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到麦收季,河南、江苏、安徽这些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冒出了一群“红袖章大军”。村委会的大爷大妈们把红袖章往胳膊上一套,乡镇干部们踩着沾满泥的运动鞋,齐刷刷地蹲守在麦茬地里。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秘密行动,其实就干一件事——严防死守,坚决不让农民烧秸秆
又到麦收季,河南、江苏、安徽这些小麦主产区的田间地头,冒出了一群“红袖章大军”。村委会的大爷大妈们把红袖章往胳膊上一套,乡镇干部们踩着沾满泥的运动鞋,齐刷刷地蹲守在麦茬地里。这阵仗,不知道的还以为在搞什么秘密行动,其实就干一件事——严防死守,坚决不让农民烧秸秆!
最近洛阳的一则通报,让这事又冲上了热搜。俩地因为没看住,有人偷偷烧了秸秆,结果直接被市里扣罚财力,一个40万,一个30万。这罚款数字一出来,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说罚得好,也有人觉得太狠,这事儿,还得从头唠起。说实话,我也没仔细研究过,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焚烧秸秆成了全国上下严防死守的“大敌”。估摸着也就最近十几年吧。以前小时候,一到收完庄稼,地里就“狼烟四起”,远远望去,整片田野就像被一层灰黄色的薄纱罩住了。那时候大家也没觉得有啥,甚至还觉得这是农忙季特有的“烟火气”。
可现在不一样了,时代变了,对环境的要求也高了。支持禁烧秸秆的网友那是有理有据。您打开手机上的空气质量软件,只要附近有人烧秸秆,PM2.5数值立马蹭蹭往上涨。再看看卫星云图,那大片大片的烟雾,就像大地生病了,冒出的“黑烟疮疤”。尤其是风一吹,这些烟雾能飘到城里,搞得到处乌烟瘴气,窗户都不敢开。有网友调侃说:“以前烧秸秆,熏的是蚊子;现在烧秸秆,熏的是自己的肺。”而且这秸秆燃烧还容易引发火灾,每年因为这事儿烧掉大片麦田、烧着周边房屋的新闻,真没少看。
但反对禁烧的网友也不是瞎掰扯,那理由听着还真挺在理。有人扒拉出历史说事儿:“中国当农业大国几千年了,祖祖辈辈都是烧秸秆过来的,也没见把地球烧出啥毛病啊?”这话乍一听没毛病,仔细琢磨还真有点门道。咱农民朋友最清楚,秸秆烧完后留下的草木灰,那可是实打实的“宝贝”。老一辈人常说:“秸秆烧一烧,土地肥不少。”这草木灰里含磷含钾,撒到地里就是天然肥料,比化肥环保多了。而且,这一烧还能把藏在土壤里的病虫虫卵全给烧死,来年庄稼能少遭不少罪,农药也能少用点。
禁烧秸秆的政策一推行,农民们也犯了难。不烧秸秆,这成吨的秸秆往哪搁?堆在地头占地方,拉回家没处放,还容易发霉生虫。虽说现在提倡秸秆还田、加工成饲料啥的,但现实操作起来问题一堆。秸秆还田需要专门的机器,还得控制好粉碎的程度,弄不好就影响下一季播种。做成饲料吧,又得有配套的加工厂,很多农村根本没这条件。有农民无奈地说:“不让烧,又没地方处理,总不能让秸秆在地里‘躺平’吧?”
再说说那些戴着红袖章的基层干部,他们其实也挺难的。麦收季正是农忙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在抢收,村干部们顾不上自家的活儿,天天在地里巡逻。碰上想偷偷烧秸秆的老乡,好话歹话说尽,有时候还得挨骂。
这场关于秸秆烧不烧的争论,就像一团理不清的乱麻。支持的和反对的,都站在自己的角度,说着大实话。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希望环境好,农民日子也能越过越好。或许,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一刀切地禁止,而是得想出实实在在的好办法。能不能多建些秸秆加工厂,把这些“废草”变成宝?能不能给使用秸秆还田机器的农民多些补贴?能不能组织专家研究更科学的秸秆处理技术?这些问题不解决,田间地头的“红袖章保卫战”恐怕还得年复一年地打下去。
说到底,禁烧秸秆是为了守护蓝天白云,可咱也得给农民朋友找出路。只有把秸秆的“后路”安排明白了,这场持续多年的争论,或许才能真正画上句号。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