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异兽:灾厄先兆——蜚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04:18 2

摘要:《山海经》记载的异兽蜚,形貌诡谲而寓意凶险。这头状如野牛、白首独目、蛇尾曳地的怪物,栖居于太山深处,其行踪所至之处,草木枯死、河川干涸,更被视为瘟疫肆虐的先兆。千年以降,蜚的形象超越了单纯的志怪记录,逐渐演变为华夏先民对自然灾厄的具象化诠释。

《山海经》记载的异兽蜚,形貌诡谲而寓意凶险。这头状如野牛、白首独目、蛇尾曳地的怪物,栖居于太山深处,其行踪所至之处,草木枯死、河川干涸,更被视为瘟疫肆虐的先兆。千年以降,蜚的形象超越了单纯的志怪记录,逐渐演变为华夏先民对自然灾厄的具象化诠释。

《东山经》以精炼笔触勾勒蜚的形貌:“其状如牛而白首,一目而蛇尾。” 野牛的雄浑体魄暗藏破坏力,独目蛇尾的畸变形态则暗示其悖逆自然秩序的异质性。这种将常见动物肢体错位重组的手法,在《山海经》中屡见不鲜,但蜚的特殊性在于其破坏力与生命力的彻底对立 —— 当它踏入水域,河流瞬间干涸;途经草地,植被顷刻枯萎。这种摧枯拉朽的毁灭性,恰如晋代郭璞在《山海经图赞》中所叹:“所绎枯竭,其干谯厉。”

蜚的灾厄属性更体现在 “见则天下大疫” 的预言中。在医疗认知有限的古代,瘟疫常被归咎于超自然力量。蜚行走时散播的死亡气息,与疫病蔓延时 “千村薜荔人遗矢” 的惨状形成互文。值得注意的是,《山海经》中另有絜鉤、跂踵等预示瘟疫的异兽,但唯有蜚将水源断绝、植被消亡与疾病传播三重灾难集于一身。这种复合型灾祸的象征,折射出先民对生态链断裂的深层恐惧 —— 当维系生命的水源与食物同时消失,疾病便如影随形。

清代文献中的蜚呈现形象嬗变。汪绂《山海经存》将其绘作筋肉虬结的猛兽,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却刻画为白面修尾的异形,这种差异暗含时代认知的变迁:在瘟疫频发的动荡年代,蜚被强化为狰狞可怖的灾星;而在社会稳定时期,其形象则趋向神秘化的艺术表达。

当代语境中,蜚的意象仍在延续。它的独目被解读为对生态失衡的警示,蛇尾暗喻灾害链的绵延不绝。在文学创作与影视游戏中,蜚常作为 “移动天灾” 的载体出现,其引发环境崩溃的特质,恰与现代人对核污染、病毒扩散等危机的焦虑形成跨时空共鸣。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