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亿元,耗时四年,徕芬盯上最难掏钱的用户|产品观察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09:40 3

摘要:5月23日,徕芬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展示了徕芬剃须刀的各种参数:它的CNC工艺,它的自研直线电机、120分钟的续航能力......

作者 | 张子怡

编辑 | 袁斯来

创业六年,徕芬终于开拓“个护三件套”的最后一大类目——剃须刀。

5月23日,徕芬2025年新品发布会上,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展示了徕芬剃须刀的各种参数:它的CNC工艺,它的自研直线电机、120分钟的续航能力......

徕芬对剃须刀市场有很大野心。

根据介绍,徕芬剃须刀研发花费了四年时间,投入1亿元。用上了一些高端产品才会使用的技术。比如“不锈钢网冲压工艺”,是剃须刀制造业的核心工艺之一。在徕芬之前,全球只有松下一家能实现,徕芬成为全球第二。

“难道这个技术很难吗?我们也是外行嘛,进来之后发现,它的网孔很小、还要保持锋利度,它真的很难实现。”叶洪新说。

(图源/企业)

这在个护家电领域十分少见,高度成熟的中国供应链催生了大量的小家电企业,门槛低的同时竞争极度内卷,不断地微创新、迅速迭代才是常态。

长时间的巨额花费与投入,对于一家处于高速成长期的创业企业并不容易。“要拿到很大的市场份额,个位数的份额我们就不用花费那么大力气做了。”叶洪新表示。

剃须刀市场早已杀成红海,徕芬进入了一场关乎渠道、营销、资金能力的全面战役。它们没有试错空间。

01 大概率亏损但要做的剃须刀

在叶洪新看来,徕芬做剃须刀很顺理成章。因为它和徕芬此前的技术共通。

过去,徕芬凭借对“高速马达”技术的突破,分掉了“戴森平替”的高速吹风机的市场蛋糕,一度曾成为国内增速最快的消费电子企业之一。

徕芬本次推出的剃须刀T1 Pro和P3 Pro,均采用了其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的直线电机(Linear Motor)L1和L2。

但徕芬重构了电机的整体架构,相比传统直线电机使用的塑料弹片,新电机两侧的金属回旋弹片能在往复运动时获得更大的回弹力,切割力增加还降低耗能。

两款剃须刀都配备了PID动态补偿算法,能够智能感应胡须状态,动态调节切割动力。在不同皮肤状态,胡须浓密、软硬不一样的情况下,实现精准控制。

刀头部分,徕芬T1 Pro采用了「镍网+不锈钢内刀头」的组合,在不刮肉的情况下尽可能贴近皮肤。而刀头内部的内刃结构达到148.48度,避免剃须刀大角度剃须时扯须。

P3 Pro配备的三刀系统,两个深层剃净短须刀头与一个灵活进须长须刀头相互配合,能覆盖软硬胡须等类型。

徕芬的剃须刀走的不是低价换量路线。T1 Pro售价499元起,P3 Pro售价699元。

这个价格其实有销量压力。中国剃须刀市场中,高端线70%以上份额长期被飞利浦、博朗等国际品牌垄断,低端市场则陷入价格战。主流国产剃须刀价格段均维持在300以下的价格段。

“大家看到699元的定价也不是很便宜,实际上我们毛利率非常低,我们算了一下帐,(剃须刀)大概率今年是100%的亏损。但我们想着这件事要长远一点,让剃须刀成为消费者的选项之一。”叶洪新告诉硬氪等媒体。

02 昂贵的入场券

哪怕以亏损的代价,徕芬也要站上牌桌。

奥维云网数据显示,2024年,电动剃须刀线上零售额86.1亿元,同比降低8.1%。同厨房家电、吹风机、清洁电器相比,剃须刀去年的线上零售额总额最小,下滑幅度又最大。

以国内头部电动剃须刀企业飞科电器为例,去年其业绩双降,归母净利润腰斩,创下近十年新低。

飞科电器聚焦剃须刀、高速电吹风和电动牙刷等个护电器核心品类。个护电器占公司营收比重高达95%,该业务营收39.56亿元,同比下滑17.05%。

飞电动剃须刀市场愈发饱和的情况下,飞科科的性价比品牌“博锐”,与高端品牌“飞科”承接都不如预期,市场份额受到不小的挤压。

飞科的业绩情况无疑是个护企业的缩影,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的“价格战”已成为常态。

徕芬试图以“技术创新”的特点切入中高端剃须刀市场,有雄心和胆识,当然也伴随风险。

要杀出包围,徕芬必须把自己营销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回溯徕芬的成长历程,在高速吹风机领域,徕芬不是首个“戴森平替”,却能在2022年凭借吹风机这一单个类目创下2.9亿元的销售额,实现超10倍的增长。

图源企业

根据徕芬公布的数据,2021到2023年连续三届双十一,徕芬的销售额分别是0.2亿元、2.9亿元和4.4亿元,可以看到增长回归平缓。

徕芬的异军突起除了捕捉到增长红利外,同高速吹风机较早的入场时机和地毯式营销也分不开关系。

徕芬曾深谙创始人故事的营销策略,叶洪新在不少场合讲过自己的创业史:小时候捡过垃圾,17岁就在工厂流水线上干活。2007年踩中淘宝电商风口的他,曾经挣过1000多万元的第一桶金,而后为了研发载人飞行器和电动滑板,把本钱全部亏光。

在叶洪新的叙述中,这些经历升华成理念:底层出身,所以希望技术普惠;做过淘宝,熟悉用户需求;研发过载人飞行器,对电动马达技术也有积累。所以他成立徕芬,研发高速吹风机。

他的确抓住了机会。高速吹风赛道,戴森早已完成用户教育,剩下的是如何利用中国制造能力做出国产品牌。剃须刀却还没诞生戴森这样足以定义品类的强势品牌,徕芬的突围势必遇到挑战。

来源:小圆说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