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终于通话,但特朗普想法变了,主动放弃和中方见面机会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7 20:27 1

摘要:“马朝旭副部长与美方兰多副国务卿通话,就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咱们终于给老美面子了。

5月22日中美通话了,但是这特朗普还扎上架子了

不去G20,不见中方领导人,中方终于开口,美方却转身离场。

5月22日,北京外交部公布了一段简短的消息:

“马朝旭副部长与美方兰多副国务卿通话,就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交换意见,双方同意继续保持沟通。”

只有一百多字,没提议题,也没提成果。

但外交语言里,文字越少,留白越多。

“交换意见”这四个字,往往意味着——没有达成共识。

美方倒是补充了一些内容,说讨论了广泛议题,中美关系对全球都重要。

可这不是废话吗?谁都知道重要,但重要就有用吗?

可为什么此时中方选择重新接起这通电话?答案,其实两天前就埋下了伏笔。

时间往前推两天。

5月20日,北京,马朝旭会见了美国新任驻华大使庞德伟。

这不是一次“例行公事”的会面,虽然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

这是庞德伟上任以来,第一次与中国高级外交官面对面交流。

没有官宣议题,没有联合声明,甚至几乎没有媒体报道。

但这场见面,本身就是外交信号。

马朝旭在会谈中重申了中方的三大原则: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

并且强调,中方将坚定维护国家主权与发展利益。

庞德伟也表态:美方愿意与中方保持沟通合作。

没有深入谈,也没必要深入谈。

会而不谈,谈而不破,破而不立。这就是中美当前的现实状态。

这场会面之后两国才有了5月22日的电话。

顺序不能颠倒。先有试探,再有回应。

其实这不是今年第一次中美高层通话。

第一次发生在1月24日——王毅与鲁比奥通了电话。

那时候美方刚刚对中国科技企业祭出新一轮出口限制。

王毅在电话里说得很直白:不谋对抗,也不惧对抗。沟通是必须的,避免误判更重要。

两次通话之间隔了整整四个月。

对外人来说,这像是一种“冷处理”。

但如果你把它放进中美关系的历史脉络来看,会发现这是双方在“危机控制”上的一种制度化尝试。

不见得解决问题,但至少不让问题失控。

就在中美话音未落的当口,特朗普却突然换了个态度。

5月20日,华盛顿,参议院外交委员会听证会现场。

国务卿鲁比奥公开宣布:特朗普不会出席南非G20峰会。

理由是——南非和美方“政策不一致”。

听起来好像是南非的问题。但稍微看一下背景就知道,这锅南非不背。

过去几个月,南非在巴以冲突问题上频频与美方立场相悖。

还在国际法院起诉以色列“种族灭绝”。

白宫那边很不满意,尤其是特朗普。他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批南非“正在没收土地、歧视白人”。

5月21日南非总统拉马福萨访问白宫。

两人会谈现场,特朗普突然要求播放一段视频,展示所谓“南非对白人施暴”的画面。

拉马福萨当场反驳,气氛一度紧张。

G20原本是中美元首可能见面的机会。现在特朗普缺席,这机会自然没了。

这不是“错过”是“放弃”。

5月16日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网采访时,话说得挺软。

当然愿意访问中国。”“我从来没想过伤害中国。”“中美关系非常非常好。

听起来像是想修复关系。

但中方的回应,只有一句话:“保持沟通。

没有邀请,没有安排。

这不是拒绝,而是一种“不接招”。

G20原本是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

过去几年,中美不少关键接触,就是在G20场边完成的。

可如今这个平台的有效性在不断下降。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缺席G20财长会,鲁比奥也没出席外长会议。

美国正在主动从多边机制中抽身。

这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实打实的。

G20本来是个“顺势而谈”的好机会,现在被美方“主动放弃”,中方也只能应对而非推动。

外交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现在三个都不在。

结语

中美之间,不缺对话,也不缺通道。

缺的是共识,是信任,是彼此都清楚“说了之后能做什么”。

外交,从来不是热脸贴冷屁股,也不是情绪对情绪。

参考资料:

历史李老师2025-05-27中方终于接了美方电话,特朗普想法变了,主动放弃和中方见面机会

来源:医生郭主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