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靠中国制造业的深厚积淀,国产耳机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完成了从“代工小弟”到“品牌巨头”的华丽转身。从最初为索尼、Bose代工,到如今Soundcore(安克)、1MORE(万魔)、Edifier(漫步者)等品牌征战全球,中国耳机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在AI浪潮中
从“代工”到“领跑”,中国耳机的AI突围战
背靠中国制造业的深厚积淀,国产耳机行业在过去二十年完成了从“代工小弟”到“品牌巨头”的华丽转身。从最初为索尼、Bose代工,到如今Soundcore(安克)、1MORE(万魔)、Edifier(漫步者)等品牌征战全球,中国耳机不仅实现了技术突破,更在AI浪潮中找到了新的增长极。
然而,挑战依然严峻:TWS(真无线耳机)市场趋于饱和,供应链成本攀升,跨界竞争者虎视眈眈。如何破局?“AI+场景化”成为行业共识——从健康监测到实时翻译,从智能家居联动到无感交互,耳机正从“听音工具”进化为“个人智能终端”。
1. AI交互革命:耳机的“去工具化”未来
“耳机的终极形态,是成为人体的‘第六感官’。”万魔声学创始人谢冠宏的这句话,揭示了AI对行业的颠覆性影响。
三大AI场景化应用
1). 双向翻译:打破语言巴别塔
- 实时互译引擎支持“主/副声道并行”,实现跨语言无缝对话,彻底告别“你说我停”的机械交互。
- 延伸应用:会议记录自动生成、课堂笔记AI整理,效率工具直接嵌入耳机。
2). 去APP化:社交即入口
- 逻辑重构:设备账号化,智能穿戴成为社交网络的物理延伸。
3). 智能家居中枢:语音控制万物
- 以耳机为入口,跨品牌联动门锁、灯光、汽车等设备,解决当前生态割裂痛点。
行业预判:谢冠宏认为,AI可穿戴的窗口期仅剩5-10年,“流畅体验”与“场景渗透力”将是决胜关键。
2. 从代工到品牌:万魔的“双循环”模式
万魔声学的崛起,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缩影:
- 2013年成立,早期以代工为主;
- 2015年推出1MORE品牌,2016年进军海外,全球销量突破3亿副;
- 技术护城河:深圳总部拥有声学静音实验室、人体工学实验室等全链路研发设施,湖南全自动化工厂实现核心部件自主生产。
独特模式:
- ODM(80%)+品牌(20%)双轨并行:通过“创新实验室”将品牌端验证的技术反哺代工客户,形成闭环。
- 出海策略:
- 线上:亚马逊TWS品类TOP10,利用FBA物流优化用户体验;
- 线下:入驻Best Buy、Bic Camera等连锁店,强化体验营销。
“代工是根,品牌是果。”——谢冠宏的这句话,道出了中国供应链企业的升级密码。
3. 未来生态:声学×健康×场景化
健康赛道成新蓝海:
- 1MORE推出的ComfoBuds Z睡眠豆风靡日本,主打助眠音乐与健康监测;
- 下一代产品将集成心率、血氧检测,向“医疗级可穿戴”迈进。
场景化细分:
- 游泳耳机、会议降噪耳机、运动防脱落耳机……“专精化”取代“通用型”。
谢冠宏的终局思考:
“未来的竞争不是硬件参数之战,而是谁能用声音连接更多生活场景。”
从代工到品牌,从硬件到生态,中国耳机行业的进化史,恰是“中国智造”的生动注脚。当AI让耳机成为万物互联的枢纽,这场关于声音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来源:网络 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蓝海跨境立场!
来源:蓝海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