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5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为10.9亿元。目前,由于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高考志愿报考行业付费需求增多,预计202
核心观点
市场规模: 2025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将达10.9亿元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九成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5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预计为10.9亿元。目前,由于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递增,高考志愿报考行业付费需求增多,预计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用户调研: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集聚效应明显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50.00%中国高考生意向城市为一线或新一线城市。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集聚效应明显,传统一线城市高校仍是考生首选,新一线城市报考热度也在不断提升。中国正处于“工程师红利”释放期,产业融合趋势或已影响新一代人才的知识结构布局。
发展趋势:中国高技术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凸显,科技类专业报考持续“高热”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总人口已达140828万人,职场人数持续保持增长,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高技术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科技类专业持续火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稳居报考榜首。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需精准把握高校多元选拔机制,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
以下为报告内容节选:
工科需求高,芯片软件领域有挑战
数据显示,2024年秋招中,招聘需求量最大的岗位为后端工程师岗位,其次为软件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招聘难度最大的岗位为IC设计工程师和FAE工程师。当下招聘市场对工科需求量较大,尤其在芯片制造与软件技术行业。由于专业技术壁垒较高和人才稀缺,存在着较大的招聘需求和难度。
应届生数量庞大,部分人已加入“考研大军”
数据显示,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2024年增至1179万人,而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仅达1256万人;2015-2024年中国研究生在学人数逐年增长,2024年达409.5万人。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目前就业市场难以迅速消化如此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应届毕业生与新增就业人口二者的“剪刀差”在缩小,各行业对人才的筛选标准会随之不断提高,不少本科毕业生选择通过考研提升学历,以缓解短期的就业压力。
城市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成为志愿填报者的首要考量因素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40.9%的家长或高考生认为填报志愿的首要考量因素为城市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反映出家长与考生对职业起点及发展潜力的高度关注。城市经济水平直接关联产业资源聚集度与岗位适配性,优先选择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的城市,既能积累实践经验,又能提前建立职业人脉,为未来长期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学位点动态调整变化
2023年3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提出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2024年已完成专业调整新增1673个、撤销1670个。已有一批高校据此完成了2025年的调整计划。
中国文科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
中国理科高考志愿填报热门专业
中国高考考生意向发展线级城市分布
中国普通高校规模及地域分布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共计2868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308所,高职(专科)院校1560所,高等学校调整数量与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双线协调并进,优化人才供给。从普通高校地域分布来看,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高等教育发展较早、政策资源较为充足,高校数量较多。从分布省份来看,河南省、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四个人口大省拥有的普通高校数量较多,均在150所以上,反映了人口规模对高等教育资源的基本需求。
中国高考人数增多但录取率持续走低,竞争愈发激烈
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及教育普及率提高,加上愈多人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中国高考生规模人数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考人数规模达到1342万人,录取率为83.5%,本科平均录取率为33.4%。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高考人数逐年增加但录取率和本科录取率逐年下降,未来高考竞争将愈加激烈。
中国高考各地区一本录取率
大数据:央国企青睐院校和专业(一)
近年来,国资委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取得积极成效。2024年,央国企校招岗位数量同比增长约4.1%。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等传统能源央企招聘量稳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通信企业因 5G 建设加速扩招 15%。国家电投、中国商飞等企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超 50%,核心研发岗普遍要求博士。
