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扎菲去世前:下水道狼狈躲藏,对打了他两巴掌的士兵说了两句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6 19:01 2

摘要:穆阿迈尔·卡扎菲,这位统治利比亚42年的强人,在车队被炸毁后,与几名保镖躲进一条肮脏的下水管道,手握镀金手枪,试图逃过追捕。

2011年10月20日,利比亚苏尔特的清晨被北约战机的轰炸打破。

穆阿迈尔·卡扎菲,这位统治利比亚42年的强人,在车队被炸毁后,与几名保镖躲进一条肮脏的下水管道,手握镀金手枪,试图逃过追捕。

不久后,反政府武装将他拖出,一名年轻士兵愤怒地扇了他两巴掌。

1942年,卡扎菲出生在利比亚苏尔特附近的一片沙漠。他的家庭是贝都因游牧民,靠父亲牧羊为生,生活贫困。

作为家中唯一的男孩,他承载了父母的期望,得以走出沙漠接受教育。在苏尔特的学校,他寄宿在清真寺,食物不够时只能向路人乞讨。

尽管如此,他并未被贫穷压垮,反而因此磨砺出坚韧的性格。他因游牧民出身常被同学嘲笑,却选择站出来维护其他受欺凌的孩子,鼓励他们为自己骄傲。

卡扎菲在学校展现了出色的口才和组织能力,他拉拢了一群追随者,组建小团体,甚至制定规则。

但这种行为违反校规,导致他被劝退,父亲不愿放弃,四处求人让他到米苏拉塔完成高中学业。

在这座更繁华的城市,他结识了后来成为财政部长的贾卢德。通过学校广播,他了解到1948年的阿以战争、1952年的埃及革命和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

埃及总统纳赛尔的民族主义思想对他影响深远,他立志改变利比亚的命运。

21岁的卡扎菲放弃历史学,进入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军事技能。

他刻苦补齐英语等短板,同时秘密组建自由军官运动,效仿纳赛尔,计划推翻亲西方的伊德里斯王朝。

1965年,他以通讯官身份毕业,进入军队,23岁时,他娶了高级将领哈里德的女儿法蒂赫,这场婚姻提升了他在军中的地位。

1969年8月31日,趁伊德里斯国王在土耳其就医,他发动代号“耶路撒冷行动”的政变。这场无血政变迅速占领班加西和的黎波里,推翻了王朝,建立了利比亚阿拉伯共和国。

上台后,卡扎菲展现了改革的雄心,他驱逐美英军事基地,派贾卢德谈判,收回石油资源控制权,将石油企业国有化。

1970年,通过《的黎波里协议》,利比亚额外获得10亿美元石油收入。他将这些财富投入医院、住房和学校建设,推行高福利政策。

到1980年,利比亚人均GDP超过1.1万美元,从非洲小国跃升为区域经济强国。

他的巨幅画像遍布街头,成了国家的象征。但他的统治逐渐显露独裁本质。

没有宪法,没有选举,家族掌控经济,八个子女占据关键产业,民怨开始积累。

在外交上,卡扎菲充满争议。他支持黑豹党和爱尔兰共和军等武装组织,被指控策划1988年洛克比空难,导致270人丧生。

他提出“世界第三理论”,试图将利比亚打造为继美苏之后的大国,却被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批评为不切实际。

