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比起CD和数播等数字媒体的声音优势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13:02 2

摘要:很多老烧认为黑胶和磁带等模拟媒体比起数字音频(CD和数播)在声音方面存在优势。注意不是说全面胜出,而是说有存在优势之处。当然这个问题在发烧友群体里其实也是存在争议的。也有一些发烧友认为数码录音好,从指标到听感全面压制老的模拟音频。总而言之在这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上

很多老烧认为黑胶和磁带等模拟媒体比起数字音频(CD和数播)在声音方面存在优势。注意不是说全面胜出,而是说有存在优势之处。当然这个问题在发烧友群体里其实也是存在争议的。也有一些发烧友认为数码录音好,从指标到听感全面压制老的模拟音频。总而言之在这个存在争议的话题上,观点有“两极”,一极是神化黑胶和 磁带,认为数码没法听、差得多;还有一极是认为黑胶和磁带远不如现在的数码音频。在这两极之间,还有很多比较客观的发烧友认为两者是各有千秋、各擅胜场的关系。

就一般的原则和生活经验而言,位于两极的极端观点都是偏颇的, 掺有太多主观因素。真相处于两极之间。我也是这么看问题的,认为模拟音频和数码音频互有胜负。

我LP、CD/数播都听得很多,黑胶的优势表现得最明显的地方,我觉得是弦乐合奏。也就是交响乐团和室内乐团的弦乐部分。

弦乐齐奏的声音很难录制和播放好,那种音色、质感、群感、空气感。数字播放的话(CD/数播)不管是模拟录音转的CD(AAD或ADD)还是数字录音的CD(DDD),比起优秀的黑胶,总觉得生硬了一点,不同程度而已。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有一张LP一面是模拟录音的1975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另一面是数字录音的197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下图),然后对比两面的声音,质感差别很大。早期数码录音虽然声底很干净,但是表现弦乐合奏的质感很差劲,明显不如模拟录音,一耳朵的差异。当然这张唱片只代表早期的数码录音。后来的数码录音提高很快,改进很大,但是,在弦乐合奏的质感方面,模拟方式的录制和重播始终占有一些优势,在我听来到今天仍是这样。

同一张唱片对比模拟录音和数码录音

实话说,我之所以认真开始听LP,动力和原因之一就是始终觉得CD难播放好弦乐合奏。哪怕用到10万元档次CD机了仍觉得差口气。即便听的CD是满银圈老版、西德压盘的头版,仍然觉得弦乐合奏的声音不如黑胶唱片,总觉得存在生硬和不够自然的痕迹,质感弱一些。是的,弦乐合奏是最能听出差别的地方,也是模拟音频/黑胶/磁带最能展现优势的地方。

独奏弦乐器的差别要小一些。细说起来其实独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倍大提琴,黑胶的音色和质感都仍有优势。但我个人觉得优势不如弦乐合奏那么明显。其余的重要独奏乐器,木管、铜管等,黑胶也有一些优势。但区别最明显的还是弦乐合奏。

我现在也常用黑胶欣赏爵士乐,我的体会是,像爵士乐里的小号、萨克斯管等重要独奏乐器,黑胶的音色和质感仍是更“好听”的。我对比过一些唱片的LP和CD版,应该说音色和质感方面更喜欢LP。不过,CD如果录制精良、CD机档次也够的话,也能做到很好听了,不算明显的“瓶颈”。

CD和数字录音丝毫不落下风的,我个人觉得是钢琴。钢琴本身就是一件对声音“硬素质”要求很高的乐器,虽然也对录制和回放要求很高,但属于数字音频能够表现好的领域。所以假如是听很多钢琴独奏录音的乐迷,我觉得CD和数播就行了,不是一定要去追求黑胶和磁带。

反而人声我一直觉得黑胶模拟的优势不大。说穿了就是因为人声重播的难度较小。很多发烧友非常care人声重播,但其实人声录制和重放的难度并不大——频宽窄、动态范围也不大——因此黑胶表现出的优势也不大,甚至可以说没什么优势。当然,其实模拟媒体表现的人声和数字音频表现的人声还是有差异的,黑胶和磁带的人声音色会更丰厚、多一些“肉感”而数字方式播放的人声会更清晰、清亮但略薄。就我个人观点而言我觉得这是表现人声的不同侧面,或者说各有侧重,不是高下之差。CD和数播的人声我完全乐于接受,虽然有时候会觉得LP和磁带表现得更有韵味和厚味。

总的来说还是那句老话,和弦乐合奏、弦乐器、很多宽频而泛音复杂的独奏乐器相比,人声真的算“简单”的,从技术角度看难度不大。很多乐器更难录制、更难表现好,也更能听出区别。

最后说一点我喜欢黑胶的地方——它的声音更活泼,动感,让我更乐于通过LP来听很多流行类的音乐。在和唱片爱好者交流中我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乐迷提过类似的看法,就是觉得黑胶播放流行类音乐、流行歌曲的声音更“带感”,更有感染力。CD和数播似乎会滤掉一些声音中的活泼感,让声音平板和冷静一些,也就少了一些感染力。这或许是因为,模拟音频的录制和回放一路到底都是模拟方式,不存在需要“转换格式”的环节,所以保留某些信息更完整;数字音频的录制和回放存在ADDA的环节,至少是两次数字-模拟的转换。具体说是:模拟声波 - 数字录音 - 数字编辑和出版 - 数字播放 - DAC转模拟信号。虽然理论上现代的AD转换和DA转换都已经精度很高,但毕竟是格式转换,谁又能说不会对信号的完整性产生一点影响呢?

本文到这里为止,主要是说黑胶等模拟媒体的优势。其实数码音频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信噪比,动态范围。这些都是明摆着的,就不展开说了。总的来说,模拟和数码两者还是互有胜负的关系,谁也不能“完胜”对方。有些人在这个问题上是持“极端观点”的,但我觉得争辩无益。每个人的观点都形成于自己的体验。有时间多去欣赏音乐、多体验就好,无需争辩。

来源:耳机俱乐部小白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