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中国文明网发布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名单。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获评荣誉称号。同时,30个单位、家庭通过复查保留荣誉称号,为珠海这座“文明之城”再添亮色。
道德模范引领风尚,
文明创建热潮涌动,
志愿服务情暖人心……
行走在珠海的大街小巷,
文明如春风化雨,
赋予城市发展生生不息的力量。
△珠海主城区 摄/钱文攀
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中国文明网发布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名单。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获评荣誉称号。同时,30个单位、家庭通过复查保留荣誉称号,为珠海这座“文明之城”再添亮色。
全国文明城市,是对一座城市综合实力、治理水平的全面“体检”,也是最具含金量、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蝉联背后,是珠海城市管理精度的不断进阶,是公共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更是广大市民文明素养的真实写照。
于无声处见深意,在细微处显温度,珠海以点点滴滴的文明细节,为城市注入更深的灵魂和更稳的力量。
凡人微光
道德模范凝聚向善力量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一名模范,就是一盏灯塔。
“我来帮您搬上车!”超市门口,一位身形干练的快递员从派件车辆上跳下,熟练地搬起一箱沉甸甸的水果。他叫朱周胜,一个用行动书写平凡与不凡的快递员。
面对劫匪,他挺身而出协助民警追捕;遇到火情,他毫不犹豫上前灭火;在街头巷尾,他作为志愿警察参与治安巡逻,用汗水守护万家灯火……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朱周胜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 朱周胜 图/南方+
在珠海,还有无数和他一样的平民英雄,用朴素的善意、温柔的勇气点亮城市。他们是公交司机、医护人员、热心街坊,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珠海好人”。
近年来,珠海持续擦亮“珠海好人”品牌,推动形成好人辈出、榜样引领的社会风尚。自2021年来,全市共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1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和广东省道德模范、6人获评“中国好人”、44人获评“广东好人”。
为了让向善之光照进现实,珠海不断完善道德模范激励机制,出台《推选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暂行办法》,用行动兑现“好人有好报”。模范的故事通过“文明珠海 美好绽放”“青春珠海 与爱同行”等活动广泛传播,真正实现“一群人带动一座城”。
文明的种子,也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在珠海,有这样一群少年,他们或是爱好钻研的“科技小达人”,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或是乐于助人的好同学。
2021年以来,158名“新时代好少年”在珠海的校园中展现风采,其中5人获评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这些“小小模范”展现出新时代少年的精神风貌,也为城市文明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 2025年度珠海“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暨岭南童谣优秀作品展演活动 图/珠海传媒集团
与此同时,《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的落地执行,“相约文明 我爱珠海”“文化香洲 缤纷四季”等品牌的持续擦亮,光盘行动、“百日交通零违法”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文明活动,也在构建起一套市民自我提升、社会互相感召的良性机制。
△ 2025年第一季度珠海市网约车司机“百日零违法”活动 图/珠海交警
正是这一道道光亮、一张张笑脸、一句句“谢谢你”,共同描绘出这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提质扩面
文明实践润泽城市气质
“我们在香山湖畔,在纵横千年的经史之间,读一座岛,读一群人,读一个时代,也读百年的沧桑和荣光……”
2月15日,在岭南书院·珠海百岛书院,一场名为“岛屿读诗”的雅集如约而至,中山大学7名哲学系教授与市民同诵一首诗,诗音回荡在香山湖畔。
△ “百岛雅集·岛屿读诗”雅集 图/珠海百岛书院
珠海以“一院两馆一中心”的模式,高标准建成岭南书院·珠海百岛书院,深度融合港珠澳三地优质文化资源。目前书院共有藏书5000余册,持续开展系列主题讲座、岛屿读书、文化沙龙等活动。
△ 珠海百岛书院 图/珠海传媒集团
一个月后,斗门区大赤坎村又迎来一场文化盛宴,“歌声嘹亮”秀美乡村音乐汇热烈开唱。夜幕下的党群服务中心灯火通明,小朋友们挤在前排,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掌声与笑声交织在星空下。
舞台上的主角,是来自乡村振兴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唱的是自己种出来的庄稼、育出来的鱼苗,讲的是村里这些年一砖一瓦的变化。珠海以文惠民,将文化的种子深植于广袤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越织越密,城乡文化供给的“温差”不断缩小。
△ 2025年珠海市“歌声嘹亮”秀美乡村音乐汇在斗门区斗门镇大赤坎村举行,以多元艺术形式讲述珠海“百千万工程”故事。图/珠海市文化馆
在珠海梅华城市花园,嵌入绿地的兴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就像一颗文明的种子,扎根于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在草地上追逐嬉戏,长者在宣讲室里听理论政策,社区文化在日常点滴中悄然生长。
△ 兴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图/梅华街道兴发社区
目前,珠海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2个,实现实践阵地在区、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并在公园、文化场馆、学校、产业园区等创新打造810个文明实践点(基地),推动实践触角向基层末端延伸。
