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锚定“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目标任务,持续抓投入建学校、补编制育名师、强数智促转型、优服务提质量,全方位推动教育提质增效,擦亮“学在潍城、学有所成”教育品牌,获评全国数智化智能研修领航区。
近年来,潍坊市潍城区锚定“区域教育优质均衡”目标任务,持续抓投入建学校、补编制育名师、强数智促转型、优服务提质量,全方位推动教育提质增效,擦亮“学在潍城、学有所成”教育品牌,获评全国数智化智能研修领航区。
政策举措及创建成效
推动优质学位扩容。保障学位供给,先后筹资30亿元,建成15所中小学、30所幼儿园,新增优质学位1.5万个,创新民办学校转公办、购买民办学校学位、城镇小区配建等方式,义务教育学校民校生占比控制在5%以内,保障适龄儿童应入尽入、就近免试入学。深化集团办学,先后成立潍城实验、潍坊外国语等7个教育集团,以强校带老校、名校带新校,切实缩短新建校成长周期,盘活和带动农村学校发展,稳慎应对中小学起始年级入学高峰,实现周边150个村居、社区群众在“家门口”上好园、上好学目标。改善办学条件,投资1.3亿元,增配2.1万套午休设备、改造21处塑胶场地和清洁厕所、提升9所学校供暖设施、更新8000套课桌凳、新建10处学校食堂、配优2200套信息化设备等,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午餐午休、塑胶操场、清洁厕所、触控一体机教室、标准化校车“五项全覆盖”。建成具有人工智能诊断分析功能的录播教室48间、创客教室50间,更新微机教室19间,山东省数字校园达标率、教师触控一体机覆盖率、录播教室建成率、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均实现100%。
推动优质师资提质。扩大教师招引规模,实施教师引进“三年千人计划”,3年共招录教师1400名,占全部教师的35%,教师队伍平均年龄下降5岁。2023—2024年,在完成“三年千人计划”的基础上,招录新教师363名,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优化师资配置,加大“区管校聘”力度,盘活教师资源,实现区域师资均衡配置。2023年,校际调配教师301名,占比12.5%。2024年,参与交流轮岗教师145名,其中城区学校到薄弱学校交流的教师54名、薄弱学校到城区学校交流的教师13名,全面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加强名师选育,制定《名师名校长工程推进方案》,遴选30名骨干教师到广东、江苏、北京等5地10校跟岗锻炼,遴选50名学科带头人分批到4所高校参加培训。举办教学技能大比武、青年教师论坛等活动,助力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专业技能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3年新增齐鲁名校长、齐鲁名师、齐鲁名班主任等市级以上优秀教师近100名。
推动教育治理增效。建好智笔教室,以数智化助推“双减”政策落地,建设14间智笔教室,为1700名教师配备智能笔、1.5万名学生配备答题册,教师累计备课14731份、听课9003节、集体备课4168次、批改作业5.3万次,实现教师线上巡阅、实时点评和学生交流互动融合创生,助推教育教学减负提质增效。培强数智教师,先后组织3轮校长、教师智能素养专题培训,覆盖4000名教育管理干部、全体一线教师。开展“数智潍城”行动,依托潍城区智能研修平台,教师全员参与,实现教、学、管、评教育全流程全要素数字化升级。发展数智体育,利用AI、大数据技术采集学生运动数据,生成学生体质健康数智“画像”,集动作捕捉、运动分析、反馈矫正、纠正训练于一体,为学生体质监测、健康筛查、儿童运动促进健康等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
推动育人质量跃升。深化“五育”融合,开设阳光磨砺教育、学前教育经典诵读、全学科阅读等10项特色课程,开展科技运动会、幼儿运动会、教师运动会3类特色活动,完善顶层规划、组织实施、成果评估机制,建构学校特色、教师个性、学生发展的教育方案。抓好教学教研,建立校级培基、基地固本、区级提标和规范化、优质化、卓越化“三级三化”研修体系,全要素提升教师集体备课、教学实施、方法改进等12项效能,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相关经验做法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推广。用好课后服务,建立“课程超市”,开设非遗、舞蹈等课后服务课程110门,建立游泳、武术等实践基地300余个,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创新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法,推进延时托管和免费午休,实现学生吃、住、行、学全覆盖,惠及全区7万名学生。
经验启示
区域统筹抓推进。潍城区委、区政府将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纳入“十四五”规划重点任务,连续三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按季度督办。制定了《潍城区委区政府履行发展教育职责行动方案》及《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三年工作方案》,成立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月调度、季通报机制,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着力破解教育发展难题。
督导先行压责任。“一校一案”精准施策,开展“再摸底、再整改、再提升”专项督导行动,重点整治“大校额”和“城乡教育质量不均衡不充分”等短板。将办学条件纳入责任督学月度督导,巩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成效。
机制引领抓落实。为推动教育重点工作落实,将教育保障、校园周边安全等6项指标纳入街道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将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情况纳入中小学年度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促使督导工作“带电长牙”,为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工作的跟踪问效发挥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来源:山东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