急,亲自在洪流中指挥,脸上脱皮、嘴上起泡,喊着号子,与战士们并间战斗。

正当封堵战役顺利推进时,遇到了巨大防浪墙塌的“拦路虎”,钢管打不下去。怎么办?情况报告后方指挥邱军长后,他电令副总指挥何永才:加大纵深,坚固坝头,加强斜撑,稳定框架,边进边测,应变改料……

根据邱军长的作战方案,官兵们临危不惧,冒着生命危险,锁住坝头,稳住阵脚,跳到洪水中排险,经过4昼夜拼搏,终将洪魔降伏。期间,邱金凯军长和张海阳政委多次致电前线官兵,鼓励士气。

捷报传来后,连续几夜没睡好觉的邱金凯即兴写下诗句:滚滚洪水天上飞,肆虐人间破大堤。亘古自有降魔道,誓与长江决高低。

党和国家领导人称赞27集团军“建立了历史功勋”“创造了人间奇迹”。国家防总高度评价:这在世界水利史上是空前的。

邱金凯革命老区调研

情系革命老区

邱金凯退出军队领导岗位后,十分注重红色基因传承赓续。为妥善安葬原守备1师30多名英烈,他亲自协调内蒙古民政厅、乌兰察布市和化德县,投资建设大型革命烈士陵园,并列编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革命老区是一片血染的红土地,是共和国的发源地,是党和人民革命精神的诞生地。邱金凯常说,国家有东北振兴、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革命老区也应该有国家层面的系统规划和指导性意见。

他担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第五任会长后,围绕革命老区1599个县(旗、区)的经济社会建设发展情况,组织协调全国各地老促会12.9万人,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万人千县联合调研”,形成的调研报告上报中央后,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促成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

老促会办公室李忠贤说:革命老区大多经济落后,生活困难,邱会长每到一地,不做表面文章,不走马观花,实实在在解决问题,积极协调企业家会员以项目落地扶贫开发,还经常给当地困难群众捐款捐物。

邱金凯基层调研

曾任北京军区装备部管理处长的何洪江回忆说,首长在装备部任职期间,每年除夕夜,不是在家吃饺子,而是跑到哨所点位、工厂车间,看望慰问一线官兵和部队职工,他用自己工资给困难职工送红包,不让照相,不让宣传。

韶山,中国革命的红色原点。当他得知韶山大型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连续出演10周年,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向全国现(退)役军人、劳动模范免费开放时,欣然题写剧名,并嘱咐负责人一定要把传播伟人思想的这台大戏做精做好。

纸短情长。

这只是邱金凯将军为党和军队事业殚精竭虑、毕生奉献的几个小故事:

少小历饥寒,戍鼓催征雁。

衔枚定远关山月,铁甲凝霜遍。

九江锁怒涛,虎帐旌旗卷。

将星忽陨燕云暗,泪洒滹沱岸。

让我们泪目送别将军,一路走好。

来源:孟彦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