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接受菌群移植6年了,这名渐冻症患者病情没有出现进展,一直比较稳定。”5月23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主任张发明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接受菌群移植6年了,这名渐冻症患者病情没有出现进展,一直比较稳定。”5月23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微生态医学科主任张发明教授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菌群移植,是一种通过将健康供体的肠道菌群(粪便中的微生物群)经过严格处理(如过滤、纯化等)后,移植到患者肠道内,以重建其肠道微生态平衡的医疗技术。张发明解释:“粪菌移植并非简单移植,而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技术体系,通过再造肠道生态,重塑全身免疫、代谢与神经网络调控。”
“6年前患者找到我,主要是因为她有顽固性便秘,同时确诊渐冻症已经1年。她初期病情恶化很快。”此时,张发明想到,已经有研究支持,肠道可能是神经系统重要的“调节开关”。“我猜测这一治疗可能会对便秘和渐冻症都有效,就对渐冻症评价进行详细设计。” 在经过患者本人及其家属同意后,张发明团队开始为这位渐冻症患者行菌群移植治疗。
张发明(右)为患者通过内镜建立移植通道。受访者供图
患者在初期曾经出现过肺部感染、跌倒后脑出血、颅内感染,都通过菌群移植快速逆转;后期病情逐渐稳定,通过菌群移植继续维持。如今,这位患者已经稳定生存了6年,渐冻症病情也没有实质性的进展,这让大家都十分惊喜。家属还期待未来能用上脑机接口等新技术。
张发明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目前渐冻症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病因,临床上“重诊断轻治疗”,也就是没有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肠道菌群能够生成物质,这些物质能够作用于神经系统,从而改变其免疫状态,起到保护神经的作用;与此同时,菌群移植也能有效治疗和预防渐冻症患者并发的器官感染,助力消除致命性风险。
张发明说,菌群移植在该院是一项成熟的技术,“我们创造了这个领域所需要的设备、器械、方法和实验室体系,还牵头制订了洗涤菌群移植技术专家共识、国家技术标准和微生物治疗报告国际规范。我们2024年接诊了15个国家的患者,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是全世界用菌群移植救治复杂疾病最多的医院。”
目前,经临床研究报道,全球用菌群移植技术治疗的疾病已经超过80种。“未来,建议对出现器官感染的渐冻症患者尽早尝试菌群移植,移植途径需要选择恰当,治疗相关程序需要合规。”张发明说。
责编:武星如
主编:杨小明
校对:齐钰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