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杭城四大水域,在留下开启西湖文脉探寻之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08:06 2

摘要:本次活动由西湖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作家协会指导,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文联、西湖区文明实践联盟、留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西湖区作家协会、留下街道文化站、有意思书房承办,留下街道文联协办,特邀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西湖区铜鉴湖文化研究会会长袁长渭老师担任主讲嘉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谢梦冰 耿京燕

5月25日,“阅读第一区”西湖作家讲堂“一湖千载韵,三水润杭城”——西湖区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主题讲座在“留下·有意思书房”顺利举行。

本次活动由西湖区委宣传部、杭州市作家协会指导,西湖区文广旅体局、西湖区文联、西湖区文明实践联盟、留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主办,西湖区作家协会、留下街道文化站、有意思书房承办,留下街道文联协办,特邀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西湖区铜鉴湖文化研究会会长袁长渭老师担任主讲嘉宾,带领观众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溯源之旅。

活动以别具匠心的互动环节拉开序幕。签到处的创意展板上,观众通过粘贴折纸小船,在西湖、西溪、铜鉴湖、钱塘江四大水域间标记文化足迹,构建起沉浸式体验的时空坐标。

讲座伊始,袁长渭老师由钱塘县简史切入,讲述了钱塘县的建县时间与县址所在两大关键问题。他坦言,目前这两方面并无定论。不过,在秦始皇南巡的历史记载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过丹阳,至钱塘。临浙江,水波恶,乃西百二十里从狭中渡。”这是目前最早的关于“钱塘”二字的记载。至于钱塘县县址所在,更是众说纷纭。除主流的“武林说”外,还有“皋亭说”“九溪说”“转塘说”等多种观点。这些不同说法,也从侧面彰显出在地文化传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随后,在谈及西湖区的几处代表性地标文化时,袁老师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带领台下观众一起穿越历史长廊,看到了西湖区生动地历史画卷。

结合讲座所在的留下·有意思书房,袁长渭老师以宋高宗那句“西溪且留下”为引,巧妙地串联起南宋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接着,又通过杭州老市长苏东坡对西湖的精心治理及吴越国纳土归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将西湖深厚的历史渊源与独特的文化脉络清晰展现。

在钱塘江文化篇章,袁老师通过“范元琰不泄盗名”的典故,生动再现了古代士人的精神风骨。而最后聚焦铜鉴湖时,袁老师的讲述中,既有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文佐证,又有现代摄影作品的视觉呈现,古今对话间展现水域文化的永恒魅力,让观众赞叹不已。

此次讲座不仅是一次历史知识的普及,更是一次对地域文化根脉的深度挖掘。活动现场观众反响热烈,不少参与者表示,这场讲座打破了他们对西湖区文化的固有认知,激活了探究在地历史的热忱。

当我们重新凝视西湖的波光、西溪的苇荡、钱塘江的桥塔、铜鉴湖的石刻,这些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景观,正以“活态史书”的形式讲述着人与城的共生故事。未来,有意思书房将继续以跨界融合的当代视角,构筑传统与现代对话的时空平台,让每一本典籍里的江河湖海,都流淌成市民家门口的文化长卷。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