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办事要跑好多地方,现在喝杯茶的工夫就解决了!”在四十四团永安镇综治中心大厅里,这样的感慨时常响起。近年来,四十四团永安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秉持“一心解忧、永安民心”的工作理念,创新探索“四个一”工作法,构建“1+5+23”实体化运行机制,全力推
“以前办事要跑好多地方,现在喝杯茶的工夫就解决了!”在四十四团永安镇综治中心大厅里,这样的感慨时常响起。近年来,四十四团永安镇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秉持“一心解忧、永安民心”的工作理念,创新探索“四个一”工作法,构建“1+5+23”实体化运行机制,全力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让职工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
走进综治中心大厅,“常驻+轮驻+随驻”的部门窗口一目了然。派出所民辅警调解邻里纠纷、司法所工作人员普及法律知识、信访专员耐心倾听并记录职工群众诉求……团镇党委积极整合资源,将派出所、司法所、平安法治建设办公室和综治中心4个部门固定常驻,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农业和林业草原中心等5个部门定期轮驻,其他部门按需随驻,形成“中心吹哨、部门报到”的联动机制。
“以前遇到问题,要在几个单位之间来回跑,现在一个地方就能解决。”曾为讨薪发愁的十几名职工群众对此深有感触。当时,他们向综治中心求助后,中心迅速协调相关部门,很快就帮他们追回了拖欠的工资。
不仅如此,团镇还完善功能建设,设立矛盾纠纷调处、法律服务、网格化管理、心理咨询、情报信息研判“5个中心”,将平安建设、矛盾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集成在一个大厅,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矛盾终点站”。
“今年4月播种棉花时,我和邻居因浇水起了矛盾,我在图安心APP上传问题,10分钟不到网格员就来了,半小时就解决了!”六连群众阿某的经历,展现了智慧网格的高效。
团镇通过精细划分网格,整合人员信息、监控视频,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治理网络。网格员们每天穿梭在连队社区,像“移动探头”一样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2024年以来,网格员累计收集信息4万余条,化解矛盾130余件,排查隐患500余条,真正做到小事不出连队、大事不出团镇。
“以前咨询业务,派出所、司法所两头跑,现在一个地方就能办齐!”群众王某的感慨,道出综治中心“一站式受理”的便利。
综治中心科学划分群众引导区、诉求受理区、多元化解区,设置公安业务、人民调解、信访化解等5个服务窗口。设置职工群众引导台,工作人员对诉求实行“统一登记、分流交办、处置反馈”的闭环管理。2024年以来,综治中心共化解处置职工群众诉求128件。
通过落实“日转办、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对诉求办理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提升办事效率,提高服务能力。
“先喝口茶,慢慢说。”在“一杯茶调解室”,信访办工作人员递上的热茶,总能让剑拔弩张的气氛缓和下来。今年2月,群众赛某和买某因3.5万元借款未按约定时间还款产生纠纷。在信访办工作人员、司法所调解员、常驻律师的调解下,两人最终达成分期还款协议。
综治中心推行“两级多调”模式,不仅注重矛盾化解的效率,更关注服务的温度。桌上的糖果、墙上的政策口袋书、飘着茶香的茶吧台……这些细节让调解充满“烟火气”。同时,中心还提供“点餐式”法律援助和心理辅导服务,既解“法结”又解“心结”。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说:“有事儿找中心,心里踏实!”
从“多头跑”到“一站式”,从“被动应对”到“主动服务”,团镇用“四个一”工作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在这里,综治中心是职工群众的“解忧杂货铺”,网格员是职工群众的“贴心人”。治理有温度,服务接地气,平安和谐之花也悄然在团镇大地绽放。(通讯员 宋秋浩)
编辑/刘晶羽
来源:三师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