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伍德科克先生是美国最后一任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又出任驻华大使。他和美国的职业外交官不一样,原是在美国工会工作的。他在中国任职三年,对中国一直怀有友好的感情,为人也正直热情。
伍德科克先生是美国最后一任驻中国联络处主任,1979年1月中美建交后又出任驻华大使。他和美国的职业外交官不一样,原是在美国工会工作的。他在中国任职三年,对中国一直怀有友好的感情,为人也正直热情。
1979年1月1日,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伍德科克举行招待会,庆祝美利坚合众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同伍德科克在招待会上祝酒。
伍德科克先生在中国任职期间,章文晋(作者的丈夫,时任中国驻美国大使)是主管美国事务的外交部副部长,两人在工作中时有接触,私交也很好。
伍德科克先生和他的夫人还是在中国结的婚。伍德科克夫人是位有素养的职业护士,同时也是一位很贤淑的妻子,她做的美国糕点非常好吃。我们到使馆祝贺他们新婚时,夫人为客人们做了很美味的巧克力蛋糕。
当他们奉调回国的时候,带着依依惜别的真情,与我们相约在美国或中国重叙友情。
1983年8月2日,我们应伍德科克夫妇和密歇根大学的邀请,到底特律进行访问。这是一次非官方性的访问,可以去掉不少繁文缛节,由伍德科克为我们作全程安排。
上午11时,我们乘坐小专机抵达底特律机场。我和文晋分别活动:伍德科克先生带文晋,她夫人则把我带上另外一辆车。她告诉我,因为时间不多,所以先带我去参观密歇根州的博物馆,她知道我对博物馆有浓厚的兴趣。
这所博物馆的规模不算很大,但却颇有特点。这处建筑是专门为博物馆设计的,据说建于1883年。当年初建规模较小,只有中间的一幢主楼,但是设计师很有远见,预见到将来一定会发展,因此在主楼两侧都留有余地。百多年后,果然又新建了两翼的展厅,新旧建筑显得非常协调、美观,完全是一个整体的建筑。
看到这些,我就禁不住会想到我国各大城市的建筑。当然,这些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的建设真是飞速发展、高楼林立,在设计上也开始竞相媲美,而且真是一月不见如隔三秋,变化很大,但总有点儿让人感到美中不足,那就是“设计者”往往缺乏远见。且不说马路翻修加宽时时变,路面下的各种管道也不断增加,春天是加煤气管道,夏天修下水道,冬天又加电话线路……如此等等,缺乏长远规划。难怪有人说,北京的马路也加条拉锁得了,省得老挖不止。就连飞机场这等大事,也在年年扩建,这是从何说起呢?
北京既是泱泱大国的首都,又将要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而飞机场却老是那么小得可怜。我不断去机场,那里常常是在拆建、扩建,上海亦是如此。为什么就不可以做个长远规划呢?考虑到10年、50年、100年以后不好吗?有了长远规划也不一定立刻建成呀!
广州更糟,最近(1983年)我去广州,白云机场拥挤不堪,人头攒动,秩序极端混乱。广州也可说是我国的大门,我多么希望白云机场的主管及设计都能尽快改善啊!这并非题外话。
密歇根州的博物馆不仅建筑相当宏伟,陈列也很有特点,一为美国和西方部,另一为东方部。美国部分很有特色,这里用许多实物反映当年印第安人的生活和历史发展,而且搜集了不少印第安人的手工艺品,有纺织、木雕和妇女的装饰品,尤其是名贵的蓝色孔雀石饰品,非常美丽。
美国本是个移民国家,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而密歇根州本是印第安人聚居的地方,所以在这所博物馆里,很重视印第安人的文化艺术作品,并且把它作为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来看待。从欧洲传到美国的文化也是重要的方面。至于东方部,则是为反映中国、印度和日本的文化而设的。
在美国,我参观过不少博物馆,中国历代的文物都很多,恐怕不少是从中国掠夺而来的吧。
密歇根大学植物园
