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对夫妻携手走过28年,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始终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他们不仅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付出满腔热忱,也用心经营家庭、孝老爱亲,是学校被人称道的模范夫妻。
他,是我国软件工程领域知名专家,“全国自强模范”;
她,是计算机编译系统的技术大拿,“全国三八红旗手”;
他们是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王戟、黄春。
两人组建家庭后,共同在国防科技领域砥砺前行,经常一起加班加点连续奋战,为我国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勇夺世界超算桂冠作出突出贡献。
近日,好消息再度传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决定,授予王戟家庭“全国文明家庭”称号。
这对夫妻携手走过28年,面对生活中的大风大浪,始终风雨同舟、并肩作战。他们不仅为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付出满腔热忱,也用心经营家庭、孝老爱亲,是学校被人称道的模范夫妻。
01 爱是彼此守护
黄春是王戟的师妹,两人因“天河”结缘。彼时,王戟是软件领域的“拼命三郎”,年轻气盛,黄春是工程领域的“女战将”,一个英姿飒爽。情愫如春风化雨般默默吹进了两个年轻人的心中,在“天河”的见证下,他们组建了家庭,共同担起“天河”和小家庭的“担子”。
然而2013年,命运却给这个小家庭开个了大大的玩笑。王戟突发主动脉夹层破裂,经历了多轮九死一生的大手术,最终脱离生命危险,双下肢却被高位截肢。那一年他们的女儿小玥玥只有三岁,还是一个抱在父母怀里的小宝宝。
爱人的病重让家庭的重担压在黄春一个人身上,她一边照顾家中中风的老人,一边接送正在上幼儿园的女儿。那段时间,黄春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多次在有重大风险的治疗方案上签字,但她始终用坚强与乐观温暖着整个家庭。
在医院陪护的半年里,黄春陪伴丈夫一步步走出阴影,她推着他在院里散步,在他最低谷时寸步不离的守护。待他状态好转,便积极鼓励他工作。
王戟住院的那两年,黄春一个人,照顾爱人、老人和小孩,自己的工作也一步没落下。当提及这段过往,黄春也只是笑笑说:“我的责任就是把家庭照顾好,把工作做好,困难只是一时的。”
家人的守护成为了他们各自攀登科技高峰最大的动力。从重症监护室清醒后,王戟的身体哪里都动不了,唯独手可以动,但他依然每天坚持翻阅学术论文、了解最新科研动态,在病房里听取学术报告、指导研究方向、修改博士论文……为了不耽误教学科研任务,黄春在病房里抽空阅读技术资料,修改学生论文,等爱人转入普通病房后,她第一时间回归工作岗位。
艰苦的日子不乏奋斗的光辉,为了守护心中的国防科技事业,他们不断在各自的科研领域深耕。此后多年,王戟主持并参与了一系列瞄准新域新质作战领域的重大工程,为我军军事智能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黄春也成长为银河、天河系统研制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带领自己的团队为超算事业发光发热。
02 爱是互相包容
王戟是计算机软件与软件工程学科带头人,黄春是天河、银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研制工程副主任设计师,夫妻两人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
王戟重返教学科研一线后,牵头申请了某重大科研项目,并担任首席科学家。有时,会议在外地举行,他一个人推着轮椅说走就走,从来不需要别人照顾。为了节省路途时间,王戟都是乘坐最早班的飞机出发,通常在凌晨五点左右出门,十余年来一直如此。如果赶上项目验收,他一个月要出差三四次。会议一开有时就是一整天,连年轻人都有些坐不住,他却坐在轮椅上面不改色。
虽然聚少离多,但他们都非常支持对方的工作,从来不会互相抱怨。女儿玥玥也在这样坚强乐观的家庭氛围中逐渐长大,虽然在她小小的心里,爸爸妈妈陪着她坐一次过山车、爬一次山都是奢望,但小玥玥却有着超越同龄人的坚强,从来没有为此抱怨过爸爸妈妈。
2021年5月,新一代天河系统进入最后的联调联试阶段,黄春需要立即带队飞赴天津驻守调机。女儿玥玥当时正在读小学五年级,不得已之下,她向学校请长假,把玥玥带到天津照顾。从记事起,玥玥就经常陪着妈妈出入各种实验室和机房,熬夜加班已经司空见惯,她明白妈妈是在为国家为军队做大事,心里十分理解和崇拜妈妈。
于是,严肃的机房平添了几分生动的画面:黄春在机房没日没夜地忙碌,玥玥就自己找张办公桌看书、写作业。学习之余,她还热心地当起小小工程师,帮叔叔阿姨们拆箱子、递螺丝刀、贴标签,前前后后忙得不亦乐乎,大家都非常喜欢这个扎马尾辫的小姑娘,说她是天河的“小尾巴”。
从记事起,玥玥就经常陪着妈妈出入各种实验室和机房,熬夜加班已经司空见惯,她明白爸爸妈妈是在为国家为军队做大事,心里十分理解和崇拜爸爸妈妈。
因为爱,所以理解,因为爱所以支持,也是因为爱,他们这个小家庭从来没有埋怨,有的只是对家人的包容和对彼此的守护。
03 爱是言传身教
“忠心献给祖国、孝心献给父母、爱心献给社会”,这是王戟父母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的诺言。
1972年,王戟的父母王心和刘桂枝从上海来湖南支援三线建设。工作期间,老两口多次获评“先进工作者”及“模范家庭”。退休后,他们转身戴上社区义工的红袖章,将服务热情从车间延续到街巷,成为了社区的首批义工。
社区居民来自四面八方,互相都不熟悉,他们就走家串户、登记造册,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当时办公条件差,他们就把自己家中的桌子、椅子、茶几等提供给社区居委会办公使用。平日里他们经常义务为社区居民解答维权方面的问题,主动调解社区居民之间的误会,帮助社区的孩子复习功课、解答难题。
这种“将小家融入大家”的奉献精神,如同春雨般浸润着子女的成长。王戟生病后,大家都非常关心他的身体情况,王戟从没有向组织提过要求,反而还主动指导帮带年轻老师和学生。许多前沿论文年轻老师和学生都没看过,王戟却已经把知识点吃透了,他还会主动跟大家分享。
王戟所带的本科生都在三号院,与他所在的一号院有七八公里的距离。他从来不让学生来一号院找他,都是自己去三号院指导。“学生课业压力重,不能耽误他们的时间。”
在培养子女方面,老两口也有着独特的方法。王戟哪怕考了98分,他们也要带着王戟认真分析失分原因,从小就培养孩子认真做事、一丝不苟的作风。这份对严谨的执着,也培养了王戟面对困难永不言弃的品格。
提起自己家的孙女小玥玥,王戟的妈妈刘奶奶非常自豪:“小玥玥从小就是学习委员,班里成绩名列前茅。他爸爸和妈妈从小也都是学习委员,我们一家有三个学习委员!”
小玥玥也和爸爸妈妈一样,有着自立自强的性格。家庭担子虽然重,但小玥玥却一直阳光自信开朗。黄春很爱带她旅游,王戟很喜欢为她挑选小女孩儿喜欢的礼物。每年玥玥过生日,家里人都会邀请她的好朋友一起庆祝,温馨又欢乐。在这个家里,爱不仅是呵护,更是尊重与陪伴。
爱是穿越时空的言传身教,是浸润生命的无声细雨,是照亮黑暗的璀璨星火。王戟和黄春夫妇,用爱勾勒出对家庭、对事业的温柔线条,最终描绘成强军事业的宏伟蓝图。
作者 | 计算机学院 何智明
编辑 | 许鑫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