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岁的汉川最高龄抗战老兵 “听说日寇投降,整个连队沸腾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8 07:32 3

摘要: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5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一小区的邹老家中时,他已坐在藤椅上静静等候。访客到来,他闻讯急忙起身,有力地握住了记者的手。满头银发,行动有些颤巍巍,但他眉宇间仍有坚毅之气。记者问邹老,身体还好吗?邹老的女儿、73岁的邹

105岁的抗战老兵邹崇芬敬军礼。

抗战期间,用专业知识助将士防毒;晚年生活,用古典文学滋养精神世界。

抗战老兵邹崇芬,今年105岁了!他是我省最高龄的抗战老兵,也是我省仅存的6位参加过抗战的黄埔军校学员之一。

今年是抗战胜利80周年,5月24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武汉市硚口区一小区的邹老家中时,他已坐在藤椅上静静等候。访客到来,他闻讯急忙起身,有力地握住了记者的手。满头银发,行动有些颤巍巍,但他眉宇间仍有坚毅之气。记者问邹老,身体还好吗?邹老的女儿、73岁的邹德琳插话:“没问题,他的思维仍然很清晰。”

寒暄间,邹老打开了话匣子。

学校被日寇炸毁,立志参军杀敌

邹崇芬1920年3月出生于汉川一户普通人家。1937年8月,日机轰炸武汉时,17岁的他正在武汉荆南中学读高中。

“上课时一听到警报响,就拿起书本往防空洞跑,一天要跑好几趟。”邹老回忆,那时候还是很想读书,但战事一天天吃紧,后来学校彻底被炸没了,“老师流着泪告诉我们,课上不了了,要记住这国仇家恨!”

家园尽毁,百姓流离失所,对日军的仇恨在少年邹崇芬心中激起一腔热血沸腾:“参军去,学杀敌的本领!”

1938年5月,一次偶然的机会,邹崇芬在武汉街头看到黄埔军校招收国防技术军官的招生广告,他毅然报考。最终,他如愿考取了黄埔军校,被录入黄埔15期泸州本校独立第一大队,专业是防化科。他成为我国首批防毒专业军官。

一次轰炸中,同行12人有11人丧生

1940年4月从黄埔军校毕业后,邹崇芬负责培训团、营级防毒军官、消毒人员。从武汉会战到1945年9月抗战胜利,邹崇芬一直在部队。

“二战期间,国际公约规定不允许使用生化武器。日本侵略者却冒天下之大不韪,多次在中国使用生化武器。”邹崇芬说,那时候中国军队对生化武器很陌生,日军使用催泪瓦斯后,心理威胁极大,严重影响士气。他先后在洞庭湖防区、长江防御区及第六战区干训团担任教官,帮助部队防毒,并引导官兵克服恐惧心理。经培训后,大家逐渐掌握应对方法,牺牲人数减少,军心士气有所提升。

抗战期间,邹崇芬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日军一次轰炸导致同行的12人中有11人丧生,他至今仍清晰记得。另一次行军途中,敌机低空盘旋挑衅,他和战友被困山沟,险些遇难。对日寇的仇恨,让他更加坚定了抗日的决心。

1945年8月的一个下午,邹崇芬所在连队的大喇叭连声播报:“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邹老回忆:“大家都放下手中的活,跑出来抱在一起跳在一起,又哭又笑,狂欢庆祝,听说日寇投降,整个连队沸腾了!”

晚年读书看报,能熟背《滕王阁序》

解放后,邹崇芬积极参加新中国建设,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1953年,他任武汉电镀厂会计,直至1982年9月才离开岗位,安享晚年。

2005年和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向抗战老战士老同志、抗战将领、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国际友人或其遗属代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70周年纪念章。邹崇芬两次获得了这样的纪念章。

接受采访时,邹老的女儿小心翼翼地将两枚纪念章佩戴在邹老身上,邹老露出自豪的神情,动情地说:“我一生没有做过什么大事,但值得欣慰的是,我参加了抗战,尽了自己的一份职责!”

“爸爸教育我们要永远记住自己是中国人,要爱自己的国家。”邹德琳说。

虽然视力不好,邹崇芬晚年仍一直坚持读书看报。他说:“最爱读《古文观止》,遇到烦心事时,常常读读王勃的《滕王阁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还有李白、杜甫、屈原的作品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说话间,邹老就朗诵起了经典古文《滕王阁序》,全文熟背,一气呵成。

“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到我国今年将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邹老语重心长地说:“永远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

来源:江畔草hhb

相关推荐