8月3日上午,伍德科克夫妇陪同我们去参观了密歇根大学实验植物园。主人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
这所学校所属的实验植物园很有特点,没有瓜果树木,也没有多少奇花异草,可以称作“学生的试验田”。一方面,教师们可以带学生到实地来认识多种植物,应该说是多种农作物,包括稻谷、麦子等;另一方面,植物园面积很大,教师和学生们还可以自己种多种作物,边实践边研究。地头上插有各种木牌,说明是哪个班级或个人所种植。
特别使我感兴趣的是室内实验室。学生们在那里做各种实验,包括无土栽培(这种实验在10年前才开始不久,不像现在已经比较普遍)、胚胎细胞培植(即把植物新生的幼芽分成一个个细胞来培植)。这种栽培比播种还省钱省时。我们看到在种植棚里许许多多的小盆里栽种着小幼苗,长到几寸长或几片叶子即可用培养液帮助生长了。科学的发达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美景。
当天傍晚,伍德科克夫妇带我们来到黑湖汽车工会工人的休养地。这里环境非常优美清静,在山间桉树和松树相间的密林处,有许多小路弯曲其中,还有小溪流水之声。散步其中令人非常舒适,颇有隔离尘寰之感。林中盖有几幢小木楼,其中有一幢小木楼是汽车工会为伍德科克修盖的,为表彰他在工会工作期间为工人们作出了贡献。
伍德科克夫妇告诉我们,这并非赠送给他的私人财产,而只是供他终生使用。每年夏季空闲时候,他们都会到这里来度假。我们则住在另一幢小楼里。
这些小楼外观看来和整处森林很是和谐,楼内却是非常现代化的装修,与大城市的高级宾馆或小别墅差不多,一切用具都非常齐全,甚至厨房炊具都一应俱全。伍德科克夫人带来蔬菜、牛排等食品。那天,我们就在他们的小别墅里用晚餐,大家相处得非常愉快。
8月4日上午,我们一起参观了汽车工会休养中心的全部设施,有康乐中心和各种娱乐活动室,和城市的大旅馆一样,只是建在依山傍湖、林木青葱的地方更舒适。这里的自然环境优美,在林间散步,空气极为清新。
休养中心共有100多间房,通常可以住200人,每个工人到中心来休息可以携带家眷。白天有专职人员看护和教育孩子,这样父母亲来中心可以真正休息。每个工人家庭可以来休息两周,只收费25美元。
当然,这是工会的福利。但我难以想象,据说汽车工会有近100万工人,如果只有这样一处休养中心,大家轮流来,那得多少年才轮到一次呢?
下午4点半,休养中心为欢迎章文晋大使举行招待会,即与在中心休养的工人们见面交谈。这是一次非常令人高兴的见面,工人们都非常热情主动地和我们交谈。不少工人对中国怀着很浓的兴趣,也非常愿意了解中国的近况。
章文晋和我都感到,能有这样的机会和美国的工人朋友欢聚一堂,确实很难得。我和一位50岁左右的工人聊天,知道他有6个孩子,生活比较困难。他告诉我,他每周在工厂工作5天,每天8小时,下班后和休息日回到农庄,在田间和牧场工作,这样才能养活全家8口人。他说劳动强度很大,平日难得休息,常常都是很劳累的,并非像有些报纸说得那样轻松。这次他带着两个小的孩子来休养也是很难得的机会。他告诉我,美国人生活的逻辑就是这样,平日都在拼命干活,有可能时就尽情享受,否则日子就没有意思。
晚餐和工人们一起在食堂吃份饭。每人拿着大盘去取食品,主食有牛排、猪肉饼和炸鸡,还有各种素菜沙拉和甜食饮料,休养中心对所有住在这里的人都免费供应膳食。我们和大家围坐在一排长桌旁,无拘束地边谈边吃。
晚饭后,章文晋讲了话,简单生动地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和工人的生活状况,然后回答大家的提问,见面会也就变成了座谈会,直到晚上9点大家才尽欢而散。
这晚,章文晋很是高兴,感到能和美国工人们一起度过一段时间,可说是不虚此行了。
8月5日清晨,我们和伍德科克夫妇在林中散步。夫人告诉我们,今日天气晴朗,又不算太热,可以到密歇根湖游览。
密歇根湖景色
密歇根湖在北美洲五大湖中居第三位,是唯一全部属于美国的湖泊,水域面积2230平方英里,最深处923英尺,约有100条小河注入其中,北端多岛屿,大部分湖岸区为游人的避暑地。
我们当天乘坐游艇环湖行了近4个小时,然后到湖中一小岛上吃午餐。小岛很美丽,到处鲜花盛开,很有小镇风情。
考虑到游客的休息,全岛不许汽车通行,交通工具只有18世纪式的马车,由两匹披着盛装的高头大马拉着,可以环岛游览。
