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宝丰县,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孕育出了千年马街书会,曲艺文化、说唱文化、魔术文化也深深刻进宝丰人的DNA里。”说起宝丰的文化底蕴,刘康华如数家珍。
大河网讯 “如今的电信诈骗花样多,变着法叫你上圈套。不好奇你就不上当,劝大家别再相信那一套。天上不会掉馅饼,网络安全要记牢……”
5月27日,在“e法善治 网聚同心”全国网络普法行·河南站的启动仪式现场,来自宝丰的说书艺人刘亚东带来了曲艺《网络安全要记牢》,引发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千年说唱艺术如何与网络普法活动碰撞,非遗+普法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宝丰县互联网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刘康华说出了其中的奥秘。
在实际工作中,面对网络谣言、网络诈骗事件层出不穷的情况,刘康华发现,群众大多是因为网络法律法规的知识掌握不充分,容易受到来自网络领域的威胁。
“如何才能让网络普法走进群众心里,真正打通网络普法工作‘最后一公里’呢?作为基层网信工作者,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在讲述过程中,刘康华坦言。
直到去年正月,宝丰县马街书会现场的盛况给她带来了深刻的启发,冒雪赶来的群众围坐听书的热闹场景,让她意识到千年说唱文化中所蕴含的传播力量。
“宝丰县,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土地,孕育出了千年马街书会,曲艺文化、说唱文化、魔术文化也深深刻进宝丰人的DNA里。”说起宝丰的文化底蕴,刘康华如数家珍。
经过头脑风暴,她和同事拟定了《“法治+非遗”网络普法宣传活动计划》,与县司法部门对接沟通,先后组织了“非遗与普法·E路同行”网络主题宣传、马街书会网络普法专场等活动。艺人们也积极参与,将专业化的法律知识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
“看着现场人头攒动的情景,瞬间觉得,这条路似乎是走对了。”刘康华动情地说。
去年5月份以来,宝丰又利用马街书会常态化演出的契机,让网络普法演出也“常态化”,逐步形成了以法治曲艺、法治魔术、法治小品等为主要内容的“宝丰特色优质网络普法作品”。截至目前,线下演出已经超过50余场,网络直播观看量突破500万人次……可以说,网络普法宣传实打实地“冒热气、聚人气”。
今年2月,中央网信办公布了2024年全国网络法治宣传优秀案例,由宝丰县委网信办报送的《“法治+非遗”打造网络普法新品牌》入选优秀案例。宝丰县委网信办也是全省唯一入选全国优秀案例的县级网信部门。
“未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法治光彩,持续打通普法惠民的‘最后一公里’。”刘康华说。(李东宝 王苑/文 李思豫/图)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