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紧急手术需要血液时,当突发疾患紧急救治急需血液时……是他们,撸起袖子,献出一腔热血,奉献的是生命的希望与温暖。他们用凡人之躯铸就了最温暖的人间真情,用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他们不应该是无名的,他们值得被记住,他们应该被认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伟大的“热血
当紧急手术需要血液时,当突发疾患紧急救治急需血液时……是他们,撸起袖子,献出一腔热血,奉献的是生命的希望与温暖。他们用凡人之躯铸就了最温暖的人间真情,用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他们不应该是无名的,他们值得被记住,他们应该被认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伟大的“热血英雄”,听听他们的故事,道一声:“谢谢你!”
杨江存:医心热血铸大爱
“献血的意义在于,我的血液帮助了很多人,这是我最大的满足。”他是奉献了四十余年的医学专家,研究证实了献血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他更是无偿献血事业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坚持27年无偿献血,坚守着奉献与爱的传递;60岁生日当天,他完成了血小板的捐献,累计8000毫升,已达到申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的标准。他,就是身体力行的献血英雄,陕西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杨江存,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用行动诠释医者仁心
“血液可以让大出血、血液病等亟待输血治疗的患者重燃生的希望,重新拥抱生活。”作为输血科主任,临床上经常接触到诸多病例,让杨江存深深体会到无偿献血对于临床患者的重大意义。“血液不是流水线生产出来的,而是爱心奉献。我们是爱心传递者,要把这份爱传递到临床,一定要兢兢业业做好这份爱的传递。”
1998年10月20日杨江存开始第一次无偿献血,此后全血、血小板交替捐献。“我一直研究血小板,知道它在临床上的需求非常大。输注血小板可以治疗血小板减少症或血小板功能缺损病人的出血等情况。每次想到自己的血液可能挽救一条生命,心情会格外愉悦,就会觉得献血特别有意义。”
60岁生日当天,他完成最后一次血小板捐献,臂弯处的针孔,成为献给自己最珍贵的生日礼物。从青年到花甲,杨江存的献血生涯至今已经持续了二十七年,累计8000毫升热血。
让爱心插上科学翅膀
作为深耕输血医学四十年的专家,杨江存深知公众对献血的疑虑。2017年,他带领团队展开一项震撼学界的研究:对陕西省10个地市 340万献血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追踪研究,数据揭示了惊人真相——献血者的恶性肿瘤、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四大慢性病发病率显著低于非献血人群,且首次患病年龄平均推迟1年。这个发现,让“献血有害健康”的谣言不攻自破。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献血对健康的益处。 “血液不是简单的流体,而是人体代谢的‘清道夫’。定期献血可促进造血系统更新,降低血脂粘稠度。”研究还发现,献血利人更利己,年轻时献血,在年老时更健康。
他的团队对 8053 例住院死亡病例的分析显示:47.4% 的患者临终前需要输血。“这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用血者,献血本质是生命的互助保险。当我们在健康时伸出手臂,就是给未来的自己和他人埋下希望的种子。 ”
更令人惊叹的是,他的身体力行证实着献血的长期健康效应:坚持献血27年的杨江存,60 岁的体检报告上,血糖、血脂全部标绿,没有脂肪肝、没有动脉硬化,精力充沛,连感冒都鲜少光顾。“我的血液在救人,也在滋养自己。”"他撸起袖子展示紧实的臂肌,眼神里闪烁着科研工作者的骄傲。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在此刻有了科学研究的注脚。
未来做个义务宣传员