只见许多男女老幼,穿着多色彩的短衣,或步行或坐卧,接受日光的爱抚并呼吸着新鲜空气。美国的自然条件非常好,美国人也很会享受大自然给予他们的一切。
次日,我们和伍德科克夫妇到离住处不远的一个小湖旁,这里四面环山,林木茂密,空气非常新鲜。湖边山中有几处小屋,湖边却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沙。坐在松软的沙滩上,有置身于海边的感觉,只是听不到海涛的吼声,也没有拾贝壳的孩子们。湖中有点点小帆,是度假的人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我们几人在沙滩上铺上大毛巾,把饮料等物放置身旁。章文晋和伍德科克已经进入湖中游泳去了,他们各自带着一个大气垫,有时躺在垫上,随湖水飘荡,有时又高兴地交谈。在那繁忙的日日夜夜之后,能有如此悠闲的小憩,也真是很难得了。
伍德科克夫人和我则在靠山的草地上,把野餐的食品放在烧烤架边的木桌上。在美国,不少城郊有专供人们到野外用餐的设备,如烤炉、自来水管道等,使游人甚感方便。我和伍德科克夫人把火生起来,开始烤面包和牛排。看来,两位大使交谈得甚是高兴,归来时吃这顿野餐都胃口大开。
下午,章文晋和伍德科克又去休养中心探访住在那里的工人,夫人则带我到一处家庭手工艺小作坊参观。
作坊就是两间小小的屋子,主要工具是一个电转车床,用的就是附近的陶土。家庭主妇们穿上工作服,用手工在转床上打坯,然后涂上颜色,划上各种好看的花纹,放置在作坊中另一工具内。
那是一个不大的电烤炉,高温可以达到3000℃。不需要很长时间,一样样小巧的艺术品就制作成功了。这种小型的家庭手工艺小作坊在美国颇为常见,主妇们在这里进行小的工艺创作,亦可消磨时光。其作品主要是为了自己欣赏和用来赠送亲友,也有些手工艺家们在这样的私人作坊里创作丰富多彩的艺术品,然后放到市场出售。
7日,我们回到底特律一天后,即去参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克莱斯勒公司的一家汽车制造工厂。这家工厂的规模很大,我们坐着电瓶车环厂看了一圈,又特别参观了制造吉普车的装配车间。这里设备显得有些陈旧,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大量生产军用车,现在已改为制造民用汽车了。
这家公司正准备和中国北京合作生产切诺基牌吉普车。虽然它的生产线已显得陈旧,但对当时我国来说还是可用的。这大概是第一家美国汽车公司与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文晋对汽车有特别的兴趣,参观得很仔细,工厂厂长和工程师一直陪同并作讲解,都十分热情。当晚,公司董事长还特别设宴招待我们。
第二天,文晋和男士们还要到汽车公司去商谈有关合作的事,我则由副董事长的夫人陪同进行别的活动。我提出希望去拜访工人的家庭。那位夫人告诉我,她并不认识工人的家,但可以带我到一个工程师的家去拜访。这家的主妇非常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作者参观美国南海石油海上平台,与美国石油工人在一起。(图源:《外交风云亲历记》)
她告诉,我他们的房子是新买的,地产商人在这块地区建造不少房子出售,价钱只需12万美元,可分期30年付款。房子是四居室,包括客厅、饭厅、家庭起居室等,地下室则是儿童娱乐室。她丈夫是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也有一间特别的工作室。其他如卫生间、厨房设备都很现代化,各种家用电器俱全,连吃剩下的蔬菜和别的杂物都可以经过粉碎后由地下管道清除。这样的家庭可算是美国中产之家吧。
但女主人最后没有忘记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得来的,她丈夫一旦失业,他们就将一无所有了。
伍德科克夫妇为我们安排的一周休息和访问,令我们感到十分满意,使我们对美国增加了了解。他们夫妇二人和文晋的友谊一直持续着,直至文晋离开人世。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