1991年苏联解体,2003年萨达姆政权倒台,他感受到危机,开始调整策略。

他承认洛克比空难责任,赔偿27亿美元,开放石油部门吸引外资,向西方示好。但西方并未完全接纳他,国内的不满也在酝酿。

2011年,阿拉伯之春席卷中东,利比亚的抗议活动迅速演变为内战。2月15日起,班加西等地爆发示威,卡扎菲动用精锐部队镇压,造成大量伤亡。

联合国通过1970号决议,冻结他及其家族资产,并设立禁飞区。

英美法等国加入战局,北约战机开始空袭政府军。他的部队节节败退,他逃往家乡苏尔特——这个他出生并起家的小城,成了他最后的据点。

10月20日凌晨,北约战机在6:30左右对卡扎菲的车队发起空袭。

一架美国“捕食者”无人机和一架法国“幻影2000D”战机摧毁了车队前方车辆,数十名忠诚士兵当场丧生。

卡扎菲与儿子穆塔西姆、防御部长阿布-巴克尔·尤尼斯及几名保镖仓皇逃离,钻进苏尔特西郊3公里处的一条排水管道。

管道内潮湿阴暗,地面满是污泥,他紧握镀金手枪,身穿防弹背心,头戴钢盔,与保镖挤在一起。管道外的枪声和喊叫声越来越近,他们的处境岌岌可危。

反政府武装循着痕迹发现了管道。他们冲进去,将卡扎菲拖出,他摔倒在地,衣服沾满泥土,头发散乱,脸上满是血迹和尘土。

人群围上来,有人踩他的头,有人挥拳殴打。他试图站起,但声音被愤怒的叫骂淹没。手机摄像头记录下这一切。

一名来自班加西的年轻士兵萨纳德·阿尔-萨德克·乌雷比挤过人群,愤怒地扇了他一耳光。

卡扎菲抬起头,嘴角渗血,喘着气说:“你像我的儿子。”

乌雷比怒火更盛,又扇出一巴掌,卡扎菲嘴角血迹更重,低声说:“我像你的父亲。”

人群哄笑,有人继续殴打,有人用刺刀戳刺,他被拖到一辆皮卡车旁,身体瘫软。

混乱中,枪声响起,卡扎菲的生命就此终结。官方称他死于交火中的枪伤,但视频证据显示,他被捕时还活着,遭受殴打和羞辱后被枪决。

乌雷比后来表示,他曾试图带卡扎菲去班加西,但米苏拉塔的武装坚持将他带回他们的城市,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的死结束了利比亚内战,却未能带来和平。他的尸体被运往米苏拉塔,在冷藏室公开展示四天,让民众确认他的死亡。

10月25日,当局将他与儿子穆塔西姆及防御部长秘密埋葬在沙漠,避免墓地引发争议。

利比亚各地爆发庆祝,但国际社会质疑处决方式,人权观察和国际特赦组织呼吁调查,认为这可能构成战争罪。

卡扎菲死后,利比亚陷入权力真空。国民过渡委员会试图建立新政府,却无法控制全国。2012年,权力移交至选举产生的国民大会,但派系冲突加剧。

2014年,第二次内战爆发,的黎波里和托布鲁克形成对立政府,东部由哈夫塔尔将军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与西部的联合国支持政府对抗。武装团体激增,估计600万人口中流通着2000万件武器。

经济上,利比亚高度依赖石油。2010年日产170万桶,占GDP的60%。内战导致油田关闭,2011年经济萎缩62.1%,2012年反弹104.5%,但后续冲突使人均PPP GDP至2024年仅为2010年的65%。

2020年,实际GDP增长率为-31.3%,2021年预测为66.7%,经济波动剧烈。

2020年政府收入230亿利比亚第纳尔,其中石油占53亿,非石油收入仅25亿,而支出高达459亿,主要用于工资和补贴,财政赤字达229亿。

社会方面,内战摧毁了基础设施,2016年,27.9万儿童因冲突无法上学,班加西的学校在2014年中关闭,仅三分之一在年底重开。

医疗系统崩溃,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20万人面临粮食不安全,65万人缺乏安全饮用水。

2022年,利比亚平均预期寿命为72.15年,与2010年的72.25年相近,但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9所大学和84所技术学校,高等教育入学人数超27万,但战后学校关闭和师资流失导致教育质量下滑。

2021年,联合国促成统一政府,但派系斗争和外国干预持续。

利比亚的未来仍不明朗,政治和解与经济重建遥遥无期。

【观察者网】卡扎菲死前一刻视频公布 乞求士兵放条生路 界面新闻

来源:烟寒若雨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