“60岁,是我献血生涯的终点,也是新的起点”,虽然杨江存的献血生涯画上了句号,但对无偿献血事业的热情并未减退,“我会继续做一名无偿献血的宣传员,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参与献血。”他积极投身于科普宣传工作,希望能有机会走进学校、社区,省图书馆的大讲堂,向公众普及献血知识,呼吁更多的健康适龄人群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
医者仁心,不仅是诊室里的望闻问切,更是血管里奔涌的大爱无疆。杨江存用二十七年的献血坚持和四十年输血医学的探索,诠释着责任与奉献。正如他所说:“献血让我快乐,让我感到生命的价值。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捐献一份热血,点亮爱与生命的希望。用热血书写生命的赞歌。”
“热血小哥”徐杰敏:
17年无偿献血45200ml,用行动为生命护航
17年坚守,113次奔赴,45200ml热血!如果说一袋400ml的全血能够拯救一个人的生命,那么徐杰敏的献血量可以挽回近百人的生命。心怀大爱的“热血小哥”徐杰敏用臂弯里的针孔,串起生命的希望链条,每一滴热血都在诠释“凡人英雄”的滚烫定义。
“一腔热血”守护生命
“热血小哥”徐杰敏,是西安市供水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职工。
2007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徐杰敏经过钟楼邮局前的采血车时,看到献血车的窗户上写着急需A型血,得知各大医院很多病人急需血液救命。一想到医院里等待救治的病人,他毫不犹豫地登上了采血车。当温热的血袋递到他手中时,他仿佛看到自己那温热的血液帮助无数的病人,看到患者家属喜极而泣的泪水,看到患者重生后的笑脸,他突然明白,原来自己手臂里流淌的,不仅是血液,更是可以传递的生命火种,那一刻彻底点燃了他内心的公益火种,在他心底燃起永不熄灭的光。
从那以后,献血成了徐杰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血液质量,他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规律作息,清淡饮食,确保血液质量。面对母亲的担忧,他耐心科普献血知识,用一次次健康的体检报告打消老人的顾虑。
星河汇聚 照亮生命
徐杰敏深知,个人力量纵使千钧,在庞大的用血需求面前,也不过是浩瀚星空中的一点微光。但涓涓细流可以汇聚成江河。“就像星星点灯,我这盏小灯能照亮几个人,他们又能照亮更多人。”个人的热血是微光,千万人的手臂能织就银河。
17年来,他平时发微博、微信朋友圈,利用各种方式宣传献血,让千万善意汇聚,汇聚成照亮生命的璀璨星河,织就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在他的影响带动下,身边的同事、同学、亲朋好友纷纷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共同为拯救生命贡献力量。
“愿以绵薄之力为引,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热血。你的一次挽袖,或许就能点亮他人的世界。只要大家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就会充满希望。让我们携手伸出手臂,以爱心为舟、热血为桨,加入无偿献血,让爱循环!共同为亟待救助的生命扬起希望的风帆。”在他的号召下,由他发起的爱心献血群已有200多名成员,大家定期相约献血,用实际行动奉献大爱,传递温暖。
“每一名无偿献血者都是英雄。希望他们的名字能够流传,他们的故事能够传播开来,希望能动员更多人通过捐献血液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他人分忧解难,把爱心接力的种子播撒四方。”
在积极坚持无偿献血的同时,徐杰敏还是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他积极投身各类公益事业,乡村振兴、关爱环卫工人、慰问留守儿童......彰显着担当和奉献精神,他先后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等多项荣誉,还被评为“西安好人”“陕西好青年”……
发稿前得知他刚完成了两治疗量血小板的采集。热血在分离机里流转,这看似转瞬即逝的时光,却镌刻着生命相托的郑重承诺,凝聚着跨越生死的殷切希望。
