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比亚迪与长城汽车,因一系列公开言论与市场策略,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比亚迪,长期以技术领先和市场亲民形象著称,近年来却频繁陷入由高管个人言论引发的公关风波。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席争议性发言,更是将这场“口水战”推向高潮。
近期,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两大巨头——比亚迪与长城汽车,因一系列公开言论与市场策略,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比亚迪,长期以技术领先和市场亲民形象著称,近年来却频繁陷入由高管个人言论引发的公关风波。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的一席争议性发言,更是将这场“口水战”推向高潮。
在魏建军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他使用了“汽车界的恒大、吹灭鬼灯”等比喻,暗指行业内某些企业的行为。这些言论迅速引发市场猜测,矛头直指频繁发起价格战、市场份额庞大的比亚迪。面对此番“点名”,比亚迪品牌及公关总经理李云飞迅速在微博作出回应,使用“开门见山、鬼吹灯、人不咬狗”等隐晦语言,疑似直接回击长城汽车。
尽管比亚迪在2024年年报中展示出强健的财务状况,资产负债率虽高达74.64%,但大部分为无息债务,带息债务与股权价值比例仅为5.62%,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更是高达63.74倍。然而,这一系列漂亮的财务数据并未完全平息外界的质疑。比亚迪掀起的价格战,让同行竞争者陷入两难境地,部分车企甚至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尴尬局面,长城汽车的业绩下滑便是明证。2025年一季报显示,长城汽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6.63%,归母净利润为17.51亿元,同比下滑45.60%。
相比之下,比亚迪的业绩则显得尤为亮眼。2025年一季报显示,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上涨36.35%,归母净利润同比上涨100.38%。比亚迪在中国及海外市场均取得显著增长,国内外双线告捷。然而,这种业绩上的辉煌并未能完全掩盖其在公关策略上的失序。李云飞的“鬼吹灯”回应,虽然可能意在表达比亚迪的自信与不屑,但将竞争对手比作“鬼、狗”等,无疑损害了品牌作为行业领导者的形象。
事实上,比亚迪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不容忽视。其在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上的研发实力和市场认可度均处于行业前列,刀片电池、DM-i混动系统等技术更是广受好评。然而,在智能化领域,比亚迪仍存在短板,部分车型依赖外部供应商芯片。与此同时,竞争对手如吉利通过开放合作快速补足短板,对比亚迪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近年来在热点营销和粉丝活动上投入颇大,试图塑造更加亲民的品牌形象。然而,高管个人化言论与企业官方形象的冲突,导致品牌人格分裂,公关策略失序。李云飞的“骂战”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公众对比亚迪“技术为王”定位的信任。相比之下,长城汽车虽然在技术传播和市场沟通方面存在短板,但魏建军对产业链与技术关系的坦诚剖析,反而获得部分行业人士和消费者的认可。
在这场“口水战”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们在捍卫市场份额的同时,如何在技术与流量的撕扯中找到平衡点,成为行业共同面临的课题。真正的胜利者不应只擅长“咬人”,而应能开放包容、带动产业链发展、打造良性竞争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在行业从野蛮生长走向成熟竞争的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
来源:ITBear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