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有一间洒满阳光的小院,常常飘出清脆欢快的歌声。“葡萄香甜甜心上,酥油比金子还明亮,我赶着羊群上山岗,像鸟儿飞在蓝天上……”那歌声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而歌唱的,是一群孩子和他们敬爱的“阿塔”——沈建佳。“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有一间洒满阳光的小院,常常飘出清脆欢快的歌声。“葡萄香甜甜心上,酥油比金子还明亮,我赶着羊群上山岗,像鸟儿飞在蓝天上……”那歌声如同山间潺潺的溪流,滋润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田,而歌唱的,是一群孩子和他们敬爱的“阿塔”——沈建佳。“阿塔”,在哈萨克语里,是父亲般温暖的称呼。
1956年出生的沈建佳,岁月的风霜已染白他的鬓角,可那颗炽热的爱心却从未冷却。如今,他虽已从特克斯县政协退休,还荣获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的称号,但最让他骄傲的,是三十多年来,用自己的双手托起了176名各族孩子的未来。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十三个民族的孩子,都曾在他温暖的羽翼下茁壮成长。
这份绵延半生的爱心,早在沈建佳的少年时代就已悄然萌芽。那时,生活条件艰苦,可亲戚邻里间互帮互助、彼此鼓励的温情,像冬日里的暖阳,照亮了他的童年。邻居家飘来的美食香气,不仅仅是味蕾的享受,更饱含着浓浓的情谊。年幼的他在心里默默许下承诺:“长大后,我也要帮助有困难的人。”
1982年,沈建佳告别军营,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特克斯县。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几名来自牧区的孩子,因家境贫寒交不起房租,即将面临失学。那一刻,少年时的承诺在心底回响,他和妻子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将孩子们接到家中,不仅提供吃住,还承担了所有学费和生活费。从此,这个家变得更加热闹,也更加温暖。
时光流转,在沈建佳的悉心照料和教导下,孩子们渐渐长大,奔赴各自的人生旅程。阿合努尔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领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便毫不犹豫地拿出钱来资助困难学生;热合木走上工作岗位,总是热心地帮助每一个遇到困难的人;地力木拉提远赴浙江义乌,从事小商品批发销售,却始终惦记着家乡的孩子们,连续两年为他们捐赠100套爱心棉服……这些孩子们,就像沈建佳播撒的爱心种子,在各地生根发芽,将温暖和善意传递给更多的人。
从三十岁的而立之年,到年近古稀的白发岁月,沈建佳用自己的行动,在天山南北谱写了一曲动人的爱心之歌。他的故事,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引导下,特克斯县的爱心人士如繁星汇聚,共同照亮孩子们前行的道路。“沈建佳工作室”“沈建佳红心向党教育馆”“特克斯县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相继挂牌,这些充满爱意的场所,承载着沈建佳的心愿,将这份跨越民族、跨越年龄的大爱,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在天山脚下,在特克斯县的小院里,歌声依旧在飘荡。那歌声里,有孩子们对未来的憧憬,有“阿塔”沈建佳的深情守护,更有民族团结、爱心永续的美好期许。这爱,如同天山的雪莲,纯洁而坚韧;似伊犁河的流水,绵长而不息,永远流淌在这片广袤而美丽的土地上。#时代的楷模#
来源: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