17载坚守,徐杰敏以热血为墨,在岁月里书写大爱长卷。113次奔赴,风雨无阻,从献血达人到公益先锋,徐杰敏用行动诠释:真正的勋章,不在荣誉证书里,而在被温暖过的无数生命记忆中。徐杰敏的手臂上,新的针孔正在结痂,而某个陌生的生命,正因他的热血而得以重新呼吸。这或许就是人间最动人的循环:你流出的温热,终将成为别人眼里的光。
黄华:西安市第一位献血300次爱心人士
一个特殊的约会
2025年2月14日,在这个浪漫多情的日子,西安市中心血站里一场特殊的“约会”正在进行——西安市首位完成300次爱心献血的黄华,在这里迎来了属于他的荣耀时刻。
西安市中心血站副站长田永刚手捧鲜花,快步走向黄华,眼神中满是敬佩与感激:“感谢您完成了第300次献血!为患者带去生命希望。”黄华接过纪念牌与感谢状,嘴角扬起微笑,仿佛这不是第300次献血,只是他日常中又一次普通却意义非凡的“小事”。
时光回溯到1998年,《献血法》如同一缕春风,吹遍全国,无偿献血的宣传工作也随之全面展开。彼时的黄华,在报纸、电视上看到那些关于献血救人的报道,心中那颗善良的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2000年2月1日,阳光温柔地洒在小寨街头,黄华偶然瞥见一辆红色的献血房车。那一刻,心底的声音愈发清晰,他毫不犹豫地抬脚走上房车,挽起衣袖,400ml全血缓缓流入采血袋。“最初想着献 1000 毫升,本人可终身不限量用血,家属也能享受权益。”质朴的语言里流露出纯粹而执着的初心。回忆起往事,黄华眼中闪烁着光芒。很快,这个目标便被他实现。
“血液银行”的受益者
有一年,黄华的父亲因股骨头置换手术需要用血,此时黄华已经在流动车献血达到了2000ml,作为献血者家属,父亲用血可以报销。助人者自助,黄华第一次感受到了献血政策的温暖!他意识到了献血就是在血液银行“储蓄”的深层含义——挽起袖子的瞬间,不仅是对家人的守护,更是与整个社会大家庭签订的生命互助契约。每次看到血站发来的感谢短信,就像收到远方的家书,这也成为激励他坚持献血的初心。
属于全家人的浪漫
2009年12月,是黄华献血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他毅然转型成为“成分固定献血者”,从此,献血间隔从半年缩短至两周。
固定的献血日,对黄华来说,就像一场与爱心的约定。每次出门前,他总会笑着对爱人说:“我约会去了!”爱人也总是默契地回应,眉眼间满是理解与支持。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妻子、女儿也陆续加入了献血队伍。从此,一家三口一起献血成为市中心血站献血大厅里最美的一道风景。如今妻子献血已超过1000ML。
他的同事、朋友是在无意中得知,黄华一直在默默地坚持无偿献血。震惊与感动的同时,大家更是发自内心地敬佩他,相约一起去献血。
寒来暑往,四季更迭,25年的时光里,黄华风雨无阻地奔赴这场“约会”。如今303 次“爱心相约”,累计献血总量达74800mL,这个数字相当于15个成年人的总血量,这数字背后,是他用热血书写的大爱篇章。荣誉纷至沓来,“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1 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5 次、“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1 次…… 但在黄华眼中,这些奖状与奖牌远不及每一次想到自己的血液能挽救生命时的那份欣慰。
当问及坚持25年的动力,他笑得云淡风轻:“献血也不图什么,只是想行善给自己和家人积点福气,行善有福!”质朴的话语,却道出了最纯粹的初心。
2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或许只是短暂一瞬,但对黄华来说,却是用热血与爱心丈量生命的漫长旅程。他的每一次献血,都像是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病患送去生的希望;每一滴血液,都如同春日的甘霖,滋润着无数濒临干涸的生命之花。病患因他重获新生,无数家庭因他重拾欢笑,他用别样的奉献,为生命注入力量,走出了一条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独特人生道路。
当又一袋血液带着体温离开身体,他知道,在某个未知的角落,又一盏生命之灯被重新点亮。这或许就是最浪漫的事:用自己的血管,架起千万人生命的桥梁,让温暖与希望不断传递。 杨晓琛
每一次伸手,都是生命的纽带;每一滴热血,都在书写人间奇迹。如果你也愿意成为这份温暖的传递者,欢迎加入献血队伍,让更多等待的生命,因你而重新绽放光彩!
来源:现代保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