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常见皮疹如何分辨与治疗?建议收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6 15:40 1

摘要:急性荨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皮疹,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皮疹表现为风团样症状,突出皮肤表面,常伴瘙痒,抓挠后皮疹范围可能增大,皮疹易反复出现,原因多为接触过敏原(包括食物摄入)、感染及蚊虫叮咬等。

对于宝爸宝妈们来说

每当宝宝皮肤莫名其妙地长红疹时

总是心急如焚

皮疹的形态多样,病因复杂

是感染?还是过敏?又或是其他原因?

家长朋友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儿童常见的皮疹及应对之法

急性荨麻疹

急性荨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皮疹,可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皮疹表现为风团样症状,突出皮肤表面,常伴瘙痒,抓挠后皮疹范围可能增大,皮疹易反复出现,原因多为接触过敏原(包括食物摄入)、感染及蚊虫叮咬等。

如何处理?

注意回避过敏原,如食物(花生、小麦、牛奶、鸡蛋、海鲜等)、药物、花粉、螨虫等。选择轻薄透气的衣物,尽量不要抓挠,避免继发感染。皮疹严重者,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外用糠酸莫米松软膏、炉甘石洗剂或者氧化锌搽剂,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若伴有发热、呼吸困难、腹痛、精神差等症状,请及时就医。

幼儿急疹

好发于6月龄—2岁儿童,多见于颈部、躯干及四肢皮肤,表现为红色细小致密的斑丘疹,此疾病为回顾性诊断,初期患儿表现为高热,一般情况良好,3天左右热退后可能出现上述类型皮疹。

如何处理?

患儿发热期间家长需注意体温,避免高热惊厥,出疹后无需特别处理,可自行消退;部分患儿瘙痒可采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水痘

好发于年龄2—6岁儿童,大多因接触水痘患者而被感染,水痘可通过接触及空气飞沫传播,感染后获得永久免疫力;部分患儿预后还可能长带状疱疹,可有低热,首发于头、面、躯干,继而扩散到四肢,呈向心性分布。该类皮疹多为皮肤黏膜相继出现或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等各类皮疹,伴明显痒感。

如何处理?

因该皮疹有传染性,家长需将患儿隔离治疗,直至皮疹全部结痂,且避免抓饶,易感染及留疤;对于免疫正常儿童,该皮疹一般为良性自限性,皮肤瘙痒时可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抗病毒药物首选阿昔洛韦,禁用激素药物。

好发于5—15岁儿童,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发热1—2天出疹,有咽痛,扁桃体可能渗出脓性物,特征性的草莓舌,典型症状为皮肤弥漫充血,均匀分布粟粒大小丘疹,压之褪色,呈鸡皮样,触摸有砂纸感,部分嘴巴周围出现像胡子似的灰白色,被称为苍白圈,疹退后伴脱皮。

如何处理?

因该皮疹有传染性,家长需将患儿隔离治疗并及时就医,隔离一周(有症状之日起算),应及时关注是否有高热症状。

隐翅虫性皮炎

隐翅虫皮炎不是隐翅虫直接咬伤后所患,而是隐翅虫停在皮肤上时,人们拍死或压死该虫后渗出的体液,接触皮肤后产生的炎症。皮疹常呈线状排列,接触该体液2-4小时后,皮肤出现条索状、点状或斑片状、水肿性红斑,颜色多为暗红色。12小时后皮肤出现水疱,多为透明的薄疱,不少发展为脓疱或灰黑色坏死。

如何处理?

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直接拍死隐翅虫,接触后应尽快使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对于无糜烂、渗出的皮损,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或局部外用糖皮质激素;若红肿明显或存在糜烂面,请及时就医。

蜱虫叮咬性皮炎

蜱虫叮咬人后,其口器可能嵌入人的皮肤内,形成一个小结节。若不及时取出,可能导致感染或其他并发症。典型的蜱咬伤会出现周围环绕红斑的小硬块。蜱虫叮咬切记不能硬拔,若处理不慎,易出现皮肤发炎甚至感染,需及时就医。

如何处理?

以局部消炎、止痒、止痛等对症处理为主。发现蜱虫叮咬,切不可强行拔除,以免撕伤皮肤或使口器折断皮内。可使用乙醚、松节油等涂抹在蜱虫头部,促使其自行脱离。去除蜱虫后,需及时进行伤口消毒;若口器断于皮内,需外科手术取出。一旦出现蜱瘫痪或蜱咬热,需尽快就医。

来源:家庭医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