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周末的时候,央视播了一档节目,向我们揭秘了在印巴冲突中,歼-10CE是如何6:0大胜印度空军的。而在节目中提到一个词,我看网上都很感兴趣,叫“A锁B射C导”。
中国首创“A锁B射C导”空中战术,一共分三步走,每一步都直逼敌军要害。巴基斯坦6:0印度空军的法宝就在其中,其实原理跟放风筝差不多。
周末的时候,央视播了一档节目,向我们揭秘了在印巴冲突中,歼-10CE是如何6:0大胜印度空军的。而在节目中提到一个词,我看网上都很感兴趣,叫“A锁B射C导”。
这个词是啥意思呢?光从字面含义来看,应该是三个主体,三个动作,一一对应。而节目里是这么说的,A锁是通过地面防空系统“先敌发现”;B射是战机处于“静默发射”模式下,向敌军飞机发射导弹;而C导则是预警机为导弹提供中继制导。
这样说可能大伙觉得还不够直观。我们打一个比方,所谓“A锁B射C导”其实就像放风筝。在地面上的人就相当于防空系统,紧盯风筝,时刻观察它的位置和高度,确保它不会脱离视线。
而B射就是将风筝抛出去的那个过程,给风筝一个初始方向以及动力,但后续风筝往哪飞,更多还是看风往哪里吹。因此,要想彻底掌控风筝,最后的C导不可或缺。
放风筝的C导就相当于风筝在空中随风飘荡时,地面上的人紧拽风筝线,调整风筝的方向,让风筝按照人的意图来飞行。
这便是放风筝版的“A锁B射C导”。当然了,两者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区别,放风筝始终是人和风筝两个对象,而空战中的ABC分别指代不同的武器装备。
在本轮印巴冲突中,实行锁的是中国自研的红旗9P,能够在数百公里外锁定敌机,而由于地面雷达不需要主动发射信号,因此印军的飞机被锁定后并没有察觉,也没有发出警告,自动走进了陷阱。
至于射,那便是歼-10CE和霹雳-15空空导弹。值得注意的是,歼-10CE发射导弹,无需开启火控系统。专家称这是空战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有望打破传统空战逻辑。
这意味着在之后的空战中,战机不必再冒险接近敌机,而是在雷达探测范围外就完成攻击,像这次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飞行员在160公里外就发射导弹,让印军直到导弹贴脸时才发现,那再想做动作,一切都已经晚了。
最后是导,这是预警机的任务。据悉巴基斯坦配备的是ZDK-03预警机。主要任务是通过数据链,实时融合地面雷达、卫星等多源信息,实时修正导弹在空中的弹道,即便这一过程中受到敌方的电子干扰,最终也能高效保障命中精度。
综上所述,这套三步走的战术,充分发挥了各项装备的优势。而央视节目中称,“A锁B射C导”是咱们中国首创的空中战术体系,这不仅是中国军事体系化思维的集中体现,更是现代战争从“平台对抗”转向“体系博弈”的里程碑式突破。
单一的“王牌武器”性能再好,也不能决定战局,只有融合情报、指挥、火力、电子系统等要素,才是制胜之道。对此,许多欧美的军事专家感到非常新鲜。
不过要我说,他们之后还有的是地方诧异,因为假如这套战术搬到解放军这,那使用的战机、导弹、防空系统将迎来全面升级。打击范围、反应速度等,解放军都会在巴基斯坦的基础上再上一层楼,而巴基斯坦的表现这么亮眼,那我有理由相信,解放军必定能惊艳全世界。
来源:战史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