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7日讯5月27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执法为民、护卫健康——枣庄市‘卫生监督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雷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始终将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作为守护群众健康权益的关键防线,聚焦群众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7日讯5月27日,枣庄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执法为民、护卫健康——枣庄市‘卫生监督宣传月’活动”新闻发布会。枣庄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杨雷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枣庄市始终将卫生健康监督执法作为守护群众健康权益的关键防线,聚焦群众关切的健康安全问题,强化跨部门执法联动、创新信用监管机制、深化法治医院建设,持续完善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的卫生健康监督体系,切实将卫生健康监督执法的“力度”转化为保障群众健康的“温度”。
强化监督执法 密切协同联动
立足群众健康需求,通过“队伍专业化、执法规范化、联动高效化”三轮驱动,全面提升监督执法效能,净化卫生健康系统环境。
锻造专业队伍。推动疾控机构与监督机构深度整合,加强卫生健康监督执法队伍建设,科学配置执法力量,推动非技术岗位参与一线执法。积极开展业务培训、案卷评查及大练兵活动,全面提升执法人员法律素养与实践能力。
提升监督实效。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医疗美容、血液透析、卫生用品生产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以“零容忍”严打违法行为,推动医疗服务质量与群众满意度双提升。枣庄市2件案例入选国家级优秀案例、5件入选省级优秀案例。
强化协同共治。启动医疗机构“综合监管一件事”改革试点,由卫生健康部门牵头,联合市场监管、医保、公安、网信等部门,建立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会商机制,实现线索联处、行刑衔接、结果共享,同步建立典型案例通报制度,有效增强多部门联合执法震慑力。
创新信用监管 构建长效机制
近年来,枣庄市卫生健康委以加强信用监管为着力点,创新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建立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和医疗机构全生命周期,衔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监管环节的新型监管机制,不断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
实现信用管理“全流程”。将卫生信用信息融入地方信用体系,加强与“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双公示系统、公共信用信息系统等数据融合对接,将具体信息推送相关部门,并在市卫生健康委网站向社会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实现信用主体“全覆盖”。对辖区信用主体实现分级分类管理,将公立医院、医疗美容机构、重点公共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用人单位、餐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等信用主体融入信用管理体系,按业务领域制定的相关管理规定开展信用等级评定、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实现了管理对象的全覆盖。
实现信用奖惩“全维度”。严格落实守信联合激励与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对信用等级高的主体在项目申报、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对失信主体,联合行政审批、市场监管、医保等多部门实施限制准入、重点监管等惩戒措施。同时,建立信用修复帮扶机制,指导失信主体完成整改,通过信用修复重塑市场信心,形成奖惩分明、宽严相济的信用监管生态。
深化法治建设 打造示范医院
聚焦医疗机构规范运营,纵深推进法治医院建设。
筑牢规范管理防线。实现全市公立医院依法执业管理机构全覆盖,构建“内部公职律师为主、外部法律顾问为辅”的双重法律保障体系,确保法治工作负责人全面参与重大事项决策。系统建立学法述法、依法决策、法治监督等8项制度,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机制转型。枣庄市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专职法务人员17名,7家医院获评省级法治建设优秀等次,卫生健康类行政处罚数量逐年下降,实现“违法风险前置防控、法律纠纷院内化解”的法治治理新格局。
创新多元普法模式。打造“一院一特色”法治阵地,将医院文化与法治文化相融合,践行依法治院理念。依托“健康枣庄”微信公众号,开设“法治卫监”专栏,目前已推广法治医院建设典型经验4期。推动普法与业务互融互进,结合健康义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组织形式多样的“送法上门”主题活动,提升普法质效。
营造平安和谐环境。在医疗机构的急诊科、药房等重点区域部署入侵报警装置,并接入公安指挥平台,实现警情实时联动处置,同步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有效提高涉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水平。设立安保值班室、警务室,运用智能回访系统建立涉医问题闭环管理机制,根据投诉处理周期,开展处置效率、服务态度、解决效果、医德评价等回访,切实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闪电新闻记者 李环宇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