中国应届生期望就业企业类型
数据显示,2021-2024年中国应届生期望就业企业类型占比较多的为国有企业且占比逐年提升,2024届已达47.7%;2024届毕业生期望进国家机关的就业热情持续提升,占比14.7%,而事业单位、三资企业就业热情持续下降,分别占比10.7%和13.0%。国有企业最受应届生偏爱,稳定性成毕业生就业关注的重要因素。
中国前景行业分析:人工智能(二)
数据显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和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均呈现显著的增长趋势。201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26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36885亿美元。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仅110亿美元,2025年预计将增长至726亿美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及芯片领域的高速增长凸显中国在AI领域的战略发展潜力,技术突破与产业链升级将驱动人才需求激增,促使高考生及家长更倾向选择人工智能、芯片研发等前沿学科,以适配未来产业变革需求。
中国企业人员就业薪酬(一)
数据显示,2024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68340元,同比名义增长4.8%;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120698元,同比名义增长5.8%。非私营单位工资水平与增速均高于私营单位。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中国企业人员就业薪酬呈现结构性差异,非私营单位薪酬显著高于私营单位,反映出企业性质、行业资源等因素对薪酬的影响。整体来看,居民收入与就业工资虽有增长,但不同单位间差距明显。
中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名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校毕业生平均月薪最高的为清华大学,达13221元,其次是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前十高校名校效应显著,平均月薪均超1.2万元,且多为理工或综合类院校,反映市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高需求与高薪酬。
中国工学类相关行业地区竞争力:新能源行业
中国研究生报考人数
数据显示,2016-2023年中国研究生考生人数逐年攀升,2024年报考人数首次出现下滑态势,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388万,比2023年减少50万。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报考规模连续两年回落,反映了就业市场的形势变化,学历不再是决定就业的绝对因素,考生报考趋于理性,部分年轻人选择就业或考公从而分流了考研人数。
为寻求更好发展,近四成考生选择出国留学
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35.78%的高考生希望出国留学,前三因素分别是国外教育水平高(71.66%)、通过游学增进见识(35.18%)、家长希望孩子能出国读书(31.92%)。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部分考生选择出国留学,获得国际化的视野,以期未来能有更好的发展。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难度分析(一)
2025年,多省实行“3+3”“3+1+2”模式,现阶段考生不仅在院校选择、城市选择、专业及就业前景上面临选择难题,志愿填报模式也发生改变。目前,辽宁、浙江、山东、河北、重庆、山东采用“专业(类)+院校”模式,广东、湖北、江苏、湖南、福建、北京、上海、天津、海南采用“院校+专业组”的填报模式。随着新高考录取方式的改变、院校专业的增减及人才市场的新变化,高考志愿填报难度不断上升。因此,考生在进行志愿填报时,需要搜集更多的相关信息,向老师、前辈、专业人士等寻求意见,结合多方面因素做出抉择。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付费市场规模及预测
因高考关注者信息获取渠道及理解能力有限,高考志愿付费辅导市场具备发展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达10.2亿元。艾媒咨询分析师认为,由于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加上高考录取人数逐年增多,高考志愿报考行业付费需求增多,2027年将增至12.2亿元。
中国高考志愿填报重要提示(一)
高考志愿填报总结
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热度分化,中西部政策红利显现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发达城市,集聚效应明显,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传统一线城市高校仍是考生首选,成都、杭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报考热度也在不断提升。而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等政策也在推动中西部生源回流,2024年安徽省农村和脱贫地区专项计划录取8523人,较去年增长12%。
科技发展与稳就业双轮驱动,热门专业报考更为集中
近一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高技术行业人才缺口持续扩大,科技类专业持续火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稳居报考榜首。而整体就业市场形势的紧张也让就业稳定的专业报考热度上涨,如师范类专业因“公费师范生”政策受追捧。考生在志愿填报时,需精准把握高校多元选拔机制(如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等),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与产业发展方向,结合自身职业规划科学制定志愿方案,以提升目标院校录取成功率。
2025年新增专业总体概况
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共涵盖93个专业类、845种专业。为对接国家战略布局、科技前沿发展和市场实际需求,2025年起将新增29种本科专业。这一调整进一步提升了高等教育支撑经济社会多元化发展的能力。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学科门类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共包含93个专业类、816种专业。其中,本科12大学科门类为哲学类、经济学类、法学类、教育学类、文学类、历史学类、理学类、工学类、农学类、医学类、管理学类、艺术学类。
来源:艾媒网ii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