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次展出的模型长2米,宽1.5米,约为实机的十分之一,与最初的概念模型相比,主翼、后机身、尾翼等都有较大变化,机翼比之前的版本更大,由“兰姆达翼”改为“三角翼”。
2025年5月21日,日本东京防务装备展上,一款未来感十足的战机模型亮相,引来现场一阵惊呼。
此次展出的模型长2米,宽1.5米,约为实机的十分之一,与最初的概念模型相比,主翼、后机身、尾翼等都有较大变化,机翼比之前的版本更大,由“兰姆达翼”改为“三角翼”。
这表明比起以往机型对于空中格斗敏捷性的关注,设计重心将更多偏向提高续航里程、速度和有效载荷,目标是争取在2035年之前投入使用。
这是日本、英国和意大利三国联合开展的下一代战斗机项目——全球作战航空计划(GCAP)。
日本技术基础雄厚但缺乏完整平台制造经验;英国拥有欧洲最成熟的航空工业但财政吃紧;意大利在系统集成和材料技术方面有一定积累但不具备主导能力。
三方一拍即合,各自把“短板”放在桌面上交换,也算是现代军工合作中典型的资源互补。
但如果以为这三国真是铁板一块,那就太小看国际合作的复杂程度了。
这个号称“未来空战答案”的项目,还没飞上天,地上的火药味就已经扑面而来,当然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突然亮相了2款六代机。
中国在过去十年实现了飞跃式发展,从歼-20批量服役,到两型六代战斗机原型机相继曝光,全球目光忽然从F-22和F-35转向了亚洲。
美国尚在下一代战机NGAD计划中艰难推进,而中国的六代机已经真机亮相、技术路线清晰,这一切无疑对周边国家构成强烈的战略压力。
对于日本而言,这压力尤甚。作为亚洲地区的技术强国,日本本想通过与欧美国家合作,在五代机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随着中国六代机的“亮剑”,五代机瞬间变成“过时货”。
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技术节奏,日本意识到,必须跨越技术代际,否则就会在未来空战中彻底被边缘化。
于是,GCAP也试图一步登天,直接奔向六代机,跨越式进入“六代机俱乐部”。
起初,项目进展顺利,三国政府拍板迅速,媒体宣传高调,一副“未来机皇”即将问世的姿态。然而,转折出现在一个出人意料的地方——起名字。
日本提出,这架六代机应该命名为“烈风”,以致敬二战末期日本海军开发、最终未能实战部署的一款战斗机。
这个提议在日本国内颇受好评,甚至称其为“昭和精神的复苏”。然而这个名字一经传出,英国方面当场变脸。
作为二战中受日本侵略之苦的战胜国之一,英国对“烈风”这个名称背后的历史含义极为敏感。
英国迅速提出异议,主张将战机命名为“暴风”(Tempest),不仅是对现役“台风”(Typhoon)战斗机的自然继承,也避开了任何历史争议。
就这样,一架尚未诞生的战斗机,还没开始制造就陷入了命名的纷争中。
一个叫烈风,一个叫暴风,意大利估计也会再起个新名字,这联合生产也是够热闹的!因为谁都不愿成为出钱最多、承担最多,却话语权最少的一方。
而这时,新的变量又来了——印度,主动找上门来,想要“搭个顺风机”,并已通过日方渠道传递加入意愿。
对于资金需求迫切的GCAP而言,印度的钱无疑是值得欢迎的!印度历来不吝砸大钱,从购买阵风战机到自研航母,财政投入可谓充沛。
而且,印度作为南亚最大国家,其军机需求潜力巨大,一旦纳入合作,其国内市场将为GCAP未来的量产铺平道路。
但问题也正是由此而起!
印度不是“好说话”的合作者。十年前它曾与俄罗斯联合开发五代机FGFA(基于苏-57改进),一开始也合作得火热。
可是印度既抱怨俄罗斯技术不透明,进度缓慢,又在合作过程中不断试图获取核心设计资料,自主复制生产。
到头来,俄罗斯拒绝再继续开放关键技术,合作破裂,印度至今连风洞模型都没飞出一个。
如今想再入GCAP,印度提出的条件自然也不会低:势必会对技术转让提出要求,并寻求在整机生产中获得更多份额。
尤其是“技术主导权”这块蛋糕,印度自然不愿只做“投资人”,更要成为“研发人”,这让原本就已经磕磕绊绊的GCAP结构更加脆弱。
一旦印度作为第四方加入,谁该主导、谁该辅助,如何划分成果归属、出口国分配、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问题就像骨牌一样,被印度的闯入一一推倒。
印度带着投资入伙就要当“CEO”,对于原本就存在技术分工敏感地带的日英意三方来说,无疑将加剧项目的复杂程度。
事实上,印度不仅在组织架构上搅起波澜,更让项目面临执行层面的挑战。
以印度当前的航空工业基础,其自研LCA光辉战机至今仍未完全达标,图纸到实物之间隔着数年延迟。
再看AMCA五代机计划,十年换了三版方案,到现在仍停留在“初期设计完成”阶段,实机何时能出厂,连印度自己都不敢打包票。
而这一切,如今都可能通过GCAP这个平台“放大”。
印度的钱可以用,但它的慢工和强势,可能让原本想跑步进场的日英意三国反而陷入技术和流程泥潭。
可以说,GCAP六代机计划如今还没开工,就因一个“烈风”还是“暴风”的命名分歧火药味渐浓。
又因印度的插足变得变数丛生,整个项目是否真能等到一架可飞的战斗机成形,都成了未知数。
中国的六代机并不会等他们吵完了再首飞!而GCAP,连‘代号’都还没定,如果实在不行,等印度加入以后直接改名“漏风”吧!
来源:林白八点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