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拓富路 资源活水润沃野——榜头镇落实“五千五好”工作部署描绘乡村振兴新图景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11:43 2

摘要:榜头镇深入落实仙游县“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资源配置力促产业兴旺,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乡村治理,铺展宜居宜业、和美共富新图景。

榜头镇深入落实仙游县“五千五好”工作部署,立足特色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优化资源配置力促产业兴旺,推动资源整合促进乡村治理,铺展宜居宜业、和美共富新图景。夏日,仙游县的325个村(社区)迎来一场特殊的“党建体检”。仙游县委组织部牵头,整合纪检监察、农业农村等11个部门力量,按照“城建、平原、山区”不同区域下沉6个督导组,对照36项体检清单,从10个方面对全县村(社区)展开历时两个月的深度检视,评选出6个“最佳先进”村(社区)党组织。其中,榜头镇在组织建设、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成效显著,迈出富民强村振兴路。

奏响乡村发展“最强音”

漫步在榜头镇光埔村,脚下色彩鲜艳的沥青“彩虹路”延伸,村道旁,民居立面统一、整洁美观,将军寨休闲公园内,人们健身娱乐,好不热闹。

“村里投资100万元,修建文化休闲广场、善治广场、书屋书吧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既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村容村貌。”光埔村党支部副书记郭逸鹏说道,昔日的垃圾填埋场如今变成四季花海,原本“破陡窄”的村道成为网红打卡点,由小土坡改建而成的公园每年吸引游客超3.6万人次,不仅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还促进了餐饮和民宿发展,形成“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新标杆。

光埔村山多地少,发展受限,为破解困局,村里创新实施“生态+科技+共富”发展战略,引进油茶、芦柑、橘柚、西梅等农业特色产业。为推动产业顺利发展,村里探索建立“党支部+科技特派员+产业融合”机制,在党群服务中心设立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跨地市引进中国热带作物学会首席专家张生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去年,仅发展芦柑种植产业一项,村集体经济就增收20多万元。今年,村里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芦柑园、橘柚园和西梅园近百亩,打响“果香田园、诗画光埔”知名度。

线面制作是光埔村传承千年的技艺,如何做大“光埔线面”品牌?村里采取“统一挂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方式,建成6处标准化线面手工生产作坊,实行“强强联手、共建共赢”合作机制,对线面技艺进行改良,年产量可达9万公斤。

线面制作技艺在当地代代传承

紧跟时代步伐,光埔村巧妙融合“数字+文创”,一方面,构建“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矩阵,另一方面,创意推出“妈祖文化寿面”礼盒。线面一经推出,就受到市场青睐。

光埔村“党建+乡村振兴”,为榜头镇各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今年,榜头镇将在光埔村引入乡村CEO运营团队,3年拟投资800万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打造光埔特有IP。

记者了解到,围绕“五千五好”工作部署,今年榜头镇争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品牌。依托“艺都仙作·云上榜头”平台,全面整合资源,推动产业与乡村建设融合发展,打造榜头创建样板。同时,立足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及文化资源,聚焦产业特色,重点打造后南溪、光埔、后坂等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村庄。

激活镇域发展“动力源”

上月月底,省象棋协会授予榜头镇炳晃故居“象棋世家”荣誉称号,并授予故居传承人郑俊录“福建省象棋文化贡献奖”。郑炳晃是仙游最后一位科举秀才,被誉为“东乡象棋第一人”,其故居已被列入仙游县第九批文物保护单位。为进一步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当地计划在炳晃故居筹建象棋文化展览馆,并由仙游县象棋协会联合文旅部门开发“象棋名人故居游”线路,让古老棋韵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榜头镇立足资源优势,全力落实“五千五好”工作,通过打造旅游名片、传承非遗、弘扬红色文化,激活镇域发展“动力源”。天马山作为“仙游四景”之一和榜头镇的文旅地标,正在全力推进景区建设,积极申报3A级旅游景区。按照规划,天马山将建设天马山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和连龙寺禅修馆,并联动开发天马山、塔山、灵山、何岭古道、后坂进士文化园等景点。同时,依托沈海复线高速与纵三线交通动脉,串联南溪温泉度假区等重点项目,打造生态休闲度假养生旅游产品。

榜头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以红色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生态休闲体验为特色,串联何岭古道、仙游游击队集结地旧址、黄震故居、王于洁纪念馆、竹庄红楼等红色景点,形成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建设红色记忆示范带。

木雕和古典工艺家具行业是榜头经济的一大亮点和特色。全镇现有各类工艺企业近2000家,从业人员达6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7家,规模以上工艺企业产值超100亿元。目前,该镇正在推进工艺美术文旅长廊建设,筹划以“仙作”非遗体验为主线,以后坂榫卯体验、灵山及仙水青瓷文化产业、溪尾“六编六雕”特色资源、南溪村陈仁鉴莆仙戏曲精神为载体,创新推出“非遗工坊+传承人”“非遗工坊+合作社”“非遗工坊+企业”等发展模式。

此外,按照“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治理相融、优势互补”的原则,榜头镇设立了以泉山社区为领建村,龙腾社区、灵山社区为联建村的联建区域,并组建联合党支部。目前,泉山片区正在规划建设香文化小微产业园,以沉香加工为主导,打造集工业、展销、综合配套于一体的微集群小微产业园,形成运转高效的现代产业园区,预计提供就业岗位800个。

书写基层治理“新答卷”

在榜头镇紫泽社区,时常会看到一些身穿志愿者马甲的老年人,奔走在社区的街头巷尾,清扫社区内的垃圾,劝导不文明现象。

榜头镇老人开展志愿活动

这些由退休的老干部、老军人、老党员、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紫泽社区“五老”志愿服务队,老有所为,积极组织居民开展“奖教助学”“关爱留守儿童”“社区环境大整治”等公益活动,带动更多人参加公益行动,形成向善向好的社会新风尚。

据统计,榜头镇离退休干部有624人,其中党员351人。镇党委聚焦创建“银耀初心”党建品牌,深入实施“回家工程”,发挥离退休党员、干部政治优势、经验优势、模范带动作用和专业特长,积极引导离退休党员、干部融入基层治理,争创省级离退休党建品牌。

目前,榜头镇依托离退休党支部阵地,成立了以退休老党员为主要成员的“银发”宣讲团,他们发挥余热,开展各类宣传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村居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为创新宣讲形式,他们还组建了舞蹈、太极、十音八乐等文体队伍,把理论宣讲融入文艺汇演,让宣讲喜闻乐见,深入人心。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榜头镇发挥“银发先锋队”力量,激发基层治理新活力。在榜头司法所,9名退休老干部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共调解矛盾187件,调解成功率达99%,化解重大纠纷16起,成为基层矛盾的“减压阀”。这些老干部业务熟、威望高、责任心强,深受群众信赖。

榜头镇精心设置“木兰红”银发先锋岗,深入挖掘离退休干部特长、专长,让离退休干部党员协助村“两委”工作。目前,离退休干部积极为社区治理建言献策,参加协商议事、征求意见等会议10场次。平日里,榜头镇还有45名“银发三长”(河长、林长、网格长)常态化巡河巡林、服务网格,累计协助处置环境、安全等问题12件。

全域协同、全链升级、全民参与,榜头镇以党建为引领,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路径。随着更多项目落地、更多力量汇聚,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在木兰溪畔徐徐铺展。(黄凌燕 郑志忠 陈君妍 文/图)

责编|郑文洁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