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浙江杭州滨江宝龙城一块别具一格的广告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然而,这一关注并非源于广告的创意出色,而是因其内容触动了部分人的敏感神经。广告牌上赫然写着:“牛困了就睡觉,马困了会睡觉,牛马困了点杯咖啡” 。这一表述,乍看之下似乎带着些许幽默与调侃,试
近日,浙江杭州滨江宝龙城一块别具一格的广告牌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与热议,然而,这一关注并非源于广告的创意出色,而是因其内容触动了部分人的敏感神经。广告牌上赫然写着:“牛困了就睡觉,马困了会睡觉,牛马困了点杯咖啡” 。这一表述,乍看之下似乎带着些许幽默与调侃,试图贴合当下年轻人自我解嘲的心态,可在传播过程中,却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反响。
5 月 27 日上午,杭州滨江宝龙城客服针对此事给出了正式回应。原来,该广告画面早在去年 “牛马” 热梗爆火之际,便由商场为集合推广饮品而设置。其初衷是想借当代年轻人开放、敢于自嘲的特点,展现他们在忙碌生活中追求松弛的一面,且此广告并非为某一家咖啡品牌单独推广。但事与愿违,部分网友在看到广告后,感到被冒犯或产生不适。面对这一情况,商场方面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撤下了该广告牌,并就此事对星巴克等可能受到困扰的品牌方致以诚挚歉意 。
在当下的社交媒体时代,各类热梗层出不穷,商家也常常试图借助这些热梗进行营销,期望能快速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与年轻群体建立情感共鸣。热梗营销确实有其独特优势,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迅速引发话题讨论,提升品牌或商场的知名度。例如前几年的 “佛系” 热梗,不少商家推出 “佛系青年必备单品” 等营销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的关注;还有 “打工人” 热梗盛行时,众多品牌围绕 “打工人的日常” 展开创意营销,推出诸如 “打工人加油咖啡套餐”“打工人解压神器” 等产品或服务,收获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
然而,热梗营销也存在诸多风险。一方面,热梗的含义往往具有多元性和模糊性,不同人对同一热梗的理解可能大相径庭。像 “牛马” 一词,在部分年轻人的语境中,可能是一种自我调侃式的自称,带有对生活压力的无奈宣泄;但在另一些人眼中,这一词汇却带有贬低意味。商家在使用热梗进行营销时,很难精准把握每一位消费者的理解和感受,一旦出现偏差,就容易引发争议 。
另一方面,热梗的传播速度极快,热度消散也同样迅速。如果商家仅仅是为了蹭热度而推出营销活动,缺乏对品牌核心价值与热梗之间深度融合的思考,那么当热梗热度过去,营销活动不仅难以持续发挥作用,还可能给品牌留下负面印象。比如曾经流行一时的 “蓝瘦香菇” 热梗,一些商家匆忙推出相关产品,但随着热梗热度减退,这些产品很快无人问津,还让消费者觉得品牌过于跟风、缺乏内涵 。
此次杭州滨江宝龙城的广告事件,为众多商家敲响了警钟。在进行营销活动策划时,商家需更加谨慎地选择和运用热梗。首先,要对热梗的含义进行深入剖析,确保其与品牌形象、价值观相契合,避免引发歧义或负面联想。其次,不能仅仅依赖热梗的热度,而应注重营销内容的创新性和深度,将热梗巧妙融入品牌故事或产品特点中,使营销活动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此外,商家还应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机制,及时了解消费者对营销活动的反馈,一旦出现争议,能够迅速做出调整和回应 。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面对商家形形色色的营销手段,也需要保持理性和批判性思维。不能仅仅因为某个营销活动使用了热门词汇就盲目追捧,而应更加关注产品或服务本身的质量和价值。同时,当消费者认为商家的营销行为存在不当之处时,也应积极发声,通过合理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促使商家不断改进和优化营销方式 。
“牛马困了点杯咖啡” 广告从出现到撤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商业插曲,但它反映出的热梗营销问题却值得整个商业领域深思。只有商家和消费者共同努力,在追求创意与热度的同时,坚守尊重、理性和品质,才能营造出健康、和谐的商业营销环境 。
来源:人生总得做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