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5年是时代的转折点,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企业500强名单,当时的美国占据龙头主导地位,而日本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中国企业却仅仅只有3家上榜。
文| 小F
编辑| 春秋
«——【·前言·】——»
1995年是时代的转折点,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了世界企业500强名单,当时的美国占据龙头主导地位,而日本以微弱差距位居第二,中国企业却仅仅只有3家上榜。
在之后的数年间,中国凭借稳扎稳打的经济势头快速起飞,犹如“开挂一般”势不可挡,不断刷新着记录。
那么这些世界顶级企业的阵容里,有哪些是来自中国的身影?最初是哪几家中国企业上榜的呢?现在又是哪些企业呢?
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54年,历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不过刚开始是属于商业评选,直到1995年才将全球所有领域的企业都纳入评选范围。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世界500强企业榜单,美国和日本的企业绝对占据主导地位,美国企业高达151家,日本企业有149家。
相比之下,中国当时只有3家国有企业入榜,分别是中国银行、中国中化、中粮集团,均是“中”字头企业。
多年来,美国企业在榜单中的数量和排名一直保持稳定,充分体现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和科技实力。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数量和排名也迅速上升,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美日企业在榜单中的主导地位。
“跌落神坛”的日本
日本曾经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在全球范围内举足轻重,1995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更达到全球经济总量的17.41%,与美国不相上下,世界500强榜单中,日本企业的数量高达149家,仅次于美国。
东京电气、松下电器、日立制作所等高科技企业应运而生,他们依托政府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开启了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推动了日本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甚至榜单中前四名都被日本企业包揽,前十名单里日本就有六家,美国才只有三家。
1995年日本经济总量达5.45万亿美元,差不多是德、英、法三国加起来的总和,要知道当时这三个国家的GDP排名是第三到第五,而我国排名第八,GDP总量只有日本的八分之一。
日本的人口少面积小,美国虽然在经济总量上是霸主地位,但日本人均收入却是美国的1.6倍,妥妥的碾压!
日本经济的繁荣得益于稳定的出口市场,电子产品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军工企业更是依靠美国的大量订单获得巨额利润。
但这种经济增长模式的局限性也逐渐显现,土地和人力等资源的匮乏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张,市场的单一性也让日本经济过分依赖西方国家的需求。
90年代末,日本经济开始步入低迷,随后是长达十几年的衰退期,日本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我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挑战,我国大规模的制造业体系快速崛起,使得日本在传统领域的竞争力被削弱。
日本自身的社会也面临巨大压力,老龄化深入发展,劳动力市场活力下降,对经济发展形成十分严重的阻碍,日本的产业结构长期依赖传统制造业,在电子科技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今,显得反应迟缓、转型不力,东芝、夏普等知名企业的衰落就是明证。
而在2023年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上,日本只有41家企业上榜,对比1995年的巅峰时期,下降了108家;而经济总体量只有4.21万亿美元,尽管日本企业正面临发展瓶颈,但汽车、电子和机械制造等产业的技术实力仍全球顶尖。
全球经济形势总体疲软,各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上,美国企业曾多年占据主导地位。
沃尔玛连续多年年蝉联世界500强企业第一名,2020年至2023年间其营业额和利润持续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依托其“天天低价”策略和高效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在零售业站稳脚跟。
亚马逊则凭借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电商领域成功崛起,成为新经济的典范,苹果、谷歌、可口可乐、特斯拉等美国科技和消费巨头,也在全球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企业实力也随之增强,特别是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和对外投资等,这些都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2023年榜单中,我国企业在全球500强中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42家,超越美国的136家成为榜首!这是一个非常显著的成就,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快速崛起和日益增长的竞争力。
特别是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集团这两家企业,它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全球范围内也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双双跻身前五名。
一路走来的泱泱大国
初次打开国门,中国企业面临技术和管理上的严峻挑战,在那个时代,真正能称得上“世界工厂”的还寥寥无几,这种压力激发了中国企业家积极进取的心态,他们开始学习引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改进产品。
在这过程中,一些企业如华为和海尔崭露头角,在某些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为中国企业在世界五百强中的崛起奠定基础。
2001年,中国企业数量猛增至12席,数量超过韩国;2008年中国企业35席超过英国;2009年上榜企业43家,超过德国法国;2011年上榜69家,超过日本;2019年上榜企业129家,超过美国成为榜首!
这一路走来,是中国企业浴火重生的决心,他们不断汲取经验教训,从学习中成长,"Made in China"逐渐装点世界各地,中国制造融入千家万户,五百强榜单重新洗牌。
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中国企业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力和韧性,通过不断的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的整合。
"Made in China"的标签不再仅仅代表低成本的制造,而是象征着质量、创新和信誉,随着中国品牌的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制造的产品已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无论是家用电器还是高科技产品,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认可并选择来自中国的优秀商品。
展望未来,中国企业仍将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与压力,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成熟的市场机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深厚的产业基础,依然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
这些国家的企业不仅技术领先,而且在品牌影响力和全球市场份额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优势,新兴经济体如印度、巴西等,也正在快速发展,它们在劳动力成本、市场规模等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者。
我国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加强技术研发,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全球化布局,提高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中国企业的内在动力却越发强大,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他们勇于创新,敢于突破,带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
在众多快速崛起的中国民营企业中,华为、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科技巨头尤为引人注目,这些公司不仅在本土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还在全球范围内拓展业务,与国际知名企业竞争。
还有传统行业的企业,如国家电网、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在榜单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这些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在世界500强榜单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企业撑起的大旗,它们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
未来的世界500强榜单,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国别和行业构成,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企业仍将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在更多领域取得杰出的贡献。
2023年世界500强名单
参考文献
中国新闻网——中国142家公司上榜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
澎湃新闻——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发布,长三角25家企业上榜
企业观察报——从世界500强历程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财富》杂志网站刊登信息
来源:雨夜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