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央企AI数据集标杆!国家能源集团高质量推进数据集建设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7 16:24 2

摘要:从海上风电的无人化探测到风光机组的全域感知,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到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生态体系,国家能源集团始终引领着新能源产业智慧运维的“风向标”。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的“风电设备智能诊断

“风电骄子”绽新姿

——国家能源集团高质量推进数据集建设

从海上风电的无人化探测到风光机组的全域感知,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到构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数字生态体系,国家能源集团始终引领着新能源产业智慧运维的“风向标”。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首批央企人工智能行业高质量数据集优秀建设成果,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的“风电设备智能诊断与安全防控数据集”成功入选。

▲龙源电力“国能海测1号”首航投用。韩晴 摄

从前,传统海上风电海缆检测需要配备9名工作人员出海作业,如今,基于龙源电力“无人船+水下机器人”海上风电自主探测平台,实现了无人出海作业,故障定位时间由过去20多天缩短至2天,单次故障巡检成本降至原来的十分之一;

曾经,来自不同风机厂商的多套SCADA监控系统同时运行,不同标准的数据让运维人员头疼不已,如今,龙源电力自主研发的生产监控系统对超1000个场站的实时数据进行统一编码、自动整合分析,运维人员通过一键生成的数据报表,便能洞悉场站设备运行状态……

这些生动变化的背后,是国家能源集团对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潮流的积极探索,也是其对生产管理智慧运维新模式的勇于革新。

率先突围 勇做行业升级急先锋

截至2024年底,我国风电装机约5.1亿千瓦,风电规模实现跃升式发展。然而,随着装机规模持续增长,风电行业面临的安全风险、运维效率等压力也随之加大。

国家能源集团龙源电力作为我国风电发展的先行者,入局早、规模大、发展快,首当其冲面临行业共性挑战。上至海拔3800米的云南雪邦山,下至江苏福建近海,新能源场站几乎涵盖风资源价值高的所有复杂地形,在运机型种类高达130余种,生产运营和安全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

▲龙源电力工程师通过系统查看漂浮式风机视频监控。韩晴 摄

反观行业,能源大基地、深远海等风电发展新模式成为行业竞技新战场,但与之匹配的管理模式、标准规范出现欠缺。传统以人工为主的运维模式在资源配置效率、风险防控能力和规模化发展需求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如果能推动所有场站统一化、标准化、模式化管理,难题便可迎刃而解。2020年,龙源电力选择数智破局,制定“164”数字化转型升级规划蓝图,正式开启数字化转型探索之路,着力构建世界级新能源数字生态体系。

可靠的大数据底座是一切智能化场景的基础。2020年底,龙源电力建成全球数据规模最大的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生产数据的全量采集与秒级传输存储,来自32个省市场站的海量生产数据,源源不断地涌入系统之中。依托全量数据智能采集、大数据挖掘等核心技术自主突破,目前数字化平台已接入新能源场站1004座,数据规模达6000万点,日增数据580G/680亿条。

这一平台,犹如一座矗立于数字世界的“中枢”,衍生出十大生产管理系统和14个经营管理系统,形成赋能生产运维、经营管理、战略决策三大层级的立体数字化矩阵,推动新能源产业由单一设备管理向全价值链生态运营的跨越式变革,率先为行业打造出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数字化转型标杆。

全链联动 打开数智赋能新局面

近日,在龙源电力辽宁慈恩寺风电场,D5-05风机主轴轴承发生异常振动,触发了中等级报警。1分钟之内,一条预警短信直达一线检修员的手机端,依托“数据巡检+预知维护”体系,场站在10分钟内完成了故障远程会诊,精准锁定主轴轴承保持架碎裂的故障隐患,及时开展消缺处置,避免了电量损失和设备损毁。

类似的工作场景和处理模式,在龙源电力1004个场站,每天都在上演。龙源电力自研实时预警模型24个,打造出了远程“千里眼”,推动机组大部件由单模态预警向多模态融合预警转变,有效杜绝火灾、倒塔、叶片断裂、人身伤亡等安全事故。

以“设计一张图、工程一条链、生产一条线、安全一张网、管理一盘棋、财务一张表、党建一面旗”的标准,龙源电力努力将数字化转型进行到底。

基于BIM+GIS技术的国产化新能源设计系统,实现了风电场、光伏电站以及风光互补电站的三维数字化正向综合设计;碳盘查数字化管控系统实现碳盘查清单化、流程化、标准化运行,有效提高碳盘查工作的数字化和专业化水平;建设集团公司首个新能源智能合同管理系统,实现合同风险预控和进程监管;建立市场营销、信息披露、ESG、供应链、考核、科技管理等数字化系统,实现有效辅助决策……伴随着一项项智慧赋能项目的上线运行,龙源电力数字化、智慧化管理蓝图愈发清晰亮眼。

智启未来 踏上人工智能新征程

向海图强,逐梦深蓝。

在深远海,风能可开发量达12亿千瓦,是近海的3至4倍,前景广阔,大有作为。但随着风机产业挺进深远海,建设、运维等技术门槛成为绕不过去的关卡。

2025年1月8日下午3时许,江苏如东海上环港风电场升压站码头,我国首套全国产海上风电综合探测平台“国能海测1号”无人船,载着重约300公斤的水下机器人缓缓驶离码头,开始执行我国海上风电首次无人化海缆探测任务。这正是龙源电力勇担“风电骄子”之责,聚焦突破深远海运维水下盲区、致力于开创海上无人智能化作业新模式,创新打造“海面+水下”上下联动防御链的最新成果。

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模式,“水上无人船+水下机器人”组合将水下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升10倍以上。相较于国外同类技术,成本降低90%,为海上风电施工、运维提供了强有力技术支持。

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发展,新能源行业与AI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龙源电力凭借多年数字化研发经验,快速吸收消化前沿AI技术,成功开发出国内首个风电机组功率曲线图像识别大模型,有效解决了行业内功率曲线筛查依赖人工、准确度低、降低发电效率的难题。目前,模型每月对2万多台机组进行全面功率曲线筛查,单台机组的性能异常定位仅需0.06秒,准确率超过86%,工作效率提升几十倍以上,有效增加了发电量,已创造收益约1702万元。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搭建开放创新生态,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2024年以来,龙源电力连续举办两届新能源行业智能算法竞赛,与顶尖高校、科研机构、头部企业携手攻克功率预测、图像识别、电量交易等行业级难题,激发行业创新活力。

以智能算法竞赛为契机,龙源电力研发上线了新能源行业首个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开发、推理与效果性能测评一体化平台,集成训练素材导入、计算资源整合、A1模型训练、模型推理、效果测试、性能测试等全链路功能,实现了从模型开发到迭代测评的自主化、标准化流程,为探索大模型赋能提供了有力底层技术支撑。

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龙源电力数字化转型第二个三年建设取得丰厚成果:突破多项国外技术封锁,填补多项行业空白,累计取得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239项、软件著作权185项;8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入选国资委数字化转型试点企业、数字中国“十佳解决方案”,荣获2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及一级行业协会奖项。

风起云涌,当大兆瓦风机傲然屹立于群山之巅,当“国能海测1号”挺进深远海疆,每一台风机,不仅是清洁能源的生产者,更是数据时代的弄潮儿。龙源电力以数智化转型重塑管理生态、赋能绿色发展,让每一缕清风都化作跳动的绿色脉搏,为未来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