一大批结对共建项目也在落地生根。珠海高质量完成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00%结对共建任务,开展结对共建活动1800余场。“金税携手 美美与共”“海关面对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品牌项目,让理论更接地气、服务更聚人气。
△ 南方电网广东珠海供电局与珠海高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图/南方日报
此外,79万余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城市每一个角落,占全市常住人口约31%。这些身穿红马甲的身影,成为珠海街头最动人的风景。
在珠海,文明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流淌在日常的暖意——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参与一次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正将这座青春之城打磨得更加温润有光。
△ 高新区志愿者们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图/珠海高新区
为民惠民
绣花功夫绣出幸福图景
“您瞧这地面,现在踩着不硌脚了吧?”井岸镇江湾西一苑的改造现场,改造项目工程部部长匡德向围观居民介绍变化。
这个建于2000年的小区,因基础设施老化而略显陈旧。如今,平整的沥青道路铺展开来,焕新的健身器材在阳光下闪着光。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如同穿上了“新衣”,焕发出勃勃生机。
△ 改造后的江湾西一苑 图/今日斗门
今年,井岸镇四个老旧小区迎来整体提升,2400多户居民从中受益。这是珠海推动文明创建和城市治理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近年来,珠海持续开展文明创建十大专项行动、文明创建“里子”工程、“民生微实事”等行动和品牌项目,聚焦群众关注度高、迫切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有效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一项项民生“小工程”,托起群众“大幸福”。
△ 珠海越来越多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图/今日斗门
香洲区狮山街道的狮山路26号2单元,建于上世纪90年代,墙面斑驳、电线裸露,居民盼改善多年。社区党委多次走访,发动居民推选楼长、共商方案。
最终,在“政府奖补+居民自筹”模式推动下,改造项目撬动资金15万余元,楼道成功翻新,不仅刷新了“颜值”,更拉近了邻里关系。楼长张先生感慨道:“这真是一份特别的礼物。”
△ 焕然一新的楼道 图/魅力香洲
从“靠别人”到“靠自己”,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珠海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目先后投入8.93亿元,完成“家门口”惠民项目1.5万余项,带动群众共建共治。
小处落笔,细节动人。在珠海,老旧小区实现逆生长,333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门禁、加装电梯纷纷上新;70个农贸市场完成微改造,5个文明夜市示范点活力四射,打造出“烟火气”与“文明味”并存的生活场景;新增14.6万余个机动车位,有效缓解停车难题。
绣花功夫,绣出城市新容;加减之间,换得幸福提档。群众的满意笑容,正是文明创建的最好注脚。
△ 让“烟火气”与“文明味”并存 图/珠海传媒集团
聚力“百千万”
文明星火点亮和美乡村
文明,不仅在高楼广厦间,也在田园乡野中。
走出桂山岛客运码头,扑面而来的不仅是海风,还有扑进眼帘的海岛文明新画卷:蓝白相间的滨海大道铺向远方,红瓦白墙的特色民居点缀山海之间,花团锦簇的海岛庭院错落有致。一幅清新雅致、和美共生的文明画卷,在桂山镇的山海之间悄然铺展。
这个由22个岛屿组成的海岛镇,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还被评为全国首批“和美海岛”。桂山镇坚持精神文明与经济发展并进,打通生态与人文的“任督二脉”,让文明之光在伶仃洋上熠熠生辉。
△ 桂山岛正全力打造“广东省最美海岛”,启动一系列改造工程。图/珠海万山
“妈,今天咱们可以领钥匙了!”4月11日,国家级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项目——“福安·幸福里”村民公寓首期正式交付,20户村民喜提“新家”。福安村村民梁彩玲牵着60岁家婆李群好的手,笑意盈盈往村民公寓赶去。
近年来,福安村强化党建引领,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创新推动宅基地改革,入选国家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广东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珠海桂山镇、福安村、上洲村、三板村和沙脊村5个村镇被授予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 “福安·幸福里”不仅让村民真正实现安居梦,更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生动写照。图/今日斗门
珠海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与“百千万工程”工作深度融合。走进珠海乡村,美丽与文明并行,生态与文化共融。数据显示,全市97%的村庄达到美丽宜居标准,143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338栋农房完成风貌提升。
文明新风在广袤乡野间吹拂。2022年,珠海提出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和规范基层红白理事会,金湾区高栏村率先开展试点建设,明确村内红白事的承办需经理事会讨论决定。
△ 通过结合“民生微实事”工作,高栏村村内人居环境大大改善。图/南水镇高栏村
如今,这一模式已在全市各镇村全面推行。在桂山镇,一张张量身定制的办事章程让红白事既节俭又体面,不讲排场、不比阔气成了乡村新风尚。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珠海积极推动乡村文旅融合,39处传统村落完成挂牌,37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完成编制。斗门区龙舟邀请赛、万山群岛民俗文化旅游季等近300场文旅活动,如星火燎原,点燃村民对家乡的认同感、自豪感与参与感。
△ 桂山岛“天后宝诞” 图/珠海万山
在珠海,文明从不遥远。
在居民游客的笑谈中,
在“村美、业兴、人和”的愿景里,
生动呈现、